《墊底辣妹》:讓一切回到原點
最近看了《墊底辣妹》,是久違多年後的日本電影。這是部高考和勵志的影片,票房上該是很討巧的,前提是,排除部分人的仇日情緒。
看完影片,最有感覺的是母親明裡。作為差生沙耶加的家長,總是被老師叫到學校,俯首帖耳地,聆聽其對孩子的批評。而明媽媽總能找到理由,為孩子辯護。看上去,這是個「護犢子」的母親。 兩場「護犢子」的戲很有意思。一場是,老師從沙耶加的書包里搜出香煙,要求其說出抽煙的還有誰。沙耶加就是不說。當媽的於是被叫到學校,配合老師工作。校方表明態度:只要說出抽煙的同學,就可免予退學處分。明媽媽居然反駁:為了自己而出賣朋友,就是這個學校的教育方針嗎?並聲稱,對於什麼都不說的女兒,自己深感自豪!另一場是,沙耶加在課堂上睡覺,被老師當場逮住。這場戲之前,發生了很多事情。沙耶加受到「無期休學處分」後,被媽媽送到名叫「青峰塾」的補習班,在那裡接受坪田老師「一對一」輔導。處分期滿後,又回到學校上課。沙耶加立下宏願,要考上著名的慶應大學,開始不分晝夜的瘋狂學習。明媽媽來到學校後,懇求老師至少讓孩子畢業,否則上不了大學。並解釋說,孩子在拚命努力,每天在補習班學到很晚,回到家又學習到早上。什麼時候能睡覺呢?只有在課堂上睡覺了。這個貌似無理的理由,老師居然接受了,說,不要那麼顯眼就行。
需要補充的是,沙耶加就讀的明蘭中學,是中國人所謂的「爛校」,爛到高中、大學可以直升,不需要考試。沙耶加是這爛校爛班的最後一名。為她選擇明蘭中學的,正是明裡媽媽。原因很簡單:沙耶加讀小學時,總是交不到朋友;到了明蘭,不但有三個「死黨」,還可以穿漂亮校服。有了朋友的沙耶加,從此快樂起來。前述沙耶加不告密,原因多半在此。 在明媽媽看來,孩子的快樂是第一位的,比學業什麼的都重要。這想法太另類。寄望孩子成龍成鳳,中日韓都一樣。明裡這類媽媽,多半要被扣上「不負責任」、「溺愛孩子」的帽子。丈夫則相反,對兒子龍太非常負責,從小培養他當棒球手,以至忽略大女兒沙耶加和小女兒。父親的言行,引起沙耶加反感,一度父女對立,沙耶加叫他「死老頭」。明媽媽之所以這樣,是有原因的。剛當媽媽那會,沙耶加容易生病,還總是哭,明媽媽幾乎沒睡過好覺,開始吼她:求你了!別再折磨我。有一次,孩子忽然沖自己笑,好像在說,別哭了,我陪你一起笑吧。明媽媽忽然明白:只要能看見孩子笑,就是幸福的。所以,為讓沙耶加一周補習六次,不惜晚上也去打工賺錢;當沙耶加遇到困難、不想堅持學習時,又告訴她,如果太累,放棄也沒關係。
夫妻對兒女截然不同的態度,引發一場激烈衝突。龍太知道自己不是當棒球手的料,瞞著父親退出球隊。父親得知後狂怒,對龍太拳腳相加,說兒子讓自己丟臉。明媽媽再也無法忍受,操起棒球棍,砸向丈夫租用的汽車,然後數落他:你有什麼可羞恥的?我因沙耶加的事情,無數次被叫到學校,沒有一次感到那是羞恥!相反,因為能和女兒說很多話,就很開心。 《大話西遊》里有段經典台詞: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需要嗎?不需要嗎?……仿照這段台詞,我想說,愛孩子需要理由嗎?不得不承認,我們許多人愛孩子,是附加很多理由的,比如說聽話、上進、爭氣……這透著一層意思:孩子不如此,就不值得去愛,或者愛要大打折扣。就像父親對於龍太,先是寵愛他努力打棒球,可為自己圓職業球手的夢;後因其退出球隊,便怒向心頭生,由愛而生恨。這樣的愛,與其說是愛孩子,不如說是愛自己。 就我們自身的經歷說,從孩子出生到入學前,對孩子的愛,是不附加任何理由的。一旦孩子上學,愛就開始變質,加上諸多理由了;孩子越大,理由就越多。這是為什麼?最直接的原因,是出現「別人的孩子」,有了關於孩子的攀比。自己的孩子強,父母臉上有光;孩子弱,父母沒面子。走到極端時,父母只愛給自己賺面子的孩子。 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面對一個競爭社會,孩子學業優秀,意味可找到好工作,在社會上出人頭地,父母說話底氣便足。「拼爹」過後「拼兒女」,這是當今社會的真實寫照。像明媽媽那樣,只要能看見孩子笑,孩子能跟自己交心,而不管學業如何不堪,如何遭受老師批評,只是一味地去愛,已經很稀少了。那種愛,是不附加任何理由的。明媽媽對孩子的愛,回到了孩子的兒時,回到了原點。影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的講敘者,就是坪田老師。在我看來,這老師有點像孔子,一是他因材施教,對每個補習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案;二因他是全科老師,英語、歷史、論文寫作……都教,恰如孔子一人教授「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更何況,他任職的補習社,名為「青峰塾」,說白了,就是私塾。可以說,坪田老師的因材施教,以及全科教育,也是回到了原點,教育的原點。
回到原點,影片中有具體的展示。失去父愛的沙耶加,總是回想兒時趴在父親背上的情景。待她考入慶應大學,一衝動,跳在父親背上。父親一回頭,看到的彷彿是兒時的女兒。然而,這卻是個悖論。父親重拾對女兒的愛,恰恰因沙耶加圓了自己上慶應的夢。父親的愛是否真回到原點,是大可質疑的。所以,我寧願看到一部女兒未獲成功的影片,希望編劇和導演,將不附加理由的愛進行到底。回到原點也許很難,卻不妨一試。 一般而言,日本電影精緻,是「工匠精神」在影視作品中的體現。也偶有大氣磅礴的,如《追捕》,僅是主題曲,就唱得讓人熱血沸騰。看《追捕》那會,我們剛進大學,看完影片,校園裡一片「啦呀啦,啦呀啦呀啦呀啦……」的歌聲。那遼遠、渾厚而充滿憂傷的曲調,至今猶在耳邊。推薦閱讀:
※怎樣分析《禁閉島》?
※千與千尋有什麼寓意嗎?
※新龍門客棧的演員都怎麼樣?
※傑森斯坦森個人經歷及電影全集?
※《路從今夜白之遇見青春》中的主角陳若軒身份背景是什麼?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