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年薪30萬,為什麼我還是沒有存下錢?」

前幾天聽一位朋友說起她的妹妹。

她的妹妹在北京一家名企工作,年輕能幹,月薪2萬多,再加上年終獎等等福利,年薪30萬綽綽有餘。

「但她現在卻窮得需要我時時接濟她,」朋友很無奈地說。

原來,朋友的妹妹是真正的月光族。每個月賺到的錢,除了用來置辦行頭,其它大都用來支撐高消費生活方式了。

她大牌傍身,Prada手提包好幾個,旅行一定要去國外,住連鎖度假村,就餐還得選擇米其林餐廳。和朋友去夜店消費,一個晚上的酒水單,就能上萬。

「我就是太疼她了,總是捨不得她受委屈,但她還是太年輕,沒吃過窮的苦頭。」朋友搖搖頭,長吁短嘆。

知乎上有人問:「年輕人攢錢有什麼意義?」

網友秋田姑娘,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愛旅遊的年輕人,選擇了新潮快意的生活方式:工作一段時間,存夠錢了就周遊四方,沒錢了就停下來打工,然後再周遊四方。

他從不在意錢包里的存款,自稱是精神的富人。不幸的是,有一天家人病倒了,當時他在紐西蘭,收到消息已是三天後。

他匆匆趕到醫院,治療方案有兩種;貴但效果好的;便宜但效果差且恢復時間長的。

這還用選嗎?當然是選效果好的。是啊,如果付得起醫藥費,當然是選效果好的。

但最後,他含淚簽了那份便宜的。

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這世上,無不是負重前行,真正能夠為你遮風擋雨的,還是你自己。

張愛玲說過:「我喜歡錢,是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在現實生活中,錢不夠的問題,乃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其一,錢可以讓你有一份安全感。

無論男人女人,終極一生,都在追求一份終極安全感。

一生中,你可能會遭遇失業、失戀,也可能會遭遇婚變、人生變故。當你口袋有錢,心中自然不慌,再多的意外與打擊都不會輕易擊垮你,所有的不如意都只是暫時的,重整起精神,你還有繼續前行的能力。

真正的安全感,就是擁有對於金錢的把控力。

其二,別把掙錢想像地那麼容易。

很多不愛攢錢的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節流不如開源」。貌似有道理,但其實,對於一個普通人,開源哪有那麼容易?

你試試在基礎條件不變的前提下,找一份多兩倍於你現在薪水的工作看看?你也試試手中無資金無儲備去創業看看?

或者,極端一點說,就像上文中的年輕人,你或者你身邊的親人,不幸生一場大病看看?

風險不會因為你年輕,更不會因為你軟弱,就躲著你走。所謂的中年危機,不過是年輕時太懶惰太僥倖累積的後遺症爆發了,在本應該享受收穫果實的年齡里, 還要為未來焦慮。

真正的中年危機,來源於年輕時的懈怠。

和一位老友聊天時,聽他多次說過自己的一個遺憾。

多年前,他20多歲時,一個上級主管找到一個好的資源後離職了,準備創業單幹,邀請懂技術的他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創業這個項目。

他看好這個新領域,很想加入,主管告訴他,每個人都需要準備20萬的入股資金,作為創業啟動金,否則只能另找他人。

而當時剛畢業不久的他,是典型的月光族,那時他特別喜歡玩遊戲,很多錢都花在了裝備上。平時消費也大手大腳,雖然工資不算少,但扣除掉房租,各項開銷,所剩無幾,別說一下子拿出來20萬,他當時的賬戶里連2萬塊都不夠。

他不得不放棄了這次創業機會。

這家公司因為開拓了一個新領域,一進入市場就發展得如魚得水,現在,10多年過去了,已經市值過億。最初的三個創業夥伴中,兩個繼續在公司內深耕,穩坐合伙人身份,另一個提前退休去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單靠分紅,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每每提到這裡,他都不禁要長嘆一聲:「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之人。」

「如果我當初手上有點存款,再東拼西湊一些加入了那個項目,現在也不用拼死拼活給別人打工了,」他感慨道。

還記得有個廣告語:年輕就是要醒著拼。

這個「醒」的真實含義,我的理解,不僅僅是不身體上的不倦怠,更應該是頭腦清醒的醒。

如今的人們,都愛嚷嚷著活在當下。但是,清醒的人,心裡都清楚,手裡沒存款,就好比家中無糧,總是缺乏底氣的。

無論什麼時候,選擇和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手頭有錢,有原始積累,投資機會或者創業機會來了的時候,你才能把握住。

現在我的那一批碩士同學中,身家不菲者,除去創業成功和當上大公司高管獲得超高薪收入的,剩下的,就是在北京房價剛起來的時候,依靠手中的錢早早置業的那幾個人。

而當初,我們剛畢業時,工資都相差無幾。有些人一邊掙,一邊攢,攢到了人生第一筆儲備金,依靠房地產槓桿效益,獲益翻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有些人一邊掙,一邊花,沒有理財概念,等到房價高起後,才想到要趕緊存錢買房,只可惜存的速度比不上房價漲的速度,錯過了最好的進場時機。

不止是我們這一批人,很多出生在70尾、80初的人,提及北上廣深這些年飛漲的房價都後悔不迭:「那幾年,我怎麼沒多買幾套房呢......」

因為你那時沒存住錢啊!

年輕時不拼搏,不存錢,不儘力過上更好的生活,人到中年後,只剩下滿地雞毛,一聲嘆息。

年薪幾十萬上百萬,不會存錢和理財,還是會輸給生活。

最近正在讀簡七的新書《好好賺錢:通向自由人生的極簡理財課》,很受啟發。

作者簡七本人,10 年前從財經大學畢業後,進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工作,之後到外企做財務。收入一直算高薪群體,但她和她的許多同事,雖然都很擅長幫別人做財務管理,自己的財務狀況卻毫無起色。

他們工作辛苦,往往喜歡靠高消費的生活方式犒賞自己,吃高檔餐館,追求名牌,動輒就出國度假,收入增長幅度有限,而消費水平則一直往上升。

在上海這座大城市中,賺的再多,如果不會理財,還是買不起車、買不起房。

幾年下來,看到賬戶里躺著的區區幾萬塊錢,她感覺到了財務的重要性,也下了理財的決心,開始行動。在書中,她根據自己痛定思痛後的經驗,提供了這樣幾條實用的建議。

1、永遠不吝惜投資自己。

我們學到的知識永遠屬於自己,而且很可能在未來會給我們帶來難以估量的回報。

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多學習了一個技能,未來收入大幅提高了;因為投入時間、金錢去考取證件和執照,獲得了更多的升職、加薪機會等。所以,永遠不要吝惜為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投資。

2、一些能用錢解決的問題,盡量用錢解決。

時間成本更為重要,因為並非所有的事都有「性價比」,追求低價優質本身就是很浪費專註力的行為。比如從網上下載一本 PDF 格式的電子書,雖然是免費的,能省下幾十元,但讀書體驗很可能較差,或者會花費太多的搜索時間,直接消耗了閱讀熱情。

這種情況下,你應該果斷選擇花錢購買紙書。對於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學習需求,比起零碎的免費課程,應該優先選擇系統性的付費課程。

付費的產品並不一定好,但至少有一定的保障,還可以幫助我們減少搜索成本。

3、常規性的物品,可以提前做好年度規劃。

每年年初很多人都有給自己做計劃的習慣,但很少會想到給自己的消費內容也做個規劃。

其實,這樣做有很多好處:一方面會逼著我們盤點自己已經有的物品,避免重複消費;另一方面也讓我們在一年開頭最有決心的時候,想清楚自己最需要什麼,避免稀里糊塗的消費。

對於女生來說,每年最需要的,無非就是衣服、護膚品等。買一百樣沒用的,不如買一件經典的,比如一件好的職業套裝,或者一個高質量的通勤包。你應提前想好使用它們的場合和搭配,省的要用的時候著急。

按計劃買點有些捨不得買的東西,完全不同於衝動消費。有點計劃,不再那麼有負罪感,帶來的幸福感也會更持久。

賺錢和理財應該是女人最深刻的修行。

只有當你越能控制自己不貪圖眼前的安逸,你才能越在未來實現更大的目標。事實上,我們終極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要在提升生活品質的前提下,擁有更自由的人生。

逍遙快活、享受人生都沒什麼問題,但在那之前,請先留出一份錢給未來的自己。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

本文來自十點讀書籤約作者Angela

更多好文好書,歡迎關注

十點讀書-知乎

微信 微博

深夜十點,陪你讀書。倡導美好的生活方式。

推薦閱讀:

下一個十年,房子謝幕,股權崛起!
這幾條路子,可以發小財
能掙錢的手機遊戲的掙錢訣竅有哪些?

TAG:掙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