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供應商看中國晶元水平 | 半導體行業觀察

來源:微信公眾號 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作者馮錦鋒,謝謝

一直想寫一篇文章,名字都想好了,叫:《低調,一種被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遺忘的美德》。看到蘋果3月8日發布了2018版的供應商責任報告,我借著以前想寫沒寫的文章的由頭,試圖從蘋果的供應商體系,簡單理一理我國晶元設計業在全球的現狀。咱們集成電路產業,稍微落後歐美幾年並不可怕,知恥而後勇,既要對內高舉高打,燃起產業激情;更要對外低調潛行,避免帶來不必要的過早、過大力度的圍剿封殺。

蘋果在3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供應商工廠評估,所涉及的供應商其採購額佔比達蘋果總採購額的95%。報告網址:images.apple.com/cn/sup

756家供應商分屬200家供應商。

其中,中國大陸供應商數佔15%.

中國大陸向蘋果供應的產品包括:聲學器件(瑞聲、歌爾),玻璃(伯爾尼、藍思),電池(比亞迪、德賽、欣旺達),印刷電路板(超聲、伊頓),結構件(聯豐、鴻特利、科森),包裝印刷(正美、裕同),天線(信維),相機模塊(高偉),功能器件和材料(安潔)……

1.中國排供應商第5名。

中國供應商名錄里,多家其實並非大陸企業。譬如高偉電子,知名韓商企業;譬如鴻特利,集團在台灣新北市,等等。所以,大陸本土供應商在蘋果佔比未達15%,實際佔比大致在10%左右。

2.中國打入蘋果沒政策障礙。

蘋果出於信息安全的角度,封殺國內核心晶元供應商的可能性較小。譬如聲學器件就是大量從瑞聲和歌爾採購。在我認識的朋友中,有些前瞻產品布局,蘋果已經派人過來洽談2-3年批量向蘋果供貨的可能性。所以,大陸供應商只要有真本事,擠進蘋果供應商沒有太大政策門檻;預計中國大陸的核心晶元進入蘋果、三星、華為這三個頂級廠商,也就在3-5年左右;國內晶元設計產業早就是千億級別,蓄勢多年、箭在弦上,是得發射了。

3.中國在蘋果里晶元乏善可陳。

當今社會,人人離不開的手機、汽車,乃至高鐵,最核心最有價值的組成部分,就是晶元,對應著消費電子、汽車電子、IGBT這些巨大市場。從供應商清單看,客觀的說,除了聲學、其他晶元方向(包括繁多的感測器產品),國內晶元的技術水平還沒有進入蘋果的法眼。但從積極的角度看,中國晶元發展潛力極大,目前應屬於取得全球競爭力的臨門一腳階段,國家此時繼續加大集成電路產業扶持力度,意義重大!

4.算上台灣地區,中國晶元在蘋果仍乏善可陳。

中國台灣地區在蘋果供應商的真實比例在25-28%之間(部分在名單里混進了大陸供應商清單)。有人會說,如果兩岸統一了,中國占蘋果供應商份額豈不是達到了35-40%之多?沒錯,但供應的產品,大半還是集成電路的外圍,核心晶元乏善可陳。2017年中國台灣地區向蘋果供應的產品種類包括:代工(6家)、印刷電路板(4家)、各類模塊模組(6家),電池(3家),鍵盤(2家),配件(5家),晶元(1家,混合信號IC)……

5.中國大陸在蘋果晶元級供應商中僅排第9。

美國,龐大的晶元工業。有AMD(SoC晶元)、ADI(電源管理晶元)、ON(電源管理晶元)、博通(WiFi)、英格爾(基頻晶元組)、InvenSense(陀螺儀)、樓氏電子(電聲器件)、Sandisk(存儲)、Qorvo(射頻)、Cirrus(音效晶元)、高通(LTE晶元)、新思(觸控)……,基本上都是手機核心晶元的不二之選,都是中國需要填補空白的品種。

中國台灣地區,大陸的放大版,雖沒太牛晶元,但蘋果供應商體系里穩排大陸前面。

日本,後勁不足的感覺。有光學濾波晶元(NDK)、CMOS感測器(索尼)、存儲(東芝)。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光一個索尼CMOS,技術水平足夠秒殺大部分晶元從業企業。

韓國,三星為王。三星的晶元一直是蘋果繞不開的一道門檻。

德國,晶元企業雖不多、但笑傲群雄的國度。英飛凌的基頻晶元組、博士的感測器。

荷蘭,同上,瘦身版。飛利浦、恩智浦。

奧地利,買買買的AMS,感測器的世界級大牛。

瑞士,一個ST就夠牛了。

算起來,在蘋果供應商裡面比一比,晶元水平不如中國大陸的也就新加坡、愛爾蘭、沙特、比利時和英國。考慮到英國有一個中國晶元公司普遍繞不開的ARM,中國晶元的當前水準,排名實在不算靠前,應該劃入潛力股,還不能以白馬股自居,更不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能左右大盤走勢的超級藍籌!

6.沒有被蘋果選中,並不代表不優秀。

一方面,像中國晶元剛剛興起,新興企業的產品需要一個市場認知的過程,這個周期會持續數年。另一方面,蘋果對供應商的批量能力極其苛刻;譬如多年前三星已經證明其AMOLED品質遠好於LTPS,但蘋果由於拿不到所要的巨量供貨,連續多年只能使用LTPS屏;同理,國內京東方、天馬、和輝光電均具備AMOLED屏供貨能力,但離蘋果的量產需求還有很大差距。

7.伴隨巨頭成長,是晶元企業成長捷徑。

我們經常看到,蘋果會自建晶元能力,拋棄供應商,讓供應商的股價瞬間腰斬。但也應看到,他們還會開發供應商,包括支付研發資金和量產資金的大頭,提供技術輔導,幫助購置設備等等;這樣的供應商會伴隨蘋果的成長壯大,當然必然的結果是供應商某種程度受制於蘋果。

我們國內最大的優勢,就是終端製造能力世界最為強大。華為、小米、OPPO…… 如何開發供應商,供應商如何依託他們成長,與蘋果模式也是大同小異。只是終端廠商的上游化,始終是獨立晶元企業揮之不去的噩夢,華為有海思、小米有松果……

8.如何科學評判中國晶元水平?

對我國集成電路工業的定性評價很多很多,量化描述的比較欠缺。因此,中國急需要量化評估晶元產品的當前水平,為制訂政策提供可靠的參考。我個人推崇的一個途徑,就是把晶元細分為數十個乃至數百個細分方向,每個方向打分:佔全球高端市場10%以上的給5、中端市場20%以上的給3分、低端有批量供貨能力的1分、低端還活的辛苦的給0分;再給CPU、GPU特別重要的方向加2-5倍權重。最後算算總得分在滿分中的比重,就會對我國集成電路的自主創新能力真正做到心裡有個數。

希望有心人嘗試做一個系統分析。

作者簡介

作者馮錦鋒,復旦大學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學習方向工學博士,清華大學工學學士、工學學士、管理學碩士,2000年參與翻譯出版吳敬璉先生主編《矽谷優勢》,2005-2017年工作於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處,現從事半導體產業投資(jinf@139.com)。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涉及任何單位;歡迎郵件與作者交流探討。如需轉載本文內容,需得到作者授權,謝謝配合。

Reading

推薦閱讀(點擊文章標題,直接閱讀)

胡正明最新分享:晶體管微縮會終結嗎?

重磅,Intel考慮收購博通

成為AI產業的ARM?這家公司或真有機會!


推薦閱讀:

TAG:蘋果供應鏈 | 晶元集成電路 | 半導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