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王子談網癮
突然想寫一篇文章,我也不知道我以前有沒有寫過,也許已經寫過了,忘了。
網癮的概念其實挺廣的,並不單指遊戲。有人沉迷上網,也許是打遊戲,也有看小說,看劇,聊天的,都有。在我看來,沉迷這些事物並不是這些事物本身過於刺激美好,而是沉迷的人本身的問題。
有人對某種遊戲一點興趣都沒有,有人能連續不吃飯不睡覺一直玩十幾個小時。這明顯不是這個遊戲的問題,而是人自己的問題。人一出生就是差異化的,他的興趣,他的精神狀態會讓他做出不同的選擇。網癮在我看來就是自制力和慾望差異的表現。
說到慾望和自制力,可以拿減肥來舉例子,有人可以說瘦就瘦,有人最多堅持三天就不想再動了。這就是慾望的不同,食慾,想要減肥的慾望,偷懶的慾望在不停的作鬥爭。減肥需要運動,需要減少食物攝入量,這是需要出力的,是一件困難的事。而不減肥可以隨便吃,不用動,這是輕鬆的一件事。人的本能就是趨向於去做輕鬆的事。那麼那些減肥成功的人,都是想要變瘦的慾望非常強大,才能敵過偷懶的慾望。當然想要變瘦的慾望過於強大大到病態就會患上厭食症,會完全不想吃東西,沒有食慾。
寫作業和玩遊戲,人會本能選擇去玩遊戲,因為玩遊戲是輕鬆的,愉快的,簡單的,寫作業是困難的,需要消耗很多腦力。那有人還是選擇做作業,因為他能控制自己想玩遊戲的慾望,他知道目前作業的重要性高過遊戲,他可以先做完作業再去玩遊戲。而一些人控制不住自己,作業對他來說可寫可不寫,那他當然選擇去玩遊戲,他內心沒有重要性概念,甚至潛意識認為玩遊戲的優先順序高過吃飯和睡覺。這類控制不住自己的人,我認為是家裡人關心不夠,內心悲觀,沒有理想,他未來要做什麼,想做什麼樣的人,他沒有概念,那就會忽視一些事物的重要性,也許他覺得他就這麼玩下去就行了,活到哪天是哪天。也許一個人的牙全蛀了,他才知道刷牙很重要,但那個時候已經晚了。小孩子喝葯覺得葯苦,怎麼樣都不願意喝,可是大人就能喝下去,並不是大人味覺退化了,而是大人理解喝葯的重要性,他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為什麼大家噁心楊教授電擊治療呢,因為那並沒有從根本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他只是增加了一層恐懼和痛楚,當一個孩子想玩遊戲的時候,想到那個時候的痛苦,就害怕不玩了。單純粗暴地增加一層心理陰影來達到目的,摧毀人的心智。縮小到家庭,也就是孩子犯錯被打,家長不告訴他們為什麼錯,只是打,那他下次犯錯也只是怕被打,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他的想法,等你打不動的時候,他照樣繼續犯錯。可惜大部分家長很難和孩子能平起平坐的進行溝通,家長根本不知道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不知道怎麼想,那就沒辦法解決。我想很多家長都沒有在不同時期問過孩子未來想要幹什麼,最多小學7,8歲的時候有問過,但那個時候小孩子對職業根本沒有概念,基本回答的是科學家,醫生這類籠統的詞語,沒有目標就沒有努力的方向。
最該被電的就是那些家長,養不教,父之過。孩子變成這樣,你沒有教好占很大部分,沒有教育好就罷了,還要送孩子去電擊,怕不是腦子壞了。你若是在孩子小時候時進行更多的關心,幫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不至於這樣。這個世界確實有貪玩的基因,偷懶的基因存在,但那也是你生的,既然他存在,就要面對,就要花更多時間去陪伴和教育。但我覺得這些送孩子去電擊的家長本身也沒有一個正確的三觀才會認為電擊是好辦法,這就像惡性循環,三觀不正確的人下一代教出來的還是三觀不正確,幸好還有學校教育這一環可以進行些許彌補。人在成長過程中,也在根據自己接觸到的朋友和事物不斷的修正自己,從認為家長都是100%正確的,到認為他們不對,這就是成長。什麼時候能開設一門生孩子必上的家長教育課就好了,沒通過考試的就不準生孩子,跟駕照似的,不過基本沒法執行。
當然一些家長因為確實沒有辦法才把孩子送去電擊,有一點病急亂投醫的意思,如同病入膏肓找大師作法一樣。小時候少了1個小時的教育,長大了也需要1個月甚至1年的時間才能糾正,人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了。我認為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教育與興趣培養,另外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有其它方面的興趣也值得深造。家長也要改變自己的思想,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最好的崗位。崗位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沒有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人可以主動選擇自己去做什麼,而有人只能被迫去做什麼,如果一個人願意一輩子涮盤子,我認為都是可以的,他只需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行了。
而對那些控制不住自己的人來說,就應該多想想未來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入手,從思想上改變自己。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事可以做,畫畫,養花,手工,唱歌,烹飪,我認為可以多嘗試去做不同的事,發現不同事物的樂趣,有助於分散對特定事物的慾望。
拖延症,懶癌,每個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精神力跟體力一樣,雖然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它就的的確確的存在。精神力雖然沒法隔空移物,但它就可以驅動你的肉體,讓你去做困難的事,這就是奇蹟。
「我們所經歷的每個平凡的日常,也許就是連續發生的奇蹟。」——《日常》
推薦閱讀:
TAG:網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