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Inside 遊戲大結局的一點想法
其實我覺得大結局還是挺直觀的,在遊戲中一直是我們去控制小男孩,最後小男孩拔掉電纜也就是我們玩家主動接觸了對於小男孩的控制,就等於我們脫下了控制帽。而對於小男孩來說我們脫下控制帽的行為導致了他的「死亡」。本質上來說,小男孩也是傀儡,是玩家的傀儡。最後小男孩彎下腰的倒下的動作與其他傀儡一樣也提示了讀者這一點。在了解這點後我們再來看,這個遊戲為什麼叫Inside,我們來對比下小男孩控制其他傀儡和玩家控制小男孩這兩個行為。小男孩從一入場景開始就好像在逃避,然而他並不知道他就處於一個沙盤中,無論他變成肉球砸人也好還是放把火炸了工廠也好,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他控制傀儡也是為了徒勞地想過關。這裡小男孩就是被「trapped inside」 在這個沙盤中了。而我們玩家控制小男孩就是為了玩這個遊戲,我們可以想像玩家的一天(拿我舉例)早上吃早飯,上學,午飯,放學,晚飯,作業,玩遊戲,睡覺。玩這個遊戲只是我們人生過程的一小部分。小男孩控制別的傀儡,同樣也是藉助它們作為自己達到最終目標的踏板。在男孩把下電纜也就是遊戲完全結束,玩家脫下控制帽的那一剎那,小男孩的探險就映射到了我們自己身上,這也就本遊戲的落點:我們的人生,我們是否也是被某種力量所控制。一切的一切回歸到對人生的詰問,"free will"到底存不存在,我們自己所做的一切真的是出於自己的意願嗎?我們到底在以何種方式活著?常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為了別人,迫於形勢而放棄追夢,甚至迷失自我,活的像個傀儡。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本人是出國黨,最近正在忙申請,前幾天ED申了Cornell的工院卻得到拒信一封,非常失落,然而第二天去學校的時候發現幾乎所有申工院的全被拒了。Counlser 也告訴我說今年工院確實難錄,說我不應該硬碰硬。在即將到來的RD申請中,我最終選擇了放棄一部分工院申請,轉為文理院。試想如果我堅持我的決定,一頭撞死在工院上,別人會罵我**,愣頭青,也許我會申不上好大學。這些後果我都承擔不起,現在再反觀當初的決定,覺得自己和遊戲中的小男孩竟然有點相像,命運,形勢控制我使我背離我自己的夢想。
推薦閱讀:
※我的世界去月球生存模式如何經營?
※如何使用乙太網線將PS4直接串流到電腦上『MACWIN』
※【私貨】Amon Amarth推出橫版闖關手游
※俠盜飛車5 都有什麼故事情節?
※我的世界1.74的基本信息是什麼?
TAG: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