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是否同一類人
生活中,我們常說某某和某某是或者不是同一類人,很多時候,「是否同一類人」這問題的答案並不明顯,因為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判斷,大部分時候都只能依賴一種模糊的感覺下結論。以至於很多相處多年的戀人或朋友,到最後才痛感對方和自己不是同一類人。
所以,我想就這個問題提出一些看法。我會提出一些指標,用於快速區分不同人的類別。當然,我不會說什麼生活習慣、性格特徵等明顯而膚淺的東西,這裡的指標必須是一些可以深入一個人本質的東西。
一、精神生活VS物質生活
我認為區分一個人的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看他是更喜歡精神生活還是物質生活。很多人喜歡標榜自己不是一個重視物質的人,因為這樣聽上去比較的不俗氣。但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更看重物質生活的。
這一點,從人們的生活追求就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生活目標,就是「買一輛車、買一套房、明年賺夠多少錢、獲得年薪多少的職位」諸如此類,而不會是「看哪些書、學多少新東西、獲得多少新體驗、做哪些有價值的事」這樣的目標。
同樣的,在任何地方的聚會,我們聽到的對話大部分時候都是圍繞著日常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針對各種玄妙的精神世界問題的探討,大概只有在文化人的沙龍中才能聽到。
所以,如果按照百分制,把完全傾向精神生活定義為0分,完全傾向物質生活定義為100分,我認為大部分人的得分是在70分左右。這也沒什麼不對,因為社會的正常運轉需要這麼多重視物質生活的人。如果每個人都不食人間煙火,那麼經濟發展就無從談起。
在這個指標上,得分20與得分80的人,是無論如何都格格不入的。因為雙方的關注點大部分時候都不相同。所以,如果你要判斷對方和自己是否同一類人,首先就是判斷雙方在這個指標上的得分是否接近。
二、對別人看法的重視程度
我們常說人的外向和內向,好交際和不好交際。這些區別的關鍵點是什麼?我認為,是一個人有多重視別人的看法。
喜歡交際的人,根本原因在於他重視別人的看法,並且能從別人的積極反饋中獲得樂趣。而不喜歡交際的人,則不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好是壞,他也抱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以上是兩種不蘊含內在衝突的處事態度。除此以外,還有各種扭曲掙扎的「病態」心理。比如,喜歡交際,不是因為重視別人看法,而是因為內心空虛,或者逃避自己;不喜歡交際,也不是因為漠視別人看法,而是因為自卑、敏感、恐懼等負面情緒。
同樣的,如果把完全漠視別人看法定義為0分,完全按照別人看法而活定義為100分,我認為大部分人的得分是在60分左右。
與第一個指標相反,在第二個指標上得分差異懸殊的人還往往能成為不錯的朋友。內向的人身邊往往有幾個熱情友好的外向的朋友,外向的人也能從內向的人那裡感到難得的安寧和深刻。
但是,如果更進一步,雙方的關係不是朋友,而是伴侶,在這個指標上的巨大差異就會帶來很大的問題。得分20的人會感到得分80的人為什麼要活得那麼辛苦,什麼事情都要重視別人的看法、考慮別人的感受?得分80的人會覺得得分20的人怎麼這麼冷漠與不合群?
這個指標上的差異會帶來雙方在待人接物上的巨大不同。所以,用來判斷雙方是否同一類人時,這也是個很重要的指標。
三、對既有規則的遵守程度
這個社會上有種種習俗和規則,比如清明祭祖、中秋團圓、情人節要送戀人禮物、結婚要辦喜宴……這種種活動,產生了所謂的「儀式感」。
「儀式感」的背後,反映的是人對既有規則的遵守程度。一個人如果漠視那些規則,就不會重視那些儀式。典型的例子,就是《莊子》中至親死後還喝酒唱歌的狂生以及魏晉時期那些佯狂不羈的人士。
大部分思想家,都是不太遵守既有規則的人。因為他們總是在質疑現有的東西,然後想方設法搞出自己新的一套。比如尼采,就一點不相信道德是一種萬世不移的既有規則,在他的《道德的譜系》一書中,他細細考察了道德的起源和發展,並且指出,現代社會那些高貴正派的價值其實有著粗俗鄙陋的起源,善與惡之間也並無難以逾越的界限。
顯然,尼採的這種做法,在一些衛道士看來是離經叛道、難以接受的。
如果把完全漠視既有規則定為0分,完全遵守既有規則定為100分,這個指標上評分差異巨大的人,在生活中也是會多有抵牾的。得分20的人會覺得得分80的人過於迂腐、僵化,得分80的人會覺得得分20的人過於叛逆、放肆。
我認為,大部分人在這個指標上的評分會落在80分左右,這也是一個社會穩定的基礎。
四、對自己東西的喜愛程度
也許有人會問,人都是自戀的,誰又會不喜歡自己的東西呢?但是,確實有很多人並不在乎自己已有的東西,他們是一直在嚮往著別人的東西。
在這個指標上差異大的人,生活中會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喜愛自己東西的人,會表現得戀舊、對已有的朋友和愛人忠誠、安於現狀,嚮往別人東西的人,會表現得勇於進取、喜歡新鮮和改變、也更容易移情別戀。
如果把極端喜愛自己的東西定義為0分,極端嚮往別人的東西定義為100分,我認為大部分人的得分應該在40分左右。
這項指標上得分差異大的人如果只是朋友關係,那還好;但如果是伴侶關係,那就會有很多的不和諧。得分20的人會埋怨得分80的人怎麼就不願意安定下來,得分80的人也會覺得得分20的人怎麼就這麼保守。
五、知識層次、興趣愛好、欣賞水平
在這個指標上,社會上的人呈現出一種明顯的金字塔結構。越是高層次的東西,懂得的人越少。
這個指標也就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共同語言」,它其實沒有那麼重要——至少在我看來,沒有前四個指標重要。文化精英也完全可以有一些粗鄙無文的莫逆之交,知識水平差異大的人也可以結成伴侶並且有一段不錯的婚姻。
當然,如果在這個指標上的評分相似那是最好的了。這至少意味著你們可以欣賞相同的電影、書籍、音樂而不是各做各的。
如果用通俗性來作為這個指標的評分依據,100分顯然是最多人的得分,但從平均分來看,這個數值應該落在80分左右。
這就是我所想到的關於把人分類的五個最重要的指標,我不敢說這是全面的,只是我一時想不到別的了。
那麼,如果我們使用以上的指標評估,發現別人和自己不是一類人,那該怎麼辦?我們是不是就該和別人划出一條清晰的界限?並不是這樣。恰恰相反,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和別人的區別對我們的人際交往是有益的,我們就不會對別人有過高的期望,或者在別人不能理解自己時煩躁不安。因為我們知道,不同類的人原本就是很難相互理解的。
當然,如果是婚姻的話,最好還是找同一類人。不同類的人偶爾打下交道還行,要靈與肉朝夕相處就怎麼都彆扭了。幸好,對大部分人而言,這也不算太難。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他們的評分落在大眾區間,要找到同類並不是難事。
推薦閱讀:
※讓你成熟的從來都不是時間
※January, 2018 - 「WORK HARD」
※你,可能不懂自己,也不了這個世界
※認知的世界永無止境
※1.31少華工作現場分享|筆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