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是如何打贏自己的莫斯科之戰?

雷軍是如何打贏自己的莫斯科之戰

清晨的薄霧中,拿破崙驅馬踏過俄羅斯晚秋的曠野,在一處高崗之上,用望遠鏡靜靜觀察著遠處舍瓦爾季諾的俄軍棱堡,這裡距離莫斯科只有125公里,大約3個月前,他率領50萬歐洲聯軍深入廣袤的俄羅斯大地,去追尋20年戎馬生涯的最高榮譽,將法蘭西的版圖延伸到世界的盡頭。

剛剛過完45歲生日,春風得意的雷軍與莫斯科城下的拿破崙一樣,正攀上事業的頂峰,卻不耽於享受自己創造的光輝歲月,相反他們醉心於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名將與企業家至少有一點相通的,無論贏得了多少戰役,他們永遠都有下一場必須打贏的決戰!

1812年的歐洲與今天的手機江湖

對稱帝已有8年的拿破崙來說,1812年的歐洲是一隻馴順的羔羊,義大利匍匐腳下,普魯士和奧地利噤若寒蟬,法國皇帝目光所及的對手只剩下英國,1807年的《米蘭敕令》和1810年的《楓丹白露敕令》規划了大陸封鎖政策的藍圖,拿破崙制衡對手的思路與朱元璋的「片板不能下海」異曲同工,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微妙態度讓鐵板一塊的歐洲大陸出現了「俄羅斯潰瘍「,這成了拿破崙揮師東進的導火索。

在很多歐洲君主眼中,拿破崙是個異類,小米亦如此,蘋果公開指它抄襲,華為和聯想宣稱「靠營銷只能贏得一時」,「外包生產環節」是投機取巧,其他廠商則忙著對小米進行「像素級」(雷軍語)的克隆。夾縫中求生的小米如同石頭裡蹦出來的孫悟空在神魔兩界都不受歡迎,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雷軍富於挑戰、進攻和顛覆精神了。

完成5輪融資的雷軍如同挫敗了5次反法同盟的拿破崙,正處在勝利和榮耀的巔峰。小米過早攫取了全球智能手機三甲這個頭銜,這不僅讓聯想、華為這些老牌巨頭深感屈辱和不安,也讓蘋果和三星側目。不管願意與否,現在的雷軍都回不去以往的平和與謙恭了,他更像是不得不寫下《讓縣自明本志令》的曹操,他的騎虎難下,他的進退兩難,他對團隊的責任,他對事業的期盼,全都化為向友商和老師開火的自信,所以才有「十年內取代蘋果和三星,成就全球第一智能手機廠商」的豪言。

在手機江湖中,聯想和華為的地位有如1812年的普魯士和奧地利,小米在一些戰役中打贏了他們,但後者的綜合實力並未受損,仍有機會發動致命一擊;體量巨大而軟實力匱乏的三星很像是俄國,它是小米攫取市場份額、威懾對手必須面對的BOSS;拿破崙在征俄時泥足深陷於西班牙,小米也有一條下沉的競爭輔線,對手既有那些二線手機品牌,也有叫嚷搬到南方繼續戰鬥的周鴻禕等等;蘋果的微妙地位則相當於1812年的英國,它始終遊離於安卓機海的競爭之外,卻無處不在的影響著所有人。

人們通常都喜歡用熟悉的方式應對挑戰,1812年的拿破崙決定發動一場統一歐陸的戰爭,雷軍則要把手機打造為連接一切的中心,儘管馬雲在一旁冷嘲熱諷:「空氣不行,手機再好有什麼用?」雷軍控制著4家上市公司,在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裡,迫不及待地投出了70多億美元,包括投資似乎是回應馬雲的空氣凈化器……雷軍和他的小米義無返顧的構建著移動生態系統的護城河。

在這條競爭之路上,不斷提速的雷軍面臨著一場與莫斯科城下的拿破崙相同的危險決戰,他們制定了不易達成的目標,決意去挑戰看來可行實際卻難於戰勝的對手。小米和拿破崙帝國的共同點在於,他們的組織、體系、結構和運作方式決定了他們無法承受失敗,必須不斷進攻,不斷取勝。

雷軍的三點擔憂

戰略上如臨深淵,行動上不惜一戰的雷軍,或許有三點擔憂:

1、體系內出現生態缺口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此迅猛,無人準確預判下一個風口,能否成為挺立風口的那隻幸運豬,一半靠敏銳的洞察,一半靠運氣,而雙重身份的雷軍則多了第三種選擇:投資。2004年成功將卓越轉手給亞馬遜的雷軍就完成了從創業者到天使投資人的轉型,在2008到2010年這段時間,辭去金山CEO一職的雷軍一口氣投資了大約20家公司,其中既有YY語音、UC瀏覽器這樣的成功項目,也有凡客誠品這種需要持續補倉的大坑,更有事後看來具有踩點性質的探營魅族,「委屈」的黃章心中那口怨氣至今鬱結不散,但雷軍絕不後悔,因為BAT的陰影無處不在,不知何時就會突然祭出殺手級的產品或應用。

如今也是這樣,商業地位仍然脆弱的小米沒有任何時間可以揮霍,只有用投資覆蓋智能家居、知識產權、O2O、內容平台和周邊硬體等所有視野內的創新領域,才能達到「深挖洞、廣積糧」的效果。

2、加速與BAT融合

450億美元估值的小米幾乎是一夜之間成了中國互聯網的第四極,從入股美的就可看出小米對周邊行業的滲透和渴求已沒有邊界,這不僅意味著小米從那些傳統或新興的產業中充分汲取營養,還可如某些人所說的體現在財務報表上,繼續釋放利好的資本信號,但「硬體公敵」雷軍並不願意過早與BAT駁火。

雷軍是如何打贏自己的莫斯科之戰

雷軍正在為小米新品發布會排練,這句話他最近在多個場合說起,引用自毛澤東

小米豪擲18億投資愛奇藝則釋放了另一個信號,除了給新浪空降的陳彤提供子彈之外,它說明小米正在加速跳出單純的手機業務進入與BAT你中有我的融合時代,對於暫時無法跨越的對手不如合作,這是雷軍的遠見。小米已經通過對優酷和UC的投資拉近了與阿里的關係,馬雲旗下的雲峰基金則加入了小米的投資人行列。現階段BAT的主營業務與小米並沒有太多交集,阿里的雲OS曾有意叫板MIUI,但因為缺乏品牌機支持,僅靠刷機很難克隆MIUI的成功模式,MIUI起碼在二線手機或山寨手機中還有一批擁躉,當然雲OS的受挫也可能讓阿里投入更多的資源發動反攻,雖然小米並不害怕這種競爭,但暫時避免與BAT正面交鋒仍是明智的。

3、心氣怠惰和創新激情

雷軍曾經表態,小米在2017年之前不會上市,這也許是基於合理的商業考量,但對於長期透支生命撐起小米未來的年輕人並不公平。眾所周知,公司創始人和VP團隊可以通行上市、出售、控股等多種方式變現,但絕大部分員工的權益只能通過IPO得以保障。

小米在營銷、公關和資本市場上的成功放大了員工的心理預期,因此在長時間的創業拼搏之後,內部形成某種心氣的怠惰和迷惘的空窗期是必然的,並非激勵機制和企業文化所能解決,亦是任何國家和任何企業都不能避免的發展陣痛。拿破崙踏上漫漫征俄之路時,他手下那些功成名就、紛紛受封為親王和公爵的元帥們雖然仍舊忠心耿耿,但已不再像往昔那樣意氣風發,豪氣干雲了。

既沒有馬雲的「出口成湯」,又不似李彥宏儒雅氣質的雷軍所使用的絕招是不斷製造驚喜,與董明珠的對賭如是,控股美的亦如是,這很像是拿破崙的戰略,人們每次預言科西嘉小個子要完蛋了,拿破崙就用一個新的勝利去闢謠,而勝利的後遺症則需要另一場勝利去彌補。

打贏一場決戰與贏得一場戰爭

莫斯科之戰也就是史學家所稱的博羅季諾戰役,是在交戰雙方都不情願的情況下發生的,拿破崙的心理極為矛盾,他遠涉千里來到莫斯科城下,當然是想迫使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簽署城下之盟,但1812年6月24日進入俄境之後,法軍的減員速度就超出了預期,原有的40個步兵師和25個騎兵師的51萬大軍,在一個月中減員15萬人,由於戰線過長,拿破崙的兵力也高度分散。

拿破崙的對手庫圖佐夫同樣猶豫不決,他不想冒險與歐洲第一名將廝殺,可怕的冬天即將到來,他寧願靜待法軍自己在俄羅斯的嚴寒中解體,但莫斯科的象徵意義(當時的俄國首都是彼得堡)又使得他承擔不起未經一戰就輕言放棄的政治責任。

於是,這場戰鬥還是發生了,而且是19世紀流血最多的戰役之一,庫圖佐夫保存了他的軍隊,拿破崙贏得了一場皮洛士的勝利,這場決戰的很多細節都值得小米深入研究:

1、小米有本錢發動一場決戰嗎?

這也是當年拿破崙最為躊躇的一個問題,近在咫尺的莫斯科是勝利者的最好酬佣,但他的兵力並不佔優,中間還橫亘著庫圖佐夫這樣危險而難於消滅的對手,這是一場無論願意與否都非打不可的決戰,雷軍所面臨的抉擇則比拿破崙複雜和痛苦得多。

對大眾消費品來說,銷量和利潤是兩個決定性指標,一直以來,小米奉行的蘋果精品戰術比三星的機海戰術更有效,雷軍按時迭代單一旗艦機型使得小米用戶擁有更穩定、更具成長性的ARPU,這種經驗又被強勢的營銷所放大,成為小米之道的精髓,但與此同時,嚴重依賴高估值的小米為了維繫資本神話,保持出貨量的絕對增長也有其重要意義,這就註定了小米不會放棄紅米這樣利潤微薄的低端機。

2015年,小米是帶著一種極為矛盾的心理發動這場決戰,在沒有一款2000元以上旗艦機型的情況下,僅憑數量衝擊三星的霸主寶座,抵禦聯想、華為等一眾國產廠商的圍追堵截,這不僅史無前例,更意味著小米的品牌定位進一步由中低端向下沉降,而在小米科技之外,體型越發臃腫的小米集團正加速將自己變為相撲選手,以為步履蹣跚之下僅憑慣性仍可產生令人生畏的勢能,果真如此嗎?

決戰的意義在這裡已變得模糊而抽象,莫斯科城下的拿破崙拒絕了達烏元帥以4萬兵力發起側翼突擊的建議,堅持強攻俄軍的堅固陣地,因為此時的拿破崙不再是法國革命軍的將領,而是帝國之師的統帥,他想的是如何萬無一失的全師制敵,不願再兵行詭道、行險出奇的心態背後是功成名就的拿破崙輸不起了,從燈火闌珊處走到聚光燈下的雷軍和小米何嘗不是如此。

2、找准對手了嗎?

雷軍新年的第一條長微博名為「去到別人連夢想都未曾抵達的地方」,自勵的同時,竭力傳達著小米在正確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正能量,但在這條夢想之路上他和小米找准對手了嗎?

是三星嗎?這是一家特別奇葩的公司,它擁有最完備的手機產業鏈,生產了2014年數量最多的智能手機,握有海量的硬體專利和技術,觸角伸向科技創新的各個角落,卻從來不是任何人或公司的偶像或目標,即使如此,複製或摧毀一個三星傳奇又談何容易。

僅從銷量上說,致力開闢國外市場的小米、收購擴產的聯想、多管齊下的華為確實有可能在兩三年內趕上或超過三星(當然更容易超過蘋果),但營收和利潤就另當別論了。2014年,三星以手機為核心的IM事業部雖然利潤較2013年大降,但一個季度的利潤仍有96.4億人民幣之多,而小米科技2014年的含稅收入(雷軍的創造性提法)為743億人民幣,利潤雖然不詳,但參考2013年的總利潤只有3.47億人民幣,以理忖之亦不樂觀,更遑論放大到小米集團和三星集團的全面對比了。即使考慮到三星手機均價正處於下降通道這一趨勢,小米在2015年也需要至少銷售3億部手機才有可能與三星拼營收,這是什麼概念?僅一個小米就要掏空富士康的全部產能了!

然則是蘋果嗎?成為蘋果那樣集仇恨與膜拜於一身的科技圖騰,大約是很多人的夢想,小米對蘋果的亦步亦趨是眾所周知的,而所有成功的手機廠商克隆蘋果的雄心都是從開發自主操作系統開始,諾基亞從Symbian到Meego甚至聯姻Wiinphone都不向Android低頭,三星在Bada上屢遭失敗,仍然執著於Tizen,瘋傳的小米MIOS也是如此,它是小米自我感覺良好的一個體現。

華為有海思晶元還有5G的概念,小米則想利用積累的用戶口碑研發操作系統與之抗衡,但MIOS成不了IOS,因為蘋果除了系統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系列晶元。剝離了所有生產要素,知識產權體系又極為薄弱的小米,甚至都不一定有膽氣直面董明珠的「掌握核心科技」了。

這是一個樂視做手機,小米做電視的年代,所有的對手都在快速進化,小米的互聯網手機模式在黎萬強之後也不再獨具營銷優勢,它的手機均價在紅米邊入之後持續下降,不得不加快產品迭代的速度,從小米1到小米3都是每年一部新品的節奏,而雷軍微博最近爆料,2015年1月15日又會召開旗艦產品發布會,這也許意味著小米5即將問世,距離2014年7月22日小米4的發布,時隔僅僅半年。

如今的小米就是一個偽手機公司了,雷軍在小米集團的外殼下塞滿了各種想得到或想不到的投資,但小米會因不斷變胖而變強嗎?還是相反削弱了爆品的優勢?1812年,拿破崙是帶著統一歐陸的夢想發起那場征俄之戰的,並在莫斯科城下做了接近成功的努力,敗歸之後的他留下一句名言:「從偉大崇高到荒謬可笑只差一步」,2014年雷軍對小米體系做了所有可能的填充和補強,並在新年之初許諾帶領這支小米加步槍的部隊「去到別人連夢想都未曾抵達的地方」,嗯,2016年等他的新雞湯了。



推薦閱讀:

紅米計劃放棄了 A 方案已量產的四十萬台手機,這是真的嗎?
為什麼大部分人不相信小米抄襲的事實?
這位想買2000元價位手機的妹子啊,你是選VIVO Y67,OPPOA59S,huaweinova,還是小米5X呢?
如何評價米家小相機?
智能生活運營商:雷軍的野望

TAG:遊戲 | 網路遊戲 | 軍事 | 雷軍(人物) | 小米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