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爾夫,女性作家的思考
伍爾夫身上最常出現的標籤是「女權」「自殺」「意識流」「女同性戀」。在她的小說評論頁面中,有很多人留言看不懂她的小說。我認為,看不懂的原因是知識架構、邏輯思維、閱讀能力欠佳造成的。很奇怪,人們覺得識字就會閱讀,彷彿閱讀理解不需要訓練,是與生俱來的,但其實很多人連說明書都看不懂。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劣質的作品的確很難閱讀。但是,對於被譽為歷史偉大女性作家之一的伍爾夫來說,這種劣質的可能性太低。
《一間自己的房間》本以為是一個故事,原來是演講稿。習慣了她小說節奏,忽然看到她如此立意清晰的演講稿,非常意外。不過即使是演講稿,但也像讀小說一樣,充滿情節性,而她自己是就主角。從她在河邊到圖書館再到餐廳,一路上的所思所想,到最後一章的宣言,如果說是演講稿,還不如說是一篇散文。有人評價說她小說很「鬆散」,我的理解是她打破傳統思維模式,把敘事、意象、理性結合,特別是這本書的前部分,讀起來有點吃力。
雖然演講稿的確有點鬆散,但伍爾夫對於歐洲女性作家做出了很多的分析,例如起居室寫作的簡·奧古斯丁和勃朗特姐妹。她寫出了歐洲女性作家如何在長達幾個世紀中沉默與崛起。「傑出是多年共同思考的產物,是一群人思考的產物,因而在一人聲音的背後存在全體的經驗。」她肯定了前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一點進步。但是,在伍爾夫的年代,女人還是男人的附屬品,她們「被保護」起來。「我想,一百年以後,婦女將不再是被保護的性別,她們將參加一度將她們拒之門外的活動與努力,讓她們當士兵、水手、火車司機、碼頭工人……」
書中伍爾夫提出,一個女性作家必須擁有一間上鎖的房間和每年固定的500英鎊的收入。因為貧窮與被保護讓女性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經濟獨立才能誕生思考。她很直接地指出,即使是男性作家,也是建立在經濟允許其創作的前提下寫出偉大的作品。人們嘲諷女性思維局限,只會談情說愛,但是他們不知道女性一直被當作附屬品和沒有思考的人,直到19世界女性作家才陸續出現在歷史舞台。
這本書讓我反思,自己看過多少女性作家的書本?我對她們是不是也帶有歧視成分?我對於之前簡·奧古斯丁的不削一顧,對女性題材的小說的偏見,讓我非常慚愧。伍爾夫提醒我,女性作家的崛起充滿了阻礙,來之不易。女性必須經濟獨立,然後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任何一種力量的產生都是源於點點思想的累積。如同柯勒律治說的「偉大的腦子是雌雄同體。」女性在認同自我身份同時,也要學會要能站在性別的另外一邊看自己,女權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推薦閱讀:
TAG:弗吉妮婭·伍爾芙VirginiaWoolf | 女權思潮 | 女性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