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的正確打開方式

姜洪智

要刺激經濟發展的活力,不少有識之士已經提出應當為企業減稅。通過減稅手段提高企業利潤率。改善經濟局面。

這是個好主意,但政府不會主動減稅,因為政府想要主導供給側改革的產業升級。這需要巨額資金。而政府本身也是負債嚴重,靠土地財政維持生計。房地產沒有再增長的潛力了。那麼減稅空間何來呢?它不加稅都是萬幸。

更何況,給企業減稅,導致的是企業家收入提高,而這並不會帶來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善,反而是更加顯著地擴大貧富差距。這可能帶來的問題就更嚴重——需求被貧富差距遏制,恰恰是當下中國經濟困境的根源。政府從未積極地縮減貧富差距,無論住房,教育,醫療這些基本的城市福利制度都尚未完善。這方面恰恰是需要投入巨額資金。但這些巨額資金,不可能是由企業家來投資。

政府也試圖挽救需求局面,然而它玩的都是虛的——鼓勵消費金融,各種消費分期爛大街,不能不算是政府慫恿的結果。鼓勵人們借貸消費,寅吃卯糧。它只是拖延需求問題,而最終也會爆發危機,猶如美國曾經發生的次貸危機。

叫政府擁有太多的錢,也許不是好事。而且政府決策者也並沒有把這些錢用對地方。產業升級應當由市場自己去做,政府提供政策引導,但不應當是主導。它的更多精力應當放在對社會需求的服務上。房地產時代已經漸入尾聲,人們進城了,下一步應當是在城市過得舒心。這些宏觀目標不認真應對,則反受其亂。

處處需要錢,談何減稅呢?但本文不是為了否定減稅。政府應當為企業減稅,但減稅的方式不應當是效法西方那一套。中國應當有中國的「打開方式」。減稅必須是個利益交換,通過此利益交換,一方面完成減稅,另一方面抹平貧富差距。實現企業負擔減輕和實質需求釋放的雙重目標。

這應當如何做呢?就是一套「代持論」思想。企業減稅,交換資本代持。解決企業的現實問題,而讓私有的資本家轉變為資本代持者,為人民代持。企業家仍保有獨立的經營權,而世襲被廢止。資本世襲被廢止的部分滾入社會需求服務範疇,如住房醫療教育等公共需求。

這形成的利益交換,可刺激需求,也提高企業利潤。而國家方面,則免除了大筆應當用於社會保障體系的資金。這騰出了空間來減稅。是個正向的良性循環。

這似乎遭到損害的是企業家,實則不然。

經濟繁榮對每個人都有利。而經濟危機加劇不得解決的情況下,企業家本身也會大量破產,資本縮水。事業陷入失敗。企業家關心的是企業的運營狀況,減稅交換以資本代持身份。這符合企業家的實際利益。

資本代持身份並沒有降低企業家的社會身份。他損失的只是資本世襲權。而廢止了資本世襲權,實際等於他得到了入黨的政治身份證明——他作為資本代持者,是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代表人民利益來掙錢。他不再作為剝削者而被政治排斥在外。這使得企業家獲取了更廣泛的權利。

對於政府而言,企業家的資本勢力被收服,納入了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體系之內。實際統治合法性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不會有大的勢力反對社會主義了。這對團結整合國內政治勢力乃至對外的擴張都是有利的。

由此一系列的利益交換,無論政府,企業還是社會,都將是贏家。減稅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將其與社會主義的政治訴求結合起來。

資本代持論 - 知乎專欄

金融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

推薦閱讀:

甲醛有多毒?毒到驚動稅收!!!
商辦類項目可以出售個人嗎?
環保稅法將於明年起施行,各省區徵收限額如何確定?
【重磅】增值稅納稅申報比對管理延期至5月1日啦!

TAG:稅收 | 經濟 | 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