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人類文明的瑰寶

民俗文化,是民間民眾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是一個國家、名族、地區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是在普通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質的東西。

民俗既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早在《漢書?王吉傳》一書中就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記載。我國古代詩歌總集《詩經》中的《風》,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間流傳的民歌。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風俗習慣,包含著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比如《水滸傳》中的江湖文化、狹義文化都屬於民俗文化意識範疇。

「民間文化」、「民族文化」均屬於民俗文化,又被世人稱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歷史記憶,它具有獨特的地域鄉土特色。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民俗文化不僅見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史,而且沉澱了歷史的精華,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財富。

我國現階段開發的文化產業,多是針對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傳媒文化、時尚文化而進行,以鄉土社會為主要陣地的民俗文化尚未引起足夠重視。老藝人人衰藝絕、老作坊推倒碾碎、老工藝失傳摻假等現狀層出不窮,即便是倖存的年畫、皮影、剪紙等經典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也在日漸衰落。

在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的今天,我們願世人一步步追尋回離我們遠去的民俗文化,領略古人智慧,挖掘歷史沉澱的底蘊,豐富鄉村原生態的文化內涵。

中國民俗文化是一種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多樣而且宏偉的中國文化現象。在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主旨演講:古絲綢之路綿亘萬里,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身上有著傳承和發揚中國民俗文化的責任與義務。面對現階段我國民俗文化產業布局混亂、產業創意力量薄弱分散,民俗文化產業化發展與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的現實情況,我們「看老鄉」民俗文化工作團隊想努力為之貢獻一份力量,讓民族文化產業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興起,扭轉早前傳統意義上的展演制銷模式以及「文藝搭台,經貿唱戲」的簡單框架,展現出民俗文化的藝術魅力,顯現出一定的規模化發展與自覺性追求,讓後輩們以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關愛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文化!

讀到這裡,有沒有被這些底蘊如此深厚的文化震撼到?有沒有因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我想,大家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推薦閱讀:

古代法醫學的著作是什麼?
隨園食單——紅燒肉、粉蒸肉、火腿和長江三鮮
那些年我們建過的墓
《酉陽雜俎·貝編卷》上篇-凈土蓮華

TAG:民俗 | 民俗學 | 中國古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