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強軍」之勇者無敵——秦銳士
《荀子.議兵》曰:「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敵秦之銳士」。
意思就是說:齊國的技擊之士如果遇到魏國的武卒,不堪一擊;而魏國的武卒,若遇到秦國的銳士,則不戰自潰。
那麼秦銳士到底是何方神聖?有這麼囂張么?
圖片來自百度
秦銳士是對秦軍士兵的一種稱呼,它的形成是在秦孝公時代。
秦國,由於處於邊陲地帶,所以他的一切都來得晚一些。包括經濟、文化、社會制度都晚於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在這種情況下,秦孝公力圖求變,決定變法。
衛國人商鞅(又稱衛鞅、公孫鞅),到魏國發展期間,受李悝影響,學得一身治國王霸之道。但不受魏惠王待見,於是到秦國投靠秦孝公。
圖片來自百度
「商鞅變法」是繼「李悝變法」之後又一次重大的社會改革,它將落後的秦國拉上了快速發展的動車。從此秦國開始崛起。
「商鞅變法」里關於軍制的改革對秦國軍隊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一、推行小家庭制,並登記入戶,就像現在滿18歲就可單獨立戶。這對秦國以後的徵兵和徵稅意義重大。
二、設軍功爵二十等,獎勵軍功,禁止私鬥,獎勵墾荒,只要你立功就可以獲得土地。士兵都以為國建功為榮,以私鬥為恥。這一點正好和齊之技擊之士相反,齊技擊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孟嘗君田文的門客就以打架鬥狠聞名。
三、採用「連坐法」,在軍事上就是指一人犯錯,全家遭殃。只要秦國的士兵在外作戰,如果戰死,你的家人將受到撫恤,如果投敵或逃跑,那麼你的家人將被株連。所以秦軍士兵有死無回。
秦國的徵兵非常嚴格。當時吳起的魏武卒天下無敵,壓制著秦國東進的步伐,為了邁過這道鐵閘,秦軍開始組建精銳士卒。首先,照著魏武卒的標準負重,再加一把匕首和一塊盾牌,總負重約80斤。其次,經歷三大關:較武關、陣戰關、兵器關。過三關的佼佼者,方可入選「銳士」。銳士的編製和魏武卒一致,千人為一個作戰單位,白起就是千人長幹起來的。但是秦銳士的數量少得多,二十萬秦新軍裡面,只選出1600人。
秦銳士的待遇也要好得多,除了封賞,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獲得屬於自己的土地。
也就是說在秦國當兵,比在其他國家當兵更有前途。你想一想,秦銳士、魏武卒、齊技擊之士在一起打仗,秦銳士打勝了回去可以種自己的地;魏武卒打勝了回去也可以種自己的地,但打仗時候的所有軍費均由自己承擔;而齊技擊之士打勝了以後領點賞賜,然後回去繼續給地主打工。如果是你,你願意為哪國打仗?
所以秦國湧現的名將是戰國七雄中最多的。如:司馬錯、內史騰、白起、桓齮、胡陽、蒙鰲家族、王翦家族、李信、 章邯,根本數不過來。
圖片來自百度
至於秦銳士的輝煌戰役,那太多了。伊闕之戰、長平之戰、平巴蜀之戰、鄢郢之戰...
秦之銳士,獨步天下,無堅不摧!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專註於從不同角度看歷史,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