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桐媽原創)母乳寶寶怪便談之粘液,油狀物,酸臭,打屁

作者:梧桐媽媽大小寶(微信公眾號:wtmmdxb)

大便(三):母乳寶寶便便有粘液,油狀物,酸臭味,打屁震天響……又哪哪兒都不對?母乳寶寶怪便談(第二篇)

母乳寶寶正常的大便,還有哪些我們看來挺難理解的表現?

看了上述內容,我想你會對寶寶的大便多一些了解,這會兒信心滿滿了。且慢!別高興得太早,以下這些千奇百怪的現象,又該讓你經常犯糊塗,擔憂不已了。

昨天咱們介紹了綠便、奶瓣、泡沫、水便分離……今兒我們接著介紹粘液,油狀物,酸臭味,「震天屁」。

⑤粘液

寶寶大便里有粘液,看上去像鼻涕或雞蛋清、果凍那樣,對著光看有些光亮,有的還能拉出長長的絲。出生不久的寶寶拉這樣的大便非常常見,到了出牙前後,這種大便發生幾率又會高一些。有些寶寶添加輔食以後大便慢慢成型,就不怎麼能找到粘液了,不過偶爾也能找到一個比較乾的裹著大便的粘液團。有的寶寶添加了輔食後會更明顯,可能會持續到八、九個月甚至更久。

媽們看到這現象,往往也會挺驚慌。上網一查,壞了,都說是消化不良、感染,要喂這個葯那個葯,有的還說可能是血液病表現,簡直是嚇壞了;去醫院一問,有的醫生直接就把益生菌、抗生素、健脾消食片開給家長,囑咐回去給寶寶吃。也有醫生建議化驗一下寶寶大便,多半沒什麼事,便認為是消化不良、病毒感染,諸如此類。還是開了些對症的葯給寶寶吃。

不過寶寶精神狀態一直看著挺好,不像生病,究竟怎麼回事?反正沒啥壞處,吃吃無妨,將信將疑地把這些葯餵給寶寶,反而經常鬧騰,是藥物副作用嗎?啥辦法都用了,大便里的粘液總時不時能找到,可愁壞了媽媽們。眼看寶寶到了八九個月,爬來爬去,很是精神,媽媽們不禁很疑惑,寶寶不像是生病啊,可是沒病的話,為什麼會有粘液?

為什麼大伙兒堅持認為寶寶大便中有粘液,就是生病了呢?尤其是醫生,以防萬一,見到粘液就會開藥?

成人的大便中其實也有粘液,不過量很少,大便成型,混在裡面看不出來。跟鼻子分泌鼻涕一樣,腸粘膜上皮中也有粘液腺分泌粘液,也有杯狀細胞分泌黏蛋白(一種糖蛋白),所以人類的腸道也會分泌像鼻涕一樣的粘液。有什麼作用呢?它糊在腸粘膜表面,形成一層生理屏障,使得菌群、食物殘渣、消化性胃腸液與腸粘膜上皮不能直接接觸,保障了腸粘膜上皮細胞生存環境基本穩定。粘液中也有許多殺傷微生物的活性物質,形成第一道粘膜免疫防線,也能黏住這些微生物,隨著大便排出來。粘液還會與正常菌群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或粘附,或嵌合,形成「膜菌群」,構成腸道微生物屏障,一起保護腸道,消化食物。

正常情況下,人類的鼻子一天產生幾百毫升鼻涕,卻基本被重吸收、蒸發、乾燥成鼻痂一樣,人類腸粘膜上皮產生的粘液也不斷回收,少量隨著大便排出來。與此同時,腸黏膜上皮細胞也不斷衰老、脫落,混在粘液中一起隨大便排出來。

成人大便中什麼時候能看到粘液呢?就像感冒了流鼻涕一樣,只有腸粘膜上皮組織發炎,分泌粘液量增加,表皮壞死脫落增加,大便偏稀一些的時候才看得出來,這時候多半提示存在胃腸道疾病。而且,跟膿鼻涕提示細菌感染,清鼻涕提示病毒感染或過敏一樣,粘液的性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所患疾病的種類,醫學上還有許多名詞描述這些特殊的大便,比如「粘液膿血便」、「粘液便」等。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有可能出現粘液,比如急、慢性感染、寄生蟲、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慢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等。粘液多半在迴腸末段至結腸段產生,因此結腸疾病出現粘液便的情形更明顯些,比如潰瘍性結腸炎,粘液便是其典型表現之一。

講到這兒,你可能害怕極了。這也是為什麼醫務人員一看到寶寶拉粘液便,就給他開藥吃的緣故。不過別擔心,寶寶拉粘液便,仍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再次聲明,很多醫務人員沒空帶孩子,也不經常見到母乳寶寶的大便!他見到這種奇怪的大便,奇怪又擔憂的程度,一點兒也不亞於你。

這是因為小嬰兒生長發育迅速,腸粘膜上皮更新換代很快,且胃腸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粘液重吸收不那麼理想,腸子相對較短,蠕動又較快,很容易將粘液和脫落的腸粘膜上皮拉出來。母乳寶寶大便較稀,裡面的粘液成分還會更明顯些。奶粉寶寶更容易因不同程度過敏、消化不良產生輕微的胃腸炎症,通常粘液量還會較母乳寶寶高一些,不過因為其大便量多又黏稠,含水比例少些,粘液混進去看起來不那麼明顯而已。

有些人認為寶寶剛出生時,大便粘液量增加很可能提示「飢餓性大便」,如果大便顏色發綠,貌似更佐證這個判斷。理論上來講,寶寶飢餓時粘膜上皮脫落、腸蠕動等情形會增加,大便內容物更稀薄,可能粘液便發生率真的會增加。不過據觀察,如今家長們生怕餓到孩子,這種情形極其少見了,沒過度餵養就不錯了,寶寶早期吸吮需求十分旺盛,一般也不會餓到自己,這種綠色粘液便,尤其是顏色較亮帶著泡泡的,還是前奶/後奶失衡造成的更多見。不過不排除一些家長拚命給孩子喂水,不讓孩子頻繁吸奶的,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大便,而且還可能伴隨水便分離的現象,也就是大便中的水分比較明顯,渣子較少,有時候在尿布上看到大便渣子旁一圈黃水,這不是感染表現。

到了寶寶出牙的時候,他口腔里往往會產生大量的口水,一部分會被他吞到肚子里,會讓大便看上去更稀一些,口水裡的黏蛋白等成分,也會讓大便中的粘液更多見一些。這都是非常正常且常見的現象。添加輔食後,由於一些輔食可能對胃腸產生輕微的刺激,粘液也會稍多一些。不過有些孩子添輔食後大便趨於成形,大便中的粘液就不那麼明顯了。

不過,如果寶寶生病了,比如受涼、消化不良、過敏、感染等等,粘液便的發生率的確會增加,也可以將其作為診斷依據之一。值得一說的是,上面提到輕微過敏的時候粘液便發生幾率可能會增加,如果伴隨有腸絞痛、腹瀉、嘔吐、肛周潰瘍、濕疹等,更加佐證這個判斷。如果過敏原不去除,這些情形較難好轉,而家長們往往很少察覺或想到這一點,只顧著給孩子吃一些對症的藥物。

所以,寶寶時不時有粘液便,只要他精神、食慾正常,睡眠好,大可不必理會它。如果大便粘液量突然增加,伴隨大便性狀較前變化較大,比如突然變稀等等,寶寶伴有一些不舒服的表現,還是找找原因,針對性處理比較妥當。寶寶胃腸著涼,輕微感染,或媽媽暫時吃油膩了些等情形,一般好起來很快,只需要餵奶,不需要額外處理。奶粉過敏、母乳過敏的情形都可能出現,如果近期添加了奶粉寶寶不舒服,或母乳媽媽吃了些鮮奶或海鮮等高蛋白食品、米酒、中藥等等,可能也會刺激寶寶腸道,去除這些因素再看看。6個月以上寶寶添加輔食要挺慎重,一樣樣添加,沒任何不舒服的表現,3天後再添加下一樣。決不能給小月齡寶寶隨意喂中藥湯、喂水、果汁等等。

⑥油狀物

有些寶寶大便看上去油亮油亮的,這很可能是寶寶吃的奶水中油脂過多,未能消化掉的緣故。拿顯微鏡查看,還能見到脂肪球。

很多媽媽怕奶水少,又為了補身子,坐月子期間喝了大量的雞湯、魚湯、肉湯、排骨湯……事實上,這並不能起到催奶、補身子的作用。我國自古非常推崇湯水,認為它們有營養,好消化,事實上現代大量研究證實,白白的濃湯只不過是含一些脂肪微滴的混濁液,另外還含有些營養垃圾,比如嘌呤、作料等等,維生素基本上都煮壞了,微量元素比如鈣、鐵、鋅等,藏在「料」里溶出的極少,溶出的氨基酸等也很少見。研究也證實大量飲水的媽媽並不能讓自己的奶水比對照組媽媽更多。喝多了湯除了給媽媽貼一身膘,容易便秘(產後婦女腸蠕動往往有一段頓抑期,容易便秘),讓奶汁濃稠不好分泌(甚至會加重一些媽媽乳腺炎癥狀),讓寶寶過胖或有輕微的拉肚子情形,並沒有什麼好處。

吃了媽媽「油湯奶」的小寶貝,拉油樣大便的幾率會增加。有地方還有些風俗,把稀薄、顏色清淡的前奶擠掉,給孩子喂看著濃一些的後奶,也容易出現這個情形。如果用布尿布包屁股接屎,或拿毛巾給大便了的孩子洗屁股,會發現油油的大便印記很難洗乾淨。

所以,媽媽吃清淡些,飲食均衡、吃得舒服又開心才最最靠譜。如果一定要熬湯補身子,不需要喝太多湯水,吃「料」比喝湯靠譜得多。

⑦微酸的氣味,不太臭

同樣,寶寶大便的氣味,也是時刻刻牽動著一家人的心。不過不管大便是啥氣味,感覺怎麼著都不對!

「怎麼都沒臭味,大便哪有不臭的?是不是沒吃多少哇,根本沒出多少渣子,也就沒味兒。」「寶寶大便怎麼那麼臭,打屁也臭,是不是消化不良?」「聞著有點酸哩,是不是餿味,沒消化好?奶好不好喲,吃了你的奶,拉餿大便。我看你體質不好,有口臭,愛出臭汗,火氣大,前兩天喝湯還起大風疙瘩,這是濕熱體質,奶里估計有濕毒哩。他吃你的奶,也有熱氣,所以大便發餿,拉肚子,還長疹子,頭上一頭痂,還總是一頭汗,頭髮臭得不能聞哩!說不定在肚子里就有濕毒,把晦氣帶出來了。我看尿也黃,汗也有點餿味。奶不好不要勉強餵了哦!沒多少營養,還喂壞了寶寶,不好哦!自己也需要調理身體。我親戚是中醫,哪天找他開一些去火氣的葯給孩子喝一喝,你也要多喝喝,平常多給孩子喂點水。」(有關這些現象,可以查看「奶不好」、「胎毒」章節的內容。)……

「經驗豐富」的老人家有理有據,言之鑿鑿。新媽媽們百口莫辯,也頗有些內疚。感覺不管怎樣做,都沒能把寶寶照料好。自己沒好的身體底子又無能,心疼寶寶出這麼多岔子。於是這會兒又不敢餵奶了,再次將餵奶粉事宜提上議事日程。

然而,這也是正常現象!

母乳寶寶的大便,多半都帶點兒酸味。這是為什麼呢?成人胃腸道很長,消化吸收速度較慢,也更充分,寡糖成分一般不會沒吸收完就從腸道中拉出來。小嬰兒則不然。母乳中的寡糖成分,尤其乳糖非常充分;而小嬰兒腸道較短,蠕動較快,吸收效率相對較差,未能完全吸收的寡糖成分運到大腸里,被腸道菌部分分解,會形成一些酸性物質,由而產生這樣特殊的氣味。

另一方面,母乳中的營養配比非常神奇,幾乎以寶寶所需的養分及能量配比為基準量身訂造,所以總吸收率高,代謝廢物少,不怎麼臭。相比而言,奶粉中的蛋白質、脂質等成分幾乎為母乳的3倍,但這不算是好現象,很多都是營養垃圾,一些用不了拉出來了,一些則過度吸收,造成臟器代謝和排泄負擔!所以奶粉寶寶的大便往往比母乳寶寶的臭很多。

很多媽媽辛苦追奶,終於實現了全母乳餵養,結果寶寶吸吮頻繁,拉得少了,大便變稀,也不如以前臭了,就以為自己奶水少或營養不夠,感到格外恐慌,又開始添加奶粉,讓寶寶吸吮次數減少,拉得又多又稠又臭才罷休。事實上真沒這個必要。

不過,不是所有的母乳寶寶,大便都不臭。如果媽媽吃太多蛋白質類物質,還是可能影響奶水中的營養配比的。比如媽媽吃的「月子餐」里含太多雞鴨魚鵝(一些地區的風俗,真的是一天一隻雞,一條魚,半個鴨或鵝!一些「月母子」還生生給喂成了胰腺炎,跪了……),還有媽媽一頓吃十幾個蛋,一天吃三十幾個……寶寶的大便真的容易變臭,還容易放很臭的屁,還容易消化不良,拉肚子或者便秘。

另外,母乳媽媽吃太多高蛋白的食物,容易出現上述那些「濕熱」的癥狀,如口臭、汗臭、便秘等,一些輕微過敏體質的,或剛生孩子早期身體里的激素快速調整的新媽媽,還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過敏表現,比如長風團等。這麼看來,媽媽是「濕熱」體質,「奶有濕毒」也不全無道理了,寶寶大便不僅「餿」,而且「臭」!真有點像腐敗的氣味。不過大伙兒別光顧著指責或惋惜新媽媽體質不好,事在人為,可能是家人不恰當的母嬰餵養理念造成的呢!去除這些因素,種種「異相」,很快就消失了。

人跟動物,本質沒有多大區別,坐月子的女人,也不需要過分區別地對待,有時遵循這些「月子迷信」的條條框框,背離自然屬性或平素的習慣,無利反害,甚至可能會造成挺糟糕的影響。

所以,一定程度上,大便和屁的臭味的確能反映出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多少,尤其是蛋白質成分,消化分解後產生的硫化氫、氨氣等氣體都會非常臭,像臭雞蛋的味道,要知道硫和銨都是蛋白質許多基團常見的組成成分。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過年胡吃海喝過後,好幾天大便都臭得自己不敢久蹲,打屁也熏一屋,屎也格外粘稠,總像擦不幹凈,就是這個原因。顯然,營養並不是越多越好,那是「營養過剩」,給身體造成很多代謝、排泄負擔,也容易過度餵養,造成小胖子。如今人工餵養寶寶,很多在7~8歲就變成大腹便便的小胖子,可見一斑。

所以,營養合理配比最為重要!為寶寶量身訂造、營養不多不少的母乳仍然是寶寶最佳的食物,大便不臭,才是莫大的幸事呢!

⑧放屁

剛出生這麼一丁點兒孩子,即使早產了幾周,打屁也真不含糊。一天放很多次不說,動靜兒還特別大,屁聲連珠炮,震天響!聽上去像是拉了很多一般。這陣勢,這聲氣兒,比大人還綽綽有餘。很多寶寶打屁前也像要拉屎一樣,動作很誇張,臉憋得通紅,身子扭來扭去,有的還會哇地一聲哭出來。隨著一聲昂揚的「震天屁」落下帷幕,小臉兒寫滿疑惑,隨即又露出舒爽愜意的神情,即使哭泣時間也不長,很快就自顧自兒玩兒去或接著吃奶了。

這些情形往往在寶寶剛睡醒,開始吃奶時出現。很好理解,寶寶從入睡到醒來,又吃下一些奶,腸子從相對平緩到開始蠕動,打屁、拉屎等情形也會跟著增加。寶寶經常「上面吃、下面拉」,有時屎帶屁,有時屁帶屎。有時冷不丁噴點兒屎在尿不濕上面,讓媽媽們很糾結,剛換一片,這會兒要不要再換。還有的時候,小寶寶躺媽媽手臂上正迷迷糊糊吃著奶,忽然小屁股肉一緊,又一撅,屎渣和黃水隨著一個豪氣衝天的大屁噴了出來,偶爾能噴上一米遠!嗷!媽媽心裡是又有點生氣又有點好笑,有點兒噁心,還有些擔憂,望著噴在床圍和地上的屎點子唉聲嘆氣,一會兒又得好一陣打掃了。

也有些寶寶在睡眠過程中打屁的,不過不多見,多半進入淺睡眠期,腸子「咕嚕」了一下,身子扭幾下或叫喚幾聲,又迷迷糊糊睡著了或醒來玩耍。

看到這麼密集、誇張的響屁,一家人又該擔憂了。「怎麼這麼多屁?是不是消化不好?」「這麼點個小孩,老打這麼大個屁,比大人的屁還響,腸子受不受得了喲!」「光打屁,看拉出的屎沒多少東西,是不是餓得腸子咕嚕,沒吃飽?小孩都是餓的時候打屁哩!」「是不是你的乳房根本沒多少奶?(老人家上手,在新媽媽乳房上捏了一把),都軟趴趴的哩!我當年脹成個球,奶直往外飆的,這邊奶吃著那邊奶都漏出來的,哪是這樣的哩?我看他吃那麼半天也沒像吸進去多少,吃進去的都是氣!這些氣吞到腸子里,最後變成屁打出來。孩子造業哩,沒奶吃,光吃氣,打屁還費勁。我看你也別太實心眼兒,該餵奶粉還是要喂哩,看孩子餓的,打屁把那點兒可憐勁兒都耗光了,哭都沒勁兒了。」「老放屁,孩子肚子脹得像個球,硬邦邦的,可憐兒,怎麼吃你的奶這麼脹,消化不好喲!奶好不好哇?給他點健胃消食的中藥吃吃,中藥沒副作用的。」

聽到「過來人」這些「有理有據」,「言之鑿鑿」的話,新媽媽們又該無所適從,垂頭喪氣了。

是的,你沒猜錯,梧桐媽媽又想說,這也是正常現象!

跟上面的原因差不離,母乳中含豐富的寡糖成分,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小小的腸子很狹窄,蠕動很活躍,定向蠕動功能又不及成人,所以噴氣壓力相對較大,攢起一大團屁噴了出來,就是我們聽到的「震天屁」,看到的噴屎的「衝鋒槍屁」,還會「屁帶屎」,「屎帶屁」。尤其是對寡糖成分比較敏感,大便量多又稀的寶寶,打屁的顯著程度更「震人心魄」些,打屁帶出的屎也有更多的黃水。隨著寶寶慢慢長大,消化系統趨於成熟,寶寶打的屁會慢慢降低頻率和音調。

至於寶寶是不是吞進去的空氣太多了,才導致打屁的呢?理論上的確是可能的,不過跟我們想像的還是有些不一樣。寶寶吞進去的氣體,在胃腸蠕動的過程中,早就被機械碾碎形成小氣泡,不過這些小氣泡可能會進一步刺激胃腸蠕動,讓胃腸道在消化過程產生氣體加速排出並增加排氣壓力。所以,吞入氣體的確有可能造成打屁增加,不過放出來的屁並不是吞進去的氣體。

不過如果寶寶吃乳房,吞氣的幾率就會少很多。這種吸吮方式很特殊,寶寶用舌頭捲住乳頭,用牙齦按摩乳暈,看上去像咀嚼一般。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母乳不完全是負壓吸出來的,而是按摩出來的,媽媽自己的噴乳反射也會收縮乳管,幫忙將奶水擠入寶寶口中。你想到了什麼?沒錯,奶農們擠牛奶,就是用刺激牛的乳頭,按摩擠壓的方式讓奶水流出來,不是負壓抽出來的(不過今日農場可能會用到一些特殊的負壓泵吸奶)。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樣吞氣的幾率會少很多,所以母乳寶寶的「震天屁」,真的不是吞氣造成的。

相反,如果寶寶是吃奶瓶,他會因為不熟練的負壓吸吮吞入氣體,另外奶粉在沖泡和搖晃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尤其是上下搖晃,所以建議平行轉圈搖晃奶瓶,減少奶水中產生氣泡的量)。這些氣泡可能會刺激寶寶腸胃,而下游的大便量多、不好消化,難於排出,所以打嗝、吐奶、腹部脹氣、腸絞痛等上游胃腸不適的情形會相應增加。但由於大便粘稠量多,儘管也會放屁,但通常不會放母乳寶寶這種讓爹媽心肝兒顫的「震天屁」、「衝鋒槍屁」。但這不一定是好現象。

也有些說法認為,寶寶老打屁,有時可能連帶著拉屎或拉黃水出來,量少而次數頻繁,尤其是綠色稀便,可能是餓著了。這個說法不無道理,飢餓早期會刺激胃腸蠕動,肚子咕咕響,小嬰兒打屁、拉屎會相應增加。不過如今,餓到寶寶的情形極少見,不過度餵養就不錯了。寶寶有強烈的吸吮需求,早期會頻繁地刺激媽媽乳頭產生泌乳,很快就能補足奶量;如果是吃奶瓶,往往會因為奶流又多又快吃過多!所以,再次強調,不要一看到打屁、拉稀便或綠便就憂心忡忡,只要寶寶吃得舒心,玩得愜意,睡得安穩,基本上沒多大問題。

不過,寶寶胃腸過敏或消化不良,的確有可能打屁增加,大便也常相應地變稀。跟上述介紹的一樣,母乳媽媽最好注意些自己的飲食,不要吃得太油膩,不要吃很多高蛋白食物及引起脹氣的食物,比如鮮奶、海鮮、大量雞鴨鵝及雞蛋等高蛋白食品,有些食物也可能引起寶寶脹氣,常見於一些高纖維、高澱粉含量食物和略有些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蘿蔔、土豆、韭菜、大蒜等等。但也別過於擔心,只要飲食多樣化,一次別吃太多,寶寶沒什麼不舒服就不要緊。如果寶寶有些胃腸不舒服的表現,尤其是伴隨肛周潰瘍、濕疹等過敏表現,哪怕是寶寶跟以前相比有些不一樣,媽媽們稍微留意,暫時停掉可疑的食物觀察一段時間就行。

奶粉寶寶、混合餵養寶寶、添加輔食的寶寶,大便又是怎樣的呢?明兒且聽梧桐媽媽細細道來。


推薦閱讀:

(桐媽原創)寶寶腹瀉時嘩啦啦的大便

TAG:嬰兒大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