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固然是理想國度,可千萬別成為「裝在套子里的人」(上)

(一)

「桃花源」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筆下的一處與世隔絕之地,那裡「黃髮垂髫,怡然自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堪稱是一個理想國度。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契科夫創作的短篇小說,重點刻畫了一個害怕新事物、反對變革的「守法良民」形象——別里科夫先生。(若是有人因為小說名而想入非非的話,請自覺面壁思過去~)

這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在某些情況下卻可以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二)

相信大家都見過這樣一類人群,他們在求職時總是優先考慮政府機關、國有企業,或是跨國型公司,而且選擇的理由也大同小異,無非是穩定,靠譜,不會有倒閉之虞等等(有些人則是出於父母之命,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雖然他們入職後的發展空間未必會很大,薪資待遇也不是特別理想,但是勝在夠穩定,所以就特別安心,正所謂「一朝擁有,則『長期飯票』在手」。光憑這一點,就足以秒殺其它任何不足。

換句話說,去了這些地方,不啻於進入了職場上的「桃花源」,任外面如何風吹雨打,在裡面我自閑庭信步。因此,這類人群的心境,用「願得一司心,白首不相離」來形容,似乎也不為過。

當然,做出這樣的選擇,從本質上說也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環境,也都有遵從本心的自由。任何一個局外人,都不應該,也沒有權利對此妄加評議。

不過,其中確實有那麼一小撮人,或許是認識上的懶惰,硬是把好端端的一個「桃花源」變成了「套子」,不僅如此,還把自己「進化」成「裝在套子里的人」。

這一小撮人——

他們的圈子,永遠都是那樣幾張舊面孔,從來不願意領略結交新朋友後那種如沐春風的快樂;

他們的思想,永遠都是停留在某個層面,從來不願意體會掌握新知識後那種醍醐灌頂的頓悟;

他們的生活,永遠都是暮氣沉沉的套路,從來不願意感受嘗試新模式後那種豁然開朗的驚喜;

——存在於你我他每個人的身邊。

(三)

在「桃花源」里做一個「裝在套子里的人」,究竟會有什麼壞處?其實答案不言而喻,簡而言之,就是——抗風險能力太差!

因為「裝在套子里的人」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將自身命運與「桃花源」相縛,除此之外再無任何依託:「桃花源」興,則他興;「桃花源」衰,他也衰;「桃花源」亡,他必亡。

雖說「桃花源」的生活向來波瀾不驚、無憂無慮,可是誰也不能保證某天不會出現像武陵漁人那樣的闖入者——如果對方只是出於新鮮好奇,那就罷了;如果來的是一群「野蠻人」,結果會怎樣?恐怕是不堪想像……

太遠的不說,一百多年前的天朝上國,就是一個極為有力的佐證。

所以,靠山山倒,靠水水干,靠人人跑,唯有自身,才是抵禦風險的最佳神器。

由此也引申出了另一個問題:若是身處「桃花源」,應該做些什麼,才能避免成為「裝在套子里的人」?

暫且按下不表,且聽下回分解。


推薦閱讀:

TAG:閉關鎖國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