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華為半年從普通工程師當到副總裁,如今為自己的公司敲響上市鍾

他是浙大學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博士、浙大博士後;本要當訪問學者,卻以普通工程師身份進入華為電氣,半年內即升任副總裁;後來一手主導艾默生對華為電氣7.5億美元收購事宜;5年後離職從新的領域做起,如今公司年營收超10億,於今日成功登陸A股市場。

擁有如此傳奇履歷的是智能家電電控產品、工業電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供應商——麥格米特(002851)董事長兼總經理童永勝。平時,同事們習慣性地叫他「童博」。

童永勝接受全景商學院專訪

初見童博士,他精力充沛,談起公司的業務飽含激情。都說知識是第一生產力,今天和全景商學院一起,傾聽這位學霸的創業故事,見證什麼叫「科技創造財富」。

第一個落戶深圳的博士後

1996年,童永勝在浙江大學電工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做研究,浙大考慮派他去英國當訪問學者。這期間,恰逢華為到杭州招聘高端人才。90年代時,華為並不像現在這麼知名,摩托羅拉、愛立信這樣的外企才是高材生就業的首選方向。

童永勝從本科到博士後都從事電力電子技術研究,他深感,這種技術研究,一定要去做產業,而不是待在研究所、學校搞理論。「當時華為來招聘,我感到這是一個機會,就去了。」

那時候,博士後還比較「稀罕」。童永勝至今還記得,辦理落戶手續的時候,深圳人事局的辦事人員對他說:「你是第一個落戶深圳工作的博士後。

華為電氣是華為的子公司,主要做通訊電源系統。當時,華為電氣研發部只有幾十人,產品比較單一,銷售額也不是很大。童永勝以普通工程師的身份進入華為電氣,最開始做項目組的輔助人員。憑藉多年紮實的科班功底和研究實踐,他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題,開啟令人難以置信的升職之路:一個月就被提升為開發部經理,三個月做到總裁助理,六個月做到副總裁。

「雖然我有博士後的背景,但也有很多高學歷的人一起進來。在華為,無論什麼樣的人進來,都要靠本事晉陞,只要能解決問題,就會提拔你,給你升職加薪。」童永勝說。

浙大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當時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電子電力博士點的高校。童永勝憑藉自己在高校和行業里的人脈,大力招攬人才。短短几年內,華為電氣研發部從幾十人擴張到幾百人,產品從單一的通信電源,發展到UPS、變頻器、定製電源等多個品類,銷售額做到20多個億。

「我在華為電氣,真正動手做研發只有一年多。擔任副總裁後,我更多的工作是做技術研發管理。」童永勝說,「華為電氣這個平台很好,管理層可以參與公司的生產、財務、營銷、股權等各個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很多,得到全面發展。」

90年代末期,隨著全球電信市場的蓬勃發展,當時全球電信企業有一種趨勢:聚焦核心,賣掉非核心業務,愛立信、朗訊等大公司都賣掉了自己的能源部。華為的主營業務發展得很好,也考慮把通訊電源這塊業務賣掉。

身為副總裁的童永勝成為這項工作的主要推動者。「當時我們找了很多家,最開始的時候朗訊想收購,後來沒談成,它把自己的網路能源部賣掉了。後來又跟好幾家談,最後鎖定和華為電氣有互補性的艾默生,以7.5億美金的價格賣掉了。」

童永勝說:「60多億元人民幣,在當時算是天價了。那個時候大家很專註做事情,並沒有多轟動。當時互聯網不發達,不像現在,一點點事情就搞得所有人都知道。」

放棄優厚待遇創業

2001年,童永勝隨華為電氣一起進入艾默生,擔任艾默生網路能源有限公司副總裁。童永勝說,華為電氣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賣給艾默生後,他本打算長期做下去,但後來被調去負責海外業務,不再涉足國內的開發和營銷管理。

創業早期的童永勝

「海外業務每天和外國人溝通市場問題,我對這些不太感興趣。去過那麼多國家之後,我看到一個趨勢——中國未來會成為全球的製造中心。」童永勝說,「而且,很多創新產品,大公司做不了,要靠小公司去做。那時我逐漸萌生了創業的念頭,想要締造一個全新的電力電子技術的公司。」

「當時想過兩個方向:電視和電動自行車。後來還是選擇了電視,因為當時液晶電視已經做到十幾寸了,而大屏等離子電視當時賣十幾萬一台。我去過60多個國家,了解到全球很多企業開始往這個方向投資,這是一個判斷的風向標。」童永勝說,「當然,還要跟我的知識範圍相匹配,如果我沒有能力去做,那行業機會再好也沒用。

不過,童永勝此時還主要停留在對產業的觀察和思考階段。2003年,曾在華為電氣工作,當過童永勝下屬的張志在外創業幾年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方向,便向童永勝請教,未來要做什麼好。童永勝建議他,可以想一想未來電視方面有什麼業務可以做。

在童永勝的建議下,張志等人出資50萬,成立了深圳市麥格米特電氣技術有限公司。麥格米特(MEGMEET)這個名字也是童永勝幫忙想的,他解釋:「這是一個沒有意義的組合單詞,只是考慮發音容易被老外記住,方便開展國際業務。」

然而,新公司一直經營困難,2005年虧損了近300萬。張志又找到童永勝尋求幫助。此時,童永勝剛好有離開艾默生的想法,於是答應加入麥格米特。

2005年4月,童永勝放棄外企優厚的待遇,從艾默生辭職,注資260萬加入麥格米特,成為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那個時候,公司還不知道產品的研發方向。沒有客戶,還要交房租,養活十幾個員工。至今想起來,童永勝都覺得壓力很大。「好在我們很聚焦,咬定平板電視電源這個目標來做。」

當時流行的是大塊頭彩電,但平板液晶電視已經有廠家在推了,雖然一個月銷量只有千台左右,但價格也很高,幾萬塊一台。新產品推出階段毛利較高,給了麥格米特一個靠技術生存的機會。

在童永勝的帶領下,麥格米特很快做出了對口的產品。2005年年底的時候,公司銷售額達到2600萬,賬面盈利300萬。

誰料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公司經營狀況出現轉機的時候,2006年初,麥格米特被深圳一家公司騙走了30萬美元的貨物,上一年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血本無歸。

真正讓麥格米特活下來的第一單不是賣產品,是賣技術。2006年,公司研發出一個關於CCFL的顛覆性技術,被一家企業看上了,專利使用授權費600萬。就是靠著這600萬,公司才緩過來,能夠繼續投入。2006年底,公司就賺了2600萬利潤。

「那時公司小,大牌子看不上我們,我們是靠著二三線電視品牌生存的。2007年是我們賺錢最輝煌的時候,純利4000萬。當時,算上前台接待和保安只有41人。」童永勝說,「我們是完全靠原創技術起家的,可以說平板電視電源的行業標準是我們引導出來的。」

麥格米特最早的辦公場地:蛇口碧濤中心的2個房間

2007年,麥格米特完成了原始積累,也打開了知名度,開始與TCL、創維、長虹等大品牌合作。公司的平板電視電源業務進入高速發展期。

不做「獨腳獸」公司

就在2007年麥格米特平板電視電源業務最紅火的時候,童永勝就清醒的意識到,這塊將來一定會飽和,價格會雪崩,必須延伸產品類型。

童永勝認為,作為製造型公司,技術日新月異,如果只做一個板塊,市場出現飽和的時候,競爭變得激烈,利潤空間被壓縮,會帶來災難性的問題。他說:「如果不是壟斷型公司,即使曾經業績很輝煌,也會像煙花一樣轉瞬即逝。我稱這種公司為『獨腳獸』公司。」

童永勝看到醫療是未來的大產業,但大型的醫療企業大多在歐美。因此,2008年5月,他們和Robert Staub(現為美國麥格米特銷售負責人)合作,在矽谷成立美國麥格米特,布局海外醫療設備電源業務。2016年,麥格米特的醫療設備電源營收達到8735萬元。

之後,麥格米特又嘗試工業定製電源。「這塊業務國內有人做,但都比較低端,天天拼成本。我不喜歡在價格上斤斤計較,只做高端跨國公司市場。」

麥格米特的電控產品

接下來,麥格米特又涉足工業自動化相關業務。「我離開艾默生這麼多年,從來不做跟他們競爭的市場。雖然有所相關,但我做的是高端的、有技術難度的特殊細分行業的電機控制。瀋陽機床、中聯重科都是我的客戶。」他說。

麥格米特後來又陸續開發了軌道交通製冷壓縮機、印表機電源、機器人焊機……重點服務各行業龍頭企業,發展了北汽新能源、中國中車、飛利浦、發那科FANUC、東芝、西門子、愛立信、ABB、松下、樂視等一批高端知名客戶。

2013年開始,麥格米特陸續收購智能衛浴企業——怡和衛浴的股權。「這原本是我的客戶,由於資金問題運轉困難。與其看著客戶死掉,自己的生意也沒了,不如乾脆救活它,這樣對雙方都好。」童永勝說。

「很多人不解,為何你們要收購一個做馬桶的。前一陣郭台銘說過,『汽車已經是個電子產品了』,我想借用這句話說『馬桶已經是個電子產品了』。這跟麥格米特的自動化、智能化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收購怡和衛浴不久,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寫了一篇文章《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在國內掀起一股智能馬桶熱潮。本無心插柳,誰料怡和衛浴一下子站到風口上:2014年-2016年,怡和衛浴營業收入分別為3360萬元、7289萬元和1.47億元,每年翻倍增長。

正如童永勝所料,隨著平板電視行業的發展,低功率平板電視電源價格和毛利率逐漸下降。2015年,麥格米特進行策略調整,收縮了低功率平板電視電源業務。

2016年,隨著互聯網智能電視的興起,市場對高功率平板電視電源需求增強,互聯網電視巨頭樂視電視成為麥格米特的第二大客戶,年銷售額近6000萬,平板電視電源業務收入保持了穩定。

麥格米特近年來主營業務收入結構變化

從設立之初的電視電源產品開始,目前,麥格米特已基本形成智能家電電控產品、工業電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三大產品系列,培育了變頻空調功率轉換器、變頻微波爐功率轉換器、智能衛浴控制器及整機、醫療設備電源、通訊設備電源等多種快速增長的新產品,產品結構逐漸豐富。

技術創新和產品拓展也為麥格米特帶來顯著效益:2014年到2016年,公司營收分別達到6.35億、8.13億、11.54億;凈利潤分別為3769萬、5658萬、1.1億。

童永勝說:「智能家電、工業微波、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海外市場開拓會是公司未來重點發展的方向。我想要做到MEGMEET EVERY WHERE,讓麥格米特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電視、冰箱、微波爐、高鐵、醫療設備……各種機器打開後都有麥格米特,在各個行業大品牌背後默默提供支撐。」

逾億資金投入研發

在多元化探索的道路上,麥格米特也曾遇到挫折。五六年前,麥格米特曾經開發過智能LED路燈控制系統,但由於不適應市場最終放棄這個項目。

「那個產品很成熟,用手機可以控制一整條街的路燈。但客戶總是一味地壓低價格,拼成本的事情我不會做。」童永勝說,「所以,一直以來,我只跟大公司合作,他們更看重我們的技術和創新,這是麥格米特的價值所在。」

麥格米特員工及其家人合影

「有的大公司要開發新項目,也會找到我們一起研發。只要你技術不斷進步,產品不斷迭代,跟大公司的合作基本上會很穩固。」童永勝說,「不像一些小公司,喜歡拼價格,你賣100塊,他要90塊,你要90塊,他給80塊……這種生意沒法做。我們公司的營銷人員非常少,我們主攻研發,用技術和創新牢牢抓住核心客戶。」

2014年到2016年,麥格米特研發費用分別為7699萬元、9698萬元和 1.27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過10%。過億的研發投入,幾乎相當於一個小公司的年營收。

對研發的大力支持也帶來良好的效益。目前,麥格米特擁有有效使用的專利290餘項,其中發明專利37項,被認定為廣東省智能電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深圳市市級研究開發中心、深圳窄間隙焊接技術工程實驗室。

隨著深圳土地成本越來越高,一些企業陸續外遷到中山、東莞等周邊地區,麥格米特則將生產基地遷到株洲。童永勝表示,除了成本考慮之外,也是為員工著想。「到東莞打工的人是誰?大多是江西、湖南、湖北的人,與其讓他們背井離鄉,不如把工廠建到家門口。而且我們的工程師坐高鐵去也方便,3個小時就到了。」

童永勝敲響上市寶鍾

2017年3月6日,麥格米特成功登陸中小板。回首十多年的創業路,充滿激情、看似堅強的童永勝也有自己的辛酸。「早期客戶跑路被騙,公司只剩一堆物料,心裡還是很崩潰的。創業早期,有些股東、員工不認可我,要離職的時候,我心裡也不好受。2012年,由於一些事情沒解釋清楚,公司申請IPO被否,一些員工意志不堅定也走了。」他說,「不過現在看來也不是壞事,留下來的都是對公司充滿信心的,團隊反而更團結了。」

童永勝表示,上不上市都不會影響麥格米特的生存,上市只是給公司裝上了翅膀,可以飛得更快。上市後,他考慮更多的是員工個人和公司發展之間的平衡。

「深圳的房價越來越高,從我剛來時候的幾千塊,到現在的七八萬一平,這麼高的房價,員工的心態怎麼可能不改變?麥格米特是科技型公司,主要靠員工,讓員工保持好的幸福指數,才能保證公司利潤的持續增長。這種平衡是需要董事長每天去考慮的,也是很多公司面臨的社會挑戰。」童永勝說。


推薦閱讀:

TAG:財經 | 首次公開募股IPO | 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