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立業不讀曾國藩,閱盡詩書也枉然

「中國古代之最後一人,中國近代之第一人。」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曾國藩為何被那麼多人所推崇?因為他用實踐證明了:一個資質平庸的人,如果真誠地投入自我完善,也可以成為超凡脫俗的聖賢豪雄。

自古聖賢可佩但不可學,唯有曾國藩可佩亦可學。

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從小就被人譏笑為「愚蠢之輩」。

左宗棠評價曾國藩說:「才具稍欠開展。」說白了,就是覺得曾國藩腦子不靈光。梁啟超說得更直接:「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連曾國藩自己都承認:「余性魯鈍。」

總之,他平庸得實在可以,沒一點天才范兒。

可魯鈍的曾國藩就靠三個詞翻了身。

第一個詞是——「早起」。

「黎明即起,絕不戀床。」他自製了一個鬧鈴:在床邊放個銅盆,盆上用繩拴個秤砣,再把香繫繩上。香盡繩斷,秤砣砸盆就會發出聲響。曾國藩就翻身起床,開始點燈讀書了。

第二個詞是——「耐煩」。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他讀書就像愚公,強調一個「耐」字,不求快不貪多,不弄明白絕不罷休。

第三個詞是——「有恆」。

「行之有恆,實為人生第一大事。」他每日早起讀書,從不間斷。就連行軍打仗時也毫不例外,「每日必讀書數頁,填日記數條,習字一篇……」

他說:「不日進,就日退。」

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很獨特,就是「尚拙」。他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正是與眾不同的「笨拙」,成就了他非同一般的高明。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

真正的聰明人,都是知道下笨功夫的人。自古成名者,多始於笨干,是以有字顛、畫迂、詩痴,浮光掠影,終不濟事。

我們成不了曾國藩,不是因為笨,而是下不了他那樣的笨功夫。

推薦閱讀:

朝鮮人韓國人的姓氏是怎麼來的?
你最喜歡京杭大運河沿岸哪座城市?為什麼?哪座城市大運河文化最濃郁?
汗青的live——收藏與投資:如何收藏及進入
那些離開東北的東北人,後來都怎樣了?
本命年犯太歲會不順,這個說法怎麼解釋?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