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選擇系列】你要加入一個家庭,還是一支球隊?

(一)

有個朋友A,畢業後去了一個十分令人欣羨的大公司。但他卻並不開心,偶爾來京會找我們幾個老朋友吃吃飯,吐槽吐槽工作中的人和事。間或有傳言說他混的並不如意,當時我還頗覺奇怪,因為他去的城市在東北,是個找工作沒有關係寸步難行的地方。他作為一把手親自到學校招進去的名校生,總還能有點光環加持吧,應該不至於比那些擠進去的關係戶差?終於有一天,他給我電話,還是辭職來帝都了。

新公司相比原來的單位,規模小了很多。他加入時正直初創期,我常看他四處出差,很累但挺快樂。他當上了部門負責人,也指揮著幾個年輕人。

他原本是在帝都上的大學,畢業兩三年,輾轉到了一個遠離家鄉的三線城市,為了一個大公司的名頭。最終還是曲線的回到了帝都。誠然,人生的每個階段,都不會白過。他也因為第一份工作的緣故,進入了現在的行當。但是我想,如果在年輕之時,能夠得到關於如何選擇公司的指導,也許他便不用繞這麼個大圈子了吧,畢竟在哪裡都有入行的機會。

可惜的是,在我們求職的時候,雖然「行業」「企業」「職位」這三個維度被各色職業導師反覆提起,但是都是作表面文章,導師們也未深思其背後的內涵。譬如談及」企業「,一般的會從國企、外企、民企等角度來介紹利弊,提供選擇的建議。

不同所有制結構,對企業文化影響很大,但這卻不是根本。

(二)

我們選擇一個企業,是為了自身的職業發展。職場上,不是強者生存,而是適者生存。所以朋友A雖然是名校生,依然在第一家僱主沒有得到理想的發展。

當你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與企業一致時,你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所以,企業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才是你要了解的重點。

從根本上說,企業是一種協作關係,大家依靠特殊的組織方式,一起完成任務,並取得報酬。這種協作方式,簡單的進行二維區分,可以分為「家庭式」和「球隊式」

(三)

我工作之初,曾經聽一個領導在酒桌上這麼說:我這個人就是護短。我的人犯了錯,輪不到別人來說,對外,我承擔一切責任。但是回來了,在內部,該批評批評,該寫檢查的寫檢查,也要充分吸取經驗教訓。

這是典型的「家長式」作風,權力集中於某個長者,靠權威、「面子」和感情維持組織的運行,每個人不是對自己的崗位負責,而是對上級負責;員工獲得的成績和榮譽,並不一定是他應得的,主要是家長賜給他的;員工犯的錯,全家扛,內部怎麼批評教育,外人無法置喙。——簡單說,公司是個大家庭,領導是」老祖宗「、「老佛爺」。

我見過家長制風格非常鮮明的公司,一把手是通天的人物,手下人的違法亂紀,年年有舉報,年年壓住。就是這種「我的人除了我誰也動不了」的路子。這樣子自然能吸引一幫死士,效忠於這個家庭,但對外,死士可能都是臭名昭彰的惡人。

而「公司是個球隊」這個觀點,我最早聽樊登提起。球隊是一群本沒有什麼關係的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取勝)而在一起協作。球隊的「權威」是教練,他負責制定戰術,排兵布陣,應對緊急情況,但不會對球隊里每一個人的行為負全責;勝負由整個球隊負責,每個球員對自己的位置負責(而非對教練負責),前鋒伺機進攻,後衛嚴防死守:在自己的位置上,每個人都是權威。

(四)

你喜歡哪種公司?家庭式的,亦或是球隊式的?

——先別急著回答,我再從幾個角度,說說我對這兩種公司運作模式的理解。

(1)從價值觀上看,家庭式的公司,認為家長的經驗和社會資源是最有價值的,也是公司發展的基礎。球隊式的公司則認為,公司招聘的每個人都是團隊必需的,都擁有團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這種資源可能是社會關係上的,也可能是個人稟賦或者技能上的。

很多國企中的年輕人抱怨,說國企養了一幫閑人、廢人,這些人多是老油條,錢拿得比年輕人多,活卻都壓給年輕人做。還有些中年人抱怨,私企中的資本家壓榨勞動人民,自己為工作奉獻了青春,卻在中年時遭到解聘。

——這是因為,大多數國企,還是採用」家庭式「的管理思路。既然生存和發展靠的是家庭,那麼家庭中的老弱病殘也需要照顧,」一個都不能少「。所以國企常養閑人懶人,這些人可能被邊緣化,可能不得」老祖宗「歡心,但都是一家人,總有口飯吃。而一些私企,尤其是創業型的公司,採用的是」球隊式「的管理思路,早期的員工都是合伙人,每個人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獨當一面,效率是重點。閑人想混飯吃?No way。

(2)從權力結構上看,家庭式的公司是集權式的結構,權責對等,出了問題,也是領導班子的責任。而球隊式的公司權力則分散的多,教練負責統籌,但某個球員突然發揮失常,教練也不能承擔你的責任。球隊里還有王牌球員,做精神擔當;有隊長或中場球員,做組織擔當;前鋒是進攻擔當,守門員則要指揮後衛隊員構築防線。

家庭式公司的好處:「集中力量辦大事」。壞處是,做決策的不是真正最了解一線的,反應往往較慢。球隊式公司正好相反。

(3)從權力來源上看,家庭式的公司,每個職位的權力是「上賦」的,需且僅需對上負責;球隊式的公司,每個職位的權力是「自賦」的,需要你承擔好自己的義務,對崗位負責,才有飯吃。

有人曾在知乎上問,為什麼一些服務行業的人態度那麼差?

——因為這是一個家庭式的「服務行業」的公司。

你以為他服務的是你。

其實不是。

有人服務的是他的老闆,有人服務的是他的領導,至於你,只是嘴上的上帝,做不得真。

(4)從個人發展要素上看,家庭式公司關注的要素單純而又複雜,球隊式公司關注的要素複雜而又單純。

什麼樣的人在公司里發展的好?

家庭式公司關注的要素非常簡單,就是得到家長的歡心和認可。但為什麼又說複雜呢?因為這種認可繫於單一個體,就變化多端。比如這個領導喜歡打球,你靠打球上位,後來又來了一個喜歡唱歌的呢?

球隊式公司關注的要素複雜,你可以技術上非常牛,或者商業嗅覺異常敏銳,或者非常懂用戶,或者領導力特彆強,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也非常簡單,干好你擅長的,你就有價值。

(5)從驅動力/凝聚力上看,既然是公司,那麼共同利益就是最原始的驅動力/凝聚力,這點二者一致。除此之外,球隊式公司主要還是靠共同目標和願景(「取勝」)驅動的,所以「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目標一致就共同前行,目標不同了,那就分道揚鑣,他日江湖再見,還是好朋友。家庭式公司則主要靠內部的感情及利益均衡來驅動,有人的目標是光宗耀祖,有人的目標是享受生活,有人的目標是得過且過,但是一家子,只要內部達成了某種均衡,大家都還能湊合過下去。

KPI非常業績導向的公司,一般是球隊式風格;反之若考核指標極度細碎個性化的,一般是家庭式的風格。

(6)從流動性上看,家庭式的公司,一般流動性較差,畢竟一個家的成員不能老是變動。而球隊式公司的流動性非常強,常常發生轉會(跳槽)的情形,所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五)

對這兩種不同風格的公司,我們不去做價值判斷。現實中的公司,一般是這兩種風格的混合體,有些更偏家庭,有些更偏球隊。

一個論壇上,有人感慨道,和一個同事一起陪大領導出差,同事給領導拎包端茶倒水夾菜,非常嫻熟,而他干不來這些,就負責所有實際的業務,又累又沒啥好處。公司里,那個同事較有實權,而他雖然級別差不多,但權力上差距就大了。

問題出在哪兒?可能他選錯了適合自己發展的公司類型。比較優勢在開疆拓土,卻選擇了在後宮玩兒宮斗。

當然,選擇企業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脾性相和,你也會考慮物質待遇、發展前景等因素。但是,當你做了選擇之後,就得知道,自己的特質與這家企業的特質是否相容。如果不是,你得做出改變,或者另做打算。

你,會選擇哪類的公司呢?

(公眾號:聽雨人說)
推薦閱讀:

數據分析的出路在哪裡
歐陽澤林:推薦68個助力高效工作和經營職場個人品牌的工具/平台
在找不到方向的這個當下,我們能做些什麼
每一個結束都意味著新的開始
青春並不長 中年並不遠 —— 朴樹的《送別》與中興員工跳樓

TAG:職業發展 | 職業選擇 | 職業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