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同性戀影視文學作品?

今天,就是要認真地闡述一下

【我對女同性戀文學以及影視作品的看法】

電影《指匠情挑》

序號001百合文學

注意這裡用的是「百合」,「百合」多用於二次元,指代女生和女生之間的純愛。不把它稱之為同性戀文學,是因為,雖然它與現實發生勾連,描繪女生之間的情感,但總感覺與現實不處於同一維度。這裡討論的範圍是網路文學中的一個分類。

(來源晉江,你問我平時都讀些什麼書?↑小黃書咯)

打開晉江會發現,百合分類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都市、職場、校園、盜墓、修仙、軍旅……

花樣繁多,讓人為之驚嘆

一本本讀過來,我發現大部分作品是

在異性戀骨架中野蠻生長的同性戀血肉

同樣的霸道總裁、同樣的瑪麗蘇、同樣的

女的帥,女的美

酣暢淋漓的情色場景,結婚生子的美好結局

看似源於現實卻又幻化了現實

在得到感官的刺激和肉慾的滿足之後

學會了手法,掌握了體位

卻再難以達到情感的高潮

這類小說提供了一個美好的泡影,對現實的解讀不足·

對同性戀亞文化群體無法產生真正的關照

總之,難逃自high的嫌疑

如果你想了解這個群體

這類小說無法提供深度的認識和回味無窮的體驗

我絕不否認這一類作品的作用

畢竟它們在某個寂寥的白天黑夜

安撫了我那顆蠢蠢欲動的心

甚至給了我很多信心和希望

作為一個小眾的分類,這樣也就足夠了

序號002女同文學

在這個分類之下,恕鄙人才疏學淺,能說得上名字的作品不多。派翠西亞·海史密斯《鹽的代價》,陳雪《惡女書》、《蝴蝶》(短篇集,部分作品不是les),邱妙津《蒙馬特遺書》、《鱷魚手記》。

和上一個分類的不同就在於,它們生來面對所有受眾。很多人不知道,但圖書館裡都有。

這幾個作品裡,我最喜歡邱妙津的

真實、凜冽,交織著毫不掩飾的慾望

把90年代下群體的壓抑痛苦糾結

血淋淋地展示給世人

她的死亡除了讓人扼腕嘆息

給她的作品增添了神秘詭譎的色彩

也給人們的「關注點」以深刻的警醒和提示

想激烈地做愛

想你把我啃碎

想你吃掉我理智的腦袋

唯有痛苦與死亡能使一個人深刻,能叫一個人明了什麼是「真實」——邱妙津《蒙馬特遺書》

陳雪作品中的情感更應稱之為「奇情」

同性、不倫、俄狄浦斯情結——「奇」

她的作品很多關乎於童年時代性啟蒙

家庭對性意識成長的影響和束縛

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入口

讓人可以思考和試圖理解這個群體的心理

其中《蝴蝶的記號》被改變為影視作品,豆瓣評分7.6,好於74%的同性片。原著小說的故事和《鹽的代價》頗有相似,講述已婚女人與初熟女孩兒之間的情愫,最終以放棄現有生活,完成自我認同與實現為結局,無法評論悲喜。

所以我眼中面向大眾的同性文學作品

它有一個承擔責任的選擇

相比百合小說的娛樂自high性

它應該是一個窗口

深度的、細緻的、抽絲剝繭般的去呈現這個世界

不過於悲觀,不盲目樂觀

呈現的現實的標準就是——準確

電影《看不見的世界》

序號003影視作品

這部分我想以一段話作為起始:

如果你願意把目光放低一寸,就不可能看不見這個看似平坦的世界中的巨大鴻溝:另一些人生活在沉重的現實引力之下,過著難以想像的生活。

國內認真的同性影視作品太少

擦邊圈錢搞噱頭的太多

不要臉程度令人髮指

一手擦兩邊,搞姬又賣腐

而認真做的,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目光放得偏高

這裡有一個倖存者謬誤

這個被駁斥的邏輯謬誤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這東西的別名有很多,比如「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等。——來自度娘

國內我們看到蔡康永、邱晨、思達

以及同性社交APP主頁上的人生贏家

遠一點國外的米帥、蘋果CEO庫克…

啊同性戀好優秀啊,這普遍嗎?

並不啊

只有他們那麼優秀了才被人們看到

實際情況是:

2015年的數據

所以要仰望主頁上一千人的光鮮亮麗

還是正確看待千萬人的默默生活?

我欣賞幾個同性戀交友APP的嘗試

它們真的是在致力於為LGBT群體做些事

比如熱拉,lesdo

但我也要說,它們出的影視挺尷尬的

看的高,做的窄

在此我以今年引發熱議的《錯了性別不錯愛》為例:

這片子在我獲得信息的渠道上來看

是苛責大於表揚的

起初我也站在苛責的那一方

大多數人苛責的是T那一方過於男性化

片子就像

同性戀的瓶,裝著異性戀的酒

T:TomBoy假小子,指女同性戀中偏中性的一方(攻)

P:婆,指偏陰柔的那一方(受)

H:不分攻受

筆者註:還存在爺T娘T,爺P娘P的劃分,字面上理解就行

在我看來這些劃分是無聊的,無用的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沒有一個固定的模板

女孩就要女性化,小gay就要娘娘腔

這是一個暴君般的刻板印象

這部網劇的「窄」就在於

它只呈現了一種生活方式

恰恰在輿論的推動下不斷誇大

讓這種方式先入為主,變成了「噢,同性戀是這樣的」刻板印象

(最多的輿論就是:帥彎了

我只能微微一笑,腹誹:你彎一個我看看啊)

我們只能期待各種類型的生活方式

拓寬人們的眼界

而那些聲稱

【女同性戀就應該是兩個長發飄飄的軟妹】的人們

這難道不是對其他存在方式的一種歧視嗎?

敲黑板!強調兩個字——尊重

說完窄,再來說它的「

兩點:人設高,女性高

女性的高,建立在醜化男性角色上

人設的高,在於高顏值,精英,人尖兒

不止本片,大多數套路都是這樣的

總裁,高管,名模……

男生啥也不是,帥都沒有女生帥

這麼玩兒,讓人很辛苦啊

廣大單身男同胞壓力很大

千萬無聞的同性戀者壓力很大

它傳達的價值觀很粗暴:

你要美,要優秀,要有財

才能有愛

然而更多的人,連做自己都很難

更不要提尷尬的廣告植入

尷尬的台詞演技

這些都可以理解,商業嘛,業餘演員嘛

(我覺得熱拉APP的《熱拉幫》、《如果花會說話》還比較有誠意)

所以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同性戀作品?

談這個很無力,因為目前是很難做到的

但還是要說,這個窄眾且存活艱難的市場

需要一股清流,需要真正振奮人心的東西

我喜歡國外的《卡羅爾》、《阿黛爾的生活》、《看不見的世界》、《拉字至上》…

還有同性元素運用的恰到好處的《指匠情挑》、《小姐》…

國內我只喜歡一部名不見經傳的《彼時曾相伴》

我要把那段老生常談的話拎出來了:

柴靜在《看見》中寫道:「我們的社會為什麼不接受同性戀者?因為我們的文化里,把生育當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愛情,應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態度,而不是一個器官對另一個器官的反應 。」

所以,不要太高,也不要太窄,不要把一個嚮往歲月靜好的人逼到一個必須優秀的死角,不要以【XXX樣的XXX才是真正的XXX】限制每個人做自己的自由。作品需要的是——共情,不是同性戀群體的自high,是觸動所有人的愛與被愛。

展示「愛與被愛」的本真形態

和讓每一個人動容的原始情感

沒有霸道總裁,沒有套路滿滿

沒有什麼始於顏值

只是人生海海我遇見了你

並勇敢地愛上了你

那麼,選個好本子,講個符合現實的好故事,別醜化男性同胞,演技什麼的,不會苛責的。既然選擇了面對公眾,這些作品在上市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多一層思考?這究竟會為這個群體帶來什麼?「同性戀」是你們的噱頭,旗號,擦邊吸金的工具;是你們口中的另一類人群,是一個議題,研究對象;但也是幾千萬人每天要面臨的拳拳到肉的真實生活啊!

我不想看到自己被消費,被誤解,謝謝。


推薦閱讀:

2018年,一碗螺螄粉竟然把我辣出櫃了-一個gay告訴你
讀書《掩飾》
如何看待明星出櫃問題,如彭于晏出櫃?
國際不再恐同日|我為什麼要為LGBT發聲
記錄:我在奇文 《同性戀運動為什麼是反智的運動》下與其他知乎用戶的對話

TAG:同性戀 | 女同性戀 | 影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