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讓歷史告訴未來——評韓毓海《重讀毛澤東》

坊間各種寫毛澤東的書,真可謂「汗牛充棟」,然而韓毓海先生這本《重讀毛澤東》還是令人眼前一亮。讀完全書,胸中充溢著激越的浩嘆和勃鬱的豪情。

青年時代,立於岳簏山巔,湘江滾滾,到中流擊水,浪逷飛舟,書生意氣,豪氣干雲。這是第一重境界,是對自然的角逐。

中年時代,立於黃土高原,蒼山負雪,原馳蠟象,胸中雄兵百萬,和蔣介石縱馬逐鹿。這是第二重境界,是對敵手的征服。

無論是對手還是朋友,都必須承認,他是一個深刻改變了中國歷史的偉大人物。

這本書重新梳理了1983年到1949年的毛澤東,作者以獨特的方式詮釋了自己對那個熱血年代最貼切的把握,最深沉的點穴。在一個風雲變幻、前途難測的歲月,一個思想拔群的知識青年,如何懷揣治國理想,幾番掙扎幾番超脫之後,終於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救國者,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寫毛澤東的書多,毛澤東也不好寫。以往讀此類作品,大都陷於正統口徑,陳舊的材料屢屢翻用,格局永遠那麼狹窄和獃滯。雖然確保了「政治正確」,但在思想性、可讀性上,卻連降多個維度,讓人難以恭維。在民智開化的今天,再讀那樣思維僵化、虛張聲勢的作品,無疑味同嚼蠟。當今中國,正處於歷史發展的新機遇、新變局之中,當下對知識界如何看待毛澤東、如何客觀看待他的功過,成了民間涌動的暗潮;重新回顧他所經歷的坎坷而榮耀的道路,正確合理認識學界爭論的是與非,是目前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都迫切希望探索的理論高峰。要用新的角度,對毛澤東心靈史進行切實梳理,分清歷史進程中的高潮與低谷、必然與巧合、宏大與細小,才能真正解決當下知識界「毛澤東熱」背後所面臨的諸多精神困境。《重讀毛澤東》今年由中信出版集團適時出版,跳出知識分子題材沉重、落伍的過去式,以一種豁然開朗的布局和耳目一新的敘事觀讓人心頭一震。它具備充沛的學識和直面現實的勇氣,足以讓其成為當下讀之受益的佳作,讓徘徊多時的「毛題材」寫作終於有了觸手可及的高端標本。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韓毓海是中文系教授,並非專業的黨史學者,所以他會以一個「文人」的視角來看毛澤東,這種視角常常能夠解開蒙蔽多時、看似無解的歷史暗扣。比如書中提到紅軍將領郭化若回延安,聽說毛澤東的課非常轟動,便遺憾地對毛澤東說:「可惜我不在延安,沒聽上您的課啊。」毛澤東聞言卻連連嘆息:「你哪裡知道,我折本啦,折了大本哩!」見郭化若詫異,毛澤東解釋說:「我準備了一宿的講稿,結果上去半個鐘頭就講沒了。講矛盾統一法則,我花了四天三夜才準備好了講課提綱,哪知半天都講完了。豈不折本了嗎?」這種小故事顯示了作者的嚴謹和細膩,對歷史真實有了新一種詮釋,讀來又令人忍俊不禁。類似的寫法在書中俯拾皆是,掩卷之時讀者自有體會。

本文作者:張慕梁(微信zhangmuliang)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保留作者署名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太祖和林彪的軍事才能?
《蕩寇風雲》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科技史料:11月8日,最早的麻醉、法國試製中子彈成功
血戰鋼鋸嶺的評價是怎樣的?
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變遷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