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允許銀行破產,釋放什麼信號?
行長離職,貸款不良率上升
前一陣子,朋友圈被中國第一大行工商銀行行長離職的消息刷屏了!而銀行的離職潮其實早就開始。
整個中國上市銀行中,去年一年離職行長、高管超過50人,有銀行更是出現了員工排隊辭職的盛況。這都是前所未有的現象,在銀行工作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金飯碗」,但今天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到底有多高,據稱,2016年銀行業第一季度末不良貸款為2.1萬億,不良率為2.04%,這大大低估了銀行的不良貸款,很多都是通過調脹,通過降息,通過所謂的重組,把不良貸款暫時掩蓋住了。
光86家鋼鐵企業,負債總額3.3萬億,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銀行貸款,很多鋼鐵企業動輒就是幾百億,甚至幾千億。而法興指出中國銀行業的不良可能達到8萬億,震驚業界!
銀行面臨破產危機在賬目上表現的尤其明顯。——隨著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年報的相繼披露,2015年上市銀行的業績也已基本確定。各家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幾乎全部回落到個位數,上述五大銀行利潤增幅幾乎跌到零。
剛剛公布的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年報顯示,五大銀行2015年凈利潤總額超過9200億元,但凈利潤增速卻是有史以來最低的。除了交通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03%以外,四大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全部在1%以內。建行最低,只增長了0.28%,工行增長了0.5%,農行增長了0.7%,中行增長了0.74%。而就在幾年前,他們的增速還都在兩位數。
中國允許銀行破產!誰在下一盤大棋?
央行副行長張濤語出驚人:什麼是穩定的金融秩序?不是保護金融行業的每一個機構都不失敗,都不出任何風險;而是對出現經營風險、或者經營失敗的金融機構,要允許它們破產,實現市場的優勝劣汰。
這不是官方第一次提及金融行業破產的話題了,尤其銀行也有可能會破產,更是牽動億萬儲戶的心,央行副行長張濤的表態,涉及以下幾個意思:
第一,宣告允許銀行業破產的時代即將到來。銀行業經營的好壞,全交給市場去裁定。金融行業之下,政府罩著的「保險箱」要被打破了!
第二,此舉有利於整頓金融行業的秩序,銀行業「大而不倒、僵而不死」的怪圈將不復存在。既然傳統行業,尤其是鋼鐵、煤炭等行業能大刀闊斧去產能,銀行業為什麼不能去去低效的產能呢?淘汰殭屍企業應將金融行業納入其中,不能淪落為一句空話。
在中國,金融業准入門檻上比較低,一些存在經營問題的金融機構也「混跡」其中,只有使出破產的殺手鐧,將一些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金融企業實現「安樂死」,才能釋放出市場活力,將有限的金融資源讓位給具有創新意識的金融機構,才能實現優勝劣汰。那些還企圖躺著掙錢的銀行們,趕緊醒醒吧!
第三,給金融行業敲響了市場化競爭的警鐘。儘管中國的很多商業銀行陸續實現了上市,但仍殘留著政府的「烙印」,出了問題,還指望著政府來兜底。
於是,一些銀行肆無忌憚地在信貸上片面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產業項目,甚至是拯救殭屍國企,導致繼續推高產能過剩,銀行壞賬頻出,可能引發潛在的金融風險。還有一些銀行打著政府機構的金字招牌,四處推銷高回報率的理財產品,殊不知背後暗藏著不可預測的「跑路」風險。
請各大國有銀行,放下高冷的架子,親民一回吧,認認真真做好金融服務,要不就會被儲戶拋棄了。
第四,銀行也能破產,有利於打開社會融資的有效渠道。數據顯示民間投資下降,實體經濟缺乏資金,這是最近幾個季度甚至是最近幾年中國經濟都在面臨的大問題。另一方面,民營企業老闆為貸款跑斷腿,銀行也愛搭不理。
如今一旦金融機構允許破產了,斷了政府救濟的後路,那些「不差錢」的銀行就會緊張起來,而不是把錢源源不斷輸血給有權有勢的產能過剩的國企央企們,造成壞賬一大把的;銀行也不會把資金大把撒給央企去買地當地王,要知道一旦樓市泡沫破碎了,多米諾骨牌倒下,銀行才是最大的受害者,最終難逃自身難保的命運。
所以,銀行會從利潤角度出發,更多考慮把錢投給最有回報率的行業和企業,一些發展勢頭正猛的民企才有機會獲得銀行的貸款。這對缺錢的實體經濟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在全球範圍內,銀行破產不是什麼稀奇的新鮮事,但是在中國卻無疑投下一顆炸彈。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銀行批量倒閉。雷曼兄弟這家超過150年的金融「巨鱷」在風雨飄搖之中,也支撐不住了,落得「破產申請」慘淡下場。連美國的超級大銀行都能申請破產,中國的銀行業為什麼就不能破產呢?中央允許銀行破產是相當有魄力的舉措。
中國人那麼熱愛存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儲蓄來源。可還是有很多銀行存在經營不善的風險,這能怪誰呢?只能怪自己了,不被市場淘汰才怪。
據2016年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老百姓的儲蓄率位居世界第三。中國人為啥愛存錢呢?
首先是中國人有存錢的習慣,從來都是未雨綢繆,不像西方很多國家的居民都是月光族。
其次是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很多人儲蓄是為了應對未來不時之需,例如生病、失業之類的問題。可見,中國人的危機意識非常強。
再次,中國人有嚴重的買房情結,掙的辛苦錢都捨不得消費,攢起來,為啥呢?舉全家之力買一套大城市的房子。有了房,才安心。
連央行行長周小川都感嘆,亞洲金融風暴以後,中國的儲蓄率不降反增,近10年增加了約10個百分點,佔GDP總額一半左右。
這也是個頭疼的問題,這麼高的儲蓄率,如果不能用來拉動國內投資消費,實在太可惜了。以至於前段時間有人提出,中國居民儲蓄率那麼高,可以挪點去股市搞搞投資。開玩笑,中國真正懂股市的股民能有多少呢?大多數都是盲目炒股,在這種情況下把錢投到股市,還不如放在銀行里穩妥呢,至少不會來一場股災就賠個精光,還有點微薄的利息可賺。
中國人就是這麼保守的儲蓄一族,如果一旦銀行經營不善破產了,你可以預料,那對中國人的打擊有多大,所以央行一發話允許銀行可以破產了,儲戶們將有多擔心自己資金的安全,那幾乎是很多人一輩子的身家財產。
如果有銀行破產了,儲戶的存款是否會血本無歸?銀行市場化,老百姓的錢靠誰來保障?
之前人們的觀念認為,在中國,銀行破產是一件幾乎不能想像的事情。而現在,銀行破產即將來臨了。據先前的報道稱,銀監會正加快推出銀行破產條例,意味著一旦有銀行破產,儲戶的存款將由存款保險機構賠償。目前,世界上已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
中國的具體條例是這樣的: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所有存款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加起來在50萬元以內的,全額賠付;超過50萬元的部分,從該存款銀行清算財產中受償。央行測算,50萬元的償付上限可以覆蓋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什麼意思呢?換句話說就是國家不再為儲戶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兜底,允許銀行破產倒閉,一旦有銀行破產,儲戶的存款將由存款保險機構賠償,但賠償有一定限額。儲戶在單個銀行的存款,最大賠付額度將是50萬元,超過這一限額的存款部分,將得不到賠償。
而且,請注意,下列三類情況是無法獲得賠償的,核心解釋是:只賠存款,不賠理財產品。
1、存款丟失,你的錢存在銀行里存丟了,是不負責賠償的,自己去和銀行協商索賠吧。
2、銀行理財產品本金虧損、收益不達標、變身為保險的,統統不賠付。注意,以後銀行向你推銷理財產品或保險時,要留個心眼,說不定是個坑。
3、銀行代售理財產品出現兌付危機、資金虧損的情況,也是不賠付的。一句話,購買理財產品,擦亮你的眼睛,P2P跑路的事情沒少看吧。
從中國允許銀行破產,到推出存款保險制度。中國正在下一盤人民幣國際化大棋。
如今,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情況下,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已經勢不可擋了。目前人民幣與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一起成為IMF新籃子五種貨幣中的一員。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是國際貨幣系統一個重大發展,反映了人民幣作為貿易和投資結算貨幣的用途日益擴大。
但是要實現人民幣資本項下的可自由兌換,必須有一個前提:匯率必須市場化。而在匯率市場之前,存款利率必須市場化(央行對存款利率已經有所鬆動了),否則會在人民幣與其它幣種之間,形成一個穩定的、由國家買單的套利空間。而存款利率市場化,必須有存款保險制度做強大的保證,保證老百姓的財產不受到損害。正是有了這個存款保險的保護套,中國政府更有底氣大刀闊斧地推進金融改革,允許金融機構破產,接受市場化激烈的競爭洗禮。
由此可見,允許銀行破產是中國龐大的金融改革重要的一環,在世界經濟復甦緩慢、下行壓力較大,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改革大幕已經啟動,並正在迅速推動,讓我們拭目以待。
央行發出警告!這些機構有風險
央行副行長張濤說了一段堪稱嚴厲的話:
制度設計的目標之一是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維護整體金融穩定,而不是保護業內每一個機構都不失敗、都不出任何風險。對於經營出現風險、經營出現失敗的金融機構,要建立有序的處置和退出框架,允許金融機構有序破產。該重組的重組,該倒閉的倒閉,增強市場的約束。一個沒有優勝劣汰機制的行業是不可能健康持續發展的。
這段代表央行的表態,其實跟5月9日「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開局首季問大勢》的精神一脈相承。那篇文章在談到金融風險的時候,是這樣說的:
目前銀行壞賬處於上升趨勢,是經濟問題在金融部門的必然反映。只要我們勇於面對,主動應對,不掩蓋和拖延風險,結果就沒那麼可怕。
「不掩蓋和拖延風險」,就是「允許金融機構有序破產」,就是「該重組的重組,該倒閉的倒閉」。
在現代經濟體系里,金融業的確比較特殊,也比較敏感。但如果國家因此就保護所有的金融企業,什麼都兜底,那麼道德風險就會急劇上升,小災禍會拖延、集聚成為大災禍。
推薦閱讀:
※美股、港股投資渠道
※投資理論(5):相反理論(Contrary Opinion Theory)|米羅
※人類自然環境下的求生邏輯與金融資本市場羊群效應下的反向獵殺
※予財緣:節後投資指南 P2P理財三步走
※能消費又能理財,馬化騰劉強東都有吊打餘額寶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