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莉,海明威在巴黎的妻子
04-05
在《流動的盛宴》最後的篇章中,海明威曾這麼寫道:「等火車終於在一堆原木旁駛進車站時我又見到了我的妻子,她站在鐵軌邊,我想我情願死去也不願除了她去愛任何別人。」那個女人,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哈德莉。日後,作者保拉-麥克萊恩在《我是海明威在巴黎的妻子》中,以第一人稱「我」(代表哈德莉),講述了哈德莉眼中,那些年在巴黎的歲月。遇見哈德莉時,海明威沒有名氣,沒有錢,一個做著作家夢的窮酸男人。可哈德莉並沒為此嫌棄什麼,大多數兩情相悅的故事都是以這樣的方式開始。兩人籌劃著移居羅馬,而海明威卻被舍伍德-安德森告知如果想好好寫作,應該去巴黎,「現在真正的作家都在那裡,況且目前的匯率很不錯。那裡二十四小時都有事可做,什麼都有趣,而且每個人都有東西可談。巴黎,海,你好好考慮一下。」
哈德莉並不在意龐德的忠告,她可能會覺得那是龐德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可事實證明,龐德所說的是一個極為無情的真理。有些殘缺部件並非時間可以彌補,哈德莉和海明威在巴黎生活有些年頭了,她或許只想做個本分的妻子,以一個「拉拉隊員」的身份支持丈夫的寫作事業。可這些對於海明威來說,根本完全不夠,或者說,並非他想要的。直到波琳的出現(也就是後來海明威的第二任妻子)……在一次朋友聚會上,哈德莉初次遇到波琳,波琳是來巴黎替時尚雜誌Vogue出差的。她身上穿著由數百隻花栗鼠皮縫製而成的大衣,腳下一雙香檳色的鞋子。哈德莉從未見過如此時髦的裝扮,而在她的衣櫃中,最好的一件衣服也不過是朋友送的。初次見面,從著裝打扮就看出了這兩人的天差地別。
而更要命的是,海明威和波琳相識後,發現波琳對文學有不一般的見識。海明威告訴哈德莉,波琳看過好多書,而且她談起書來頭頭是道。看到海明威將他未發布的手稿給波琳觀摩,得到波琳的建議後的那種欣喜若狂以及動力,一種強烈的嫉妒感油然而生。她只能在身邊鼓勵海明威寫出更好的作品,但卻不知如何對文學做出評判。而波琳卻可以,一位愛書人和一名作家產生的知性交流。哈德莉敗給了波琳,對於這段記憶,她是這樣描述的:
推薦閱讀:
海明威經過認真的考慮,下定決心準備去巴黎,可當時他和哈德莉出國需要一筆錢,正當兩人一籌莫展之時,哈德莉的叔叔亞瑟-懷曼過世,他留下了8000美元給哈德莉。在當時,8000美元算是一筆巨額,足夠讓他們兩人去巴黎生活一段時間。
一切準備就緒後,安德森給他旅居法國的作家好友寫了幾封推薦信,這其中包括葛特魯德-斯泰因、詹姆斯-喬伊斯、埃茲拉-龐德、以及西爾維亞-畢奇。每封信中都著重指出:「海明威是一位尚未嶄露頭角的優秀新聞工作者,他的『卓越才華』絕對能讓他超越新聞領域。」這位年輕的美國人就此開始追逐他的作家夢,對於哈德莉來說,羅馬和巴黎或許也不存在很大的差別,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是天壤之別。有一次,去瑞士的火車上,哈德莉攜帶著海明威來到巴黎後辛勤寫下的每個句子與想法,還包括更久以前寫下的,關於芝加哥的短篇和隨筆,每首詩和未竟的篇章。他從不丟棄任何一些,所有寫過的東西都在裡面。她攜帶著這些作品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讀到更多海明威的作品。可結果呢?就在那輛列車上,那些手稿遺失了,幾位警察幫忙尋找後依舊一無所獲。這也很正常,當小偷發現偷到只是那麼一堆「廢紙」,沒準他們就隨即將它們扔到哪個垃圾桶,或是塞納河河底……
一位乘客問哈德莉:「你丟失的東西很珍貴嗎?」哈德莉答道:「是無價的。」後來,海明威並未因此過度責怪哈德莉。可或許,此刻,第一個芥蒂已經產生。對於一名作家來說,作品無疑是最重要的,那裡凝結金錢換不回來的心血。尤其那會兒還是海明威在事業上初出茅廬,剛有所成效之時。而第二個芥蒂,或許在哈德莉懷上海明威孩子的那一刻萌發。那會兒是海明威寫作事業的上升期,雖然嘴上說起來並不在意,但他心裡無疑是不樂意在此時突然升級成為父親這一角色。海明威的好友龐德告訴哈德莉:「你應該知道,我從未渴望有過孩子,不過這不是我的重點。我要說的是,對於海,如果你試圖將他馴化成一個居家的男人,就會鑄下可怕的錯誤。」
「我喜歡他原本的樣子,這點你應該信得過我。」「當然,你現在這麼覺得。不過,牢記我的話,這個寶寶會改變一切,孩子永遠會改變你的人生。反正把這句話放在心上,一定要注意。」
「而我,則覺得自己被困住,被人密謀陷害。這不是我的世界,這些人與我不同。每一天,他們都在將歐內斯特吸納入他們中。我能做什麼或者說什麼?或許最後他不再愛波琳,身心都回到我身邊,但這並非我所能控制。如果我硬要下通牒,只會讓他有借口離開我。除掉這些選擇,在我面前只剩下可怕如癱瘓的無力感,只剩等待的遊戲,心碎的遊戲。」
1921年,海明威帶著新婚妻子哈德莉來到巴黎;1927年1月,兩人在巴黎離婚。40多年後,再次回到巴黎,彼時已經經歷了四任妻子的海明威,在巴黎寫下自己的最後一本書《流動的盛宴》。此書中,充滿了海明威和哈德莉早年在巴黎生活時的印記,此書起於哈德莉,也終於哈德莉。雖然最後的篇章中也提到了波琳,可那不過是一筆帶過的罷了。
日後,哈德莉收到一通意外的電話,電話另一頭傳來海明威的聲音。海明威告訴她,他寫了一本關於早年在巴黎生活的回憶錄,問她是否還記得其中的細節。 「我全都記得。」「書里都是你的痕迹,寫出那段日子,重新活過一次,對我意義非凡,那是我們之間發生過的種種。」 電話另一頭的哈德莉,她哭了。她從沒有恨過海明威,即使這個男人曾經深深的傷害了他。而她,依然覺得自己沒法不愛他……常有人問,海明威這一生中,最愛的女人究竟是哪一個?有人會說,他四任妻子一個都不是,而是那年在米蘭遇到的護士艾格尼絲,18歲的海明威遇到的那個女孩。當時兩人已經談婚論嫁,而海明威卻要和部隊一起先回美國。後來,艾格尼絲和義大利一位中尉走了。海明威未曾忘了她,和哈德莉在一起時還時常想起給她寫信。可對於海明威來說,艾格尼絲終究如同一個虛像,而哈德莉確是如此真實的存在過……「一點都不太過,是我搞砸了。」結束與哈德莉的這通電話,2個月後,海明威拿起了獵槍,在家中終結了自己的生命。推薦閱讀:
TAG: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 | 外國文學 | 流動的盛宴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