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的悲劇是個人的還是社會的?


首先我們要認清的是,茨威格究竟為何自殺?

是由於戰爭使他顛沛流離而導致他感到痛苦嗎?

不是這樣的。

茨威格在他自殺前完成的自傳《昨日的世界》序言中寫下:「戲劇性的激烈動蕩把我拋入一片空虛,把我投入我不知該奔向何方——這種我已經十分熟悉的境地。但是,我對這些並不抱怨;因為恰恰是流利失所的人才會獲得一種新的意義上的自由,而且只有和一切不再保持任何聯繫的人,才不必有任何顧慮。」

他對於他的流離失所、身處異鄉懷著可以說是一種相當豁達的態度,因此,這並非使他自殺的原因。

在他自殺當天,他親筆寫下了這份絕命書:

「在我自覺自愿、完全清醒地與人生訣別之前,還有最後一項義務亟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謝這個奇妙的國度巴西,它如此友善、好客地給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場所。我對這個國家的熱愛與日俱增。與我操同一種語言的世界對我來說業已沉淪,我的精神故鄉歐羅巴亦已自我毀滅,從此以後,我更願在此地開始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個年逾六旬的人再度從頭開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卻因長年無家可歸、浪跡天涯而消耗殆盡。所以我認為還不如及時不失尊嚴地結束我的生命為好。對我來說,腦力勞動是最純粹的快樂,個人自由是這個世界上最崇高的財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願他們經過這漫漫長夜還能看到旭日東升!而我這個過於性急的人要先他們而去了!」

茨威格在他自殺那年已年逾六旬,他在自殺前完成了他的個人傳記《昨日的世界》,他在一戰中,在「昨日」的世界中,他作為一個作家能夠切實地影響他人的思想,觸動人心。然而,在二戰期間,在「今天」的世界中,他卻無能為力。他回憶起羅曼·羅蘭對他說過的一句話:「它(藝術)可以給我們,我們個別的人以慰藉,但是它對於現實卻是無能為力的。」

對於一個人道主義的情感細膩的作家而言,這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我們不難想像他是懷著何種心情服下毒藥離開人世的。

如果真要將茨威格的自殺理解成悲劇的話,我想,從個人的角度講,應該理解為微薄的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

而若是從社會的角度出發,則體現了藝術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首先我覺得樓主的問題就有毛病,我最喜歡的文學作家茨威格自殺不是悲劇吧,不一定要生老病死才是完整的人生,有的人本身就是一道短暫但可以劃破蒼穹的耀眼奪目的閃電,我們這些小人物沒有資格去同情他!更不能說茨威格的選擇是個悲劇。我倒覺得是當時的混亂社會成就茨威格 沒有經歷這茨威格的文字起碼達不到我們現在看到的細膩水平。


其實,茨威格是個幸運的人,省錢聲名鵲起,書賣的好,在各國都受到禮遇,已經比太多人都幸運了。自殺對他而言是一種解脫,所以,還是不要把他的人生當作悲劇吧


推薦閱讀:

人類歷史不只有黑暗與苦難,還有群星閃耀的瞬間
舊時歐洲的貴族是通過哪些訓練或者熏陶然後給人一種優雅的感覺?還有為什麼那些貴族會聲稱自己是藍血貴族?
對於加繆借鑒茨威格文風的說法,有沒有達人對此比較有研究?
《人類群星閃耀時》的哪個中譯本最好?

TAG:斯蒂芬·茨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