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段話表現出中華文字博大精深?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真實創作目的

趙元任是漢字拼音化的支持者。《施氏食獅史》限制性地使用一組同音異形的漢字來行文,屬於文言文而不是白話文,趙元任用這種在現實口語中根本不會出現的情況,來反面證明漢字拼音化的可能性。

古代的,

莫須有?

需要有嘛?

可能有吧?

不用有

到底啥意思?說不清,但反正三個字整掉了岳飛

《世說新語 文學》:「『阮宣子有令聞,太尉主夷甫見而問曰:『老莊與聖教同異?』對日:『將無同。太尉善其言,辟之為掾,世謂『三語掾。」

王衍在一次名士聚會上遇到了一位擅長玄學的青年,問他說:

「老莊的道家學說和孔子的儒家學說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莫不是同嗎?」青年隨口回答說。

王衍聽了,非常滿意,當即聘請青年做自己的椽吏(幕僚)。

「將無同」就是「難道不一樣么?」

不回答同,也不回答異.回答得模稜兩可,但又附和長者的心意,說「儒道不是同嗎」?就可以有官做了.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

厲害,由史及今,指出師徒之誼

完美,利用對方的話,使其啞口無言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句話出來,曹操就算不想殺你殺你都得殺你了,孔融這一家都是這樣,太聰明了,但情商又低的可怕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以及白馬非馬,離堅白

馬者,所以名形也;

白者,所以名色也。

名形者非名色也。故曰:白馬非馬。

白馬"與"馬" 雖然具有馬形的共性,卻又有 "包括各色"與"僅指白色"的區別,這就從內涵上區別了"白馬"和"馬"這兩個種屬概念。

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

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馬者,無去取於色,故黃黑皆所以應。白馬者有去取於色,黃黑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馬獨可以應耳。

無去者,非有去也。

故曰:白馬非馬.

公孫龍從類的種屬關係上,承認"白馬是(包含於)馬"這一常識命題,並確定"白馬"與"馬"的區別不是排斥和全異的關係,而是種概念和屬概念的關係。

馬故有色,故有白馬。使馬無色,由馬如己耳。安取白馬?故白者,非馬也。白馬者,馬與白也,白與馬也。

故曰:白馬非馬也。

"非"只是作 "不屬於"或"全異於"解,"白馬非馬"就是指"白馬不屬於(全異於或不包含於)馬",因而是一個割裂個別與一般的詭辯命題。

甚至他還改編了孔子的話,以孔子作為他的支持者

孔子聞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孔子家語·好生》)

若此,仲尼異楚人於所謂人。

這就是 楚人非人


你看我頭像牛逼嗎

你看我是歌手嗎

不是

你看我屌不

咦~不看


小時候在雜誌上看到的,印象深刻,出處不詳。

一下屬給領導送禮,

領導:這是什麼意思?

下屬:沒別的意思,就是意思意思。

領導:你這就不夠意思了,來了還這麼客氣。

下屬:小意思,小意思。


「小明,你去把窗台上的鳥屎清理一下」

「我去,我不去」


推薦閱讀:

2018上半年CATTI 筆譯報名時間【更新中】
數學是一門用統一的符號描述客觀世界的語言
【原著解讀】丹尼特的《心靈的演化》:語詞在文化演化中的角色
個人的普通話修養需要注意什麼?
如何看待「知識」一詞含義的歷史變化?

TAG:語言 | 文化 | 幽默 | 普通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