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椅子上什麼都不幹,靜坐三個小時,你會想些什麼?


這問題本身有坑啊……

既然會想點兒什麼,那就已經不是什麼都不幹了……


諸比丘。

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

如是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

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

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

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于山林。見大芭蕉樹。[月+庸]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 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

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 馬兵 車兵 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余身分

永棄丘冢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在椅子上什麼都不幹,靜坐三個小時,你會想些什麼?

浮想聯翩。

首先是女人。


一般來講我的過程是這樣的,

先是紛繁複雜的念頭根本平息不了,各種各樣的,然後一點點的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念頭。然後就會想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念頭呢?然後一下子就都跑光了只留意一個念頭,出現一個意識流讓我分析一下吧。然後就會出現一個,拆解到最後不是因為性慾就是因為面子,要不就是因為好奇心。所有的念頭基本會指向這三點,然後就會想這三點有什麼用呢?然後就平靜下來了。開始感覺身體產生了細微的變化,各個跟都不在作了。感受到身體有很多地方都是乾涸不通暢的,於是感覺到第一縷力量。於是力量越來越多開始匯聚。聚集到丹田。接著就是開始內臟按順序開始疼,一般先是肺子疼,然後感覺通暢之後開始胃疼,開始前列腺疼。都疼一遍通一遍之後就感覺身體很深的部分還有沒通暢的。這時候開始靜下來。一點念頭也沒有,但是覺得有個什麼東西活了。然後開始覺得自己好牛逼啊,這些就夠用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最後第二天就會拉出金黃色的屎,真的很漂亮的。

其中的孤獨,喜悅,與平靜不足為外人道也。


爾時,佛在舍衛國,與苾芻眾俱。是時,佛告苾芻眾言:「汝等當知,有聖法印,我今為汝分別演說。汝等應起清淨知見,諦聽諦受,如善作意,記念思惟。」時,諸苾芻即白佛言:「善哉!世尊!願為宣說,我等樂聞。」

佛言:「苾芻!空性無所有,無妄想,無所生,無所滅,離諸知見。何以故?空性無處所,無色相,非有想,本無所生,非知見所及,離諸有著由離著故,攝一切法,住平等見,是真實見。苾芻當知,空性如是,諸法亦然,是名法印。

「復次,諸苾芻!此法印者,即是三解脫門,是諸佛根本法,為諸佛眼,是即諸佛所歸趣故。是故汝等,諦聽諦受,記念思惟,如實觀察。

「復次,苾芻!若有修行者,當往林間,或居樹下諸寂靜處,如實觀察,色是苦,是空,是無常,當生厭離,住平等見。如是觀察受、想、行、識,是苦、是空、是無常,當生厭離,住平等見。諸苾芻!諸蘊本空,由心所生,心法滅已,諸蘊無作。如是了知,即正解脫,正解脫已,離諸知見,是名空解脫門。

「復次,住三摩地,觀諸色境,皆悉滅盡,離諸有想,如是聲、香、味、觸、法,亦皆滅盡離諸有想,如是觀察名為無想解脫門。入是解脫門已,即得知見清淨。由是清淨故,即貪瞋癡皆悉滅盡。彼滅盡已,住平等見。住是見者,即離我見及我所見,即了諸見,無所生起,無所依止。

「復次,離我見已,即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何以故?由因緣故,而生諸識,即彼因緣,及所生識,皆悉無常,以無常故,識不可得。識蘊既空,無所造作,是名無作解脫門。入是解脫門已,知法究竟,於法無著,證法寂滅。」

佛告諸苾芻:「如是名為聖法印,即是三解脫門。汝諸苾芻,若修學者,即得知見清淨。」

時,諸苾芻,聞是法已,皆大歡喜,頂禮信受。


推薦閱讀:

冥想的科學依據是什麼?
極限冥想007 | 「真相,就三個特點」
冥想可以帶來的美好
悟道路上的十種歧途(上)
冥想禪坐等方式會不會抑制想像力和創造力?

TAG:禪修 | 冥想 | 打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