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厲害了,戰火紛飛的年代居然也可以把慈善做成這樣

在社會動蕩,戰火連天的民國時期,兒童流浪乞討現象嚴重,但也是在那個不安定的年代,現代意義上的慈善家群體成長起來,救助兒童的民間慈善機構發展壯大。

土山灣孤兒院

從晚清至民國的100多年間,教會是中國兒童慈善事業的主力軍。儘管教會孤兒院的管理質量良莠不齊,「文化侵略」的背景也頗受質疑,但其開創的「教、養、工」三結合的方式,對本土兒童救助機構具有深遠的啟發意義,土山灣孤兒院尤為最為著名。

除了在育嬰堂長大的孤兒,許多父母健在的貧民子弟也被送進土山灣。這裡不僅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更重要的是提供完善的職業技術教育,讓孩子學到維持生計的手藝。

嚴師出高徒,在土山灣,學藝出眾的孩子還將被送去歐洲深造。100多年間,土山灣走出的最著名的學生是張充仁。在比利時期間,張充仁協助畫家埃爾熱創作了連環畫《丁丁歷險記——藍蓮花》,向歐洲人民展現真實的中國並揭露日本侵華真相。

香山慈幼院

北京香山現在是旅遊勝地,但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它幾乎是慈善教育的代名詞。1920年10月,香山慈幼院開張,熊希齡任院長,他同時也是當時世界紅十字會中華總會會長。到1926年,香慈發展為包括六個分院的綜合性慈善教育機構。慈幼院學生中學畢業後如考取大學,會負責為他們提供學費和解決各種問題。因為香慈教育先進,師資雄厚,連一些有錢人家也主動交學費把孩子送進來。

香慈的老畢業生說,如果不是熊希齡,香山的紅葉不會像今天這麼繁茂。

戰時兒童保育會

抗戰爆發後,中國各地流浪兒童激增,僅武漢一地,難童已過萬。在多方努力下,1938年1月24日,戰時兒童保育會籌備會成立。推舉會長人選時,許多人認為宋慶齡最有威信。但為了促進國共合作、保障未來工作開展順利,鄧穎超提議由時任「第一夫人」宋美齡領銜。

兒童保育會組建於國家存亡關頭,在照顧兒童衣食起居的同時,格外重視對兒童的教育。一方面,在日常教學中特彆強調愛國主義、抗戰形勢等政治課程;一方面,注重生產勞動教育,以使兒童也能參與生產救國。

人之初,性本善。在如此動蕩的年代,依然有人堅守著心中的善良,戰火不僅點燃了忠貞之士的愛國之心,也點燃了國人的慈善公益之魂。尚學去謹記革命先輩的教誨,致力於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讓更多的貧困學子能夠享受到應有的教育。

推薦閱讀:

為什麼身邊的朋友不願獻血?
干露露參加的公益活動有那些?
失業日記 - 20161205 直播
我能為保護環境做什麼?
【補檔】傳球計劃2018 DAY1

TAG: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