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投資總結

摸爬滾打,又是一年。由於連日出差,直到今天才可以安靜的做到電腦前,寫寫2017年的投資心得,有過失,有貪婪,有保守,但最終還好--沒有激進。這也符合我一直學習價值投資的觀點。

所謂價值投資,就是學習去了解一家公司,學習發掘他被低估的地方,學習他管理層的思維,試著用財報來研究他的市值,當感覺到他被市場低估時去買入,去捂著,伴隨著他的成長,直到他的價值回歸。按照這個方法我自然避開了很多雷。

首先我們看一下2017年的業績:

2017年的投資我還是分散於3大市場:中國,德國與美國。

中國:

上證指數經歷了15年的股災,16年的調整,在17年終於走入了上升通道,即所謂的慢牛。慢牛是我最愛的市場形態,因為我從來不相信一夜暴富的股市。按照股市的原則,牛市長於熊市,而慢牛可被視為牛市的開始。16年的中國市場強調了價值的回歸,是在之前以中小板,創業板帶領的童話故事炒作的後時代,這次上漲彷彿讓我隱約感覺到了市場的理性回歸。是的,即便在中國,這個所謂的emerging market,也不會讓那麼多中小企業快速成長,而最終很多企業還是會成為資本市場的炮灰。所以我果斷的調入了中國平安,伊利股份,上汽集團,年終獲利調出了比亞迪和格力電器。賣出比亞迪,原因是它在20個交易日內瘋狂上漲了60%,這樣在市盈率超過了50倍後,不符合我的投資邏輯,只好忍痛割愛。賣出格力電器的原因,說來比較情緒化,某日,看到魯豫訪談中,陳魯豫採訪格力老總董明珠,董總在電視機前喝斥下屬,這並不符合我對一個大藍籌公司CEO的概念 -- 當然我也沒有資格去評判,所以再次忍痛割愛。這在歐洲也算作評估一個企業的軟性條件吧,稱為corporate governance中領導者的魅力。最終市場再次讓我吃到苦頭,格力股票一直上揚,可我早已憤然離場。總之,大藍籌,大消費類的投資邏輯讓我在2017年有了40.12%的回報率,相對於上證300指數年回報率,我取得了33.36%的alpha。我對此已經很滿足。

德國:

德國的DAX 30是以德國最大最強的30家上市企業基礎上所建立的指數,可以稱為德國經濟的風向標。2017年,我主要投資於德國化工市場。

首先說說德國經濟的代表,汽車製造業。我個人並不認為德國人造車還有絕對性優勢,就連我周圍的同事都在講德國在電子車的轉變中已經落後,首先,德國沒有建立一個大區域的充電系統,電子車現在只能作為城市內的交通工具; 其次德國製造電子車早已沒有了絕對性的領先技術,費用上更是貴的離譜; 再次,一個強調民主的國家,本來對各個創新都是絕對的抵觸,因為每項改革都必須讓人強行去掉對目前習慣性工具的依賴,而這樣每項政策性的決定都會帶來民眾的不滿,各個魔派上街遊行,以致創新改革的擱淺。然而德國化工市場還沒有面臨到非改不可的瓶頸。以拜爾製藥為首的化工企業甚至要收購Monsanto這樣美國的農業生物領域巨無霸而擴大市場的佔有率,所以我堅決的投向拜爾以及巴斯夫。

除此之外,我還在2017年初買入了德國郵政,因為他的分紅達到了6%,在零利率的宏觀前提下,股票分紅成為歐洲人新的"利息窗口"。當然,投資也需有得有失,N年前買入的德國女裝巨頭Gerry Weber,我被斬腰。服裝行業里的德國人還是太保守了,每天不是黑色就是白色,還強調每個襯衣都是Made in Germany,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奄奄一息了。

美國:

美國的市場真的是太大了,好的企業也太多了,白宮裡來了個商人特朗普,治國不行,搞企業還有一套。美國稅改可謂市場一大紅利,在此前提下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在17年漲幅約為40%。要知道這公司市值已經有526881 B美刀了。被喬布斯曾經咬了一口的白蘋果也在受惠,可是我個人感覺iPhone X沒有傳說中的革新,所以只能做了3段區間交易,拿了12%在iPhone X銷售數據發布後,離場。

總之2017年歐美市場我還是保守的取得了-2.57 %的alpha。個人總結如下,第一,歐美牛市早已長達8年,我覺得市場總歸有個頭。第二,高風險的股票我堅決不碰,例如特斯拉,阿里巴巴,亞馬遜,而這些股票正是2017年被爆炒的標的。

還是那句話,市場有風險,工資好難攢。

so,投資需謹慎。。。

推薦閱讀:

帶你讀《富爸爸窮爸爸》(1)
為什麼你存不到錢?
漁人碼頭理財-最新的理財遊戲
深扒裝逼利器:敞篷車
注意了,這些新變動將會影響你的社保、公積金!

TAG:個人投資 | 個人理財 | 股票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