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防艾
本人舊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無論你是男女老少、有錢沒錢、有權沒權,艾滋病是目前中國乃至全球每個公民面對的挑戰。懂得防護的的原理,善待自己和他人,從自我做起,才是有效的方法。不希望身邊出現新的感染者,更不希望他的感染是因為小組的活動組織不善造成的。
現在艾滋流行的情況是,群體內高比例的人感染HIV,長春本地幾年的新增都是在15-30%之間。算算這個群體的總數,不能不說這個上升趨勢很可怕和驚人。實際上人可以做到安全不感染艾滋的性接觸的難度很大,尤其是對那些邊緣人群和社會底層人群。看到英國流行病學家Elizabeth Pisani對同志人群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的解釋是:在重視治療而忽視預防的情況下,同志人群中帶病毒的人就會「殃及無辜」地傳染給其他的人。那些缺乏有關知識、缺乏家庭的情感支持、社會支持體系薄弱、年輕、性和情感經驗少、性壓抑、沒有體驗過染病痛苦的感受、自控能力弱、放棄生活的積極意義、衝動、易上癮醉酒、吸毒的人,更容易感染HIV。
各位在與他人在一起的時候是怎樣的?你希望能夠從他人那裡得到什麼?儘管很多人的回答是希望從他人那裡得到的是情感,但和愛一體的性需要是不可迴避的,親密的關係中的人與他人在一起的時候性愛的行為是不可以缺少的。目前艾滋病主要的傳播方式就是性行為,由於目前人們似乎知道艾滋病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很多人對艾滋充滿了恐懼感,因為感染後沒有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癒這種致命性的疾病,人們會感到人的生命的脆弱性。
但除了艾滋外,還有很多性病類型。想要做到不得性病和艾滋病,就要對性病(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d - STD)和艾滋病潛伏期、傳播途徑和防護方法都要了解。常見的性病有:淋病、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皰疹、梅毒、尖銳濕疣、肝炎、陰虱等。這裡要提到的是很多人忽視的肝炎,其中乙型、丙型和丁也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播,所以也屬於性病。各樣的疾病的詳細情況大家去查閱有關醫學書籍吧,很容易找到。但要提到如何防範各樣的性病,是不是了安全套就「安全」了呢?上次見到張北川老師,他提到的安全套的防病幾率是:「安全套90%防HIV,50%防STD」。就是說你和一個不知道對方身體情況的人有了性接觸,即使使用安全套,還有10%的可能感染艾滋,50%的可能感染其他的各樣性病。這也是很多人還覺得口交和接吻很安全的可怕之處。
所以首要的是懂得,但不是懂得了就做得到。很多人都有切身的體驗就是:我什麼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安全的性行為。這裡我們來從行為失控的機理、如何做到、感染後的處理幾方面來講。
1. 行為失控的深層機理
環境:居住地,伴侶的類型;認知:慾望、使用藥物或酒精的意圖;情緒這些因素與有保護措施或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有相關性。性伴侶固定;有較強的慾望進行無套性行為;更喜歡刺激的性生活;深深地被對方吸引;情緒好;雙方交流很少;對安全套的使用知識了解較少,這些情況下都更可能發生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但性興奮水平與最後採用哪種類型的性行為無關。如果你想在性行為中使用藥物或酒精會使你的行為難於控制。性行為是情緒性的,難於理性的考慮到安全。
有人會進行自我辯護解釋自己不會有問題。他相信發生性行為的時候不射精;其次,相信對方絕對忠誠。女性描述了她們在像伴侶建議使用安全措施時是多麼的困難,其中的原因包括不想傷害對方的感情。
有人已經懂得了相應的知識。但是不是感覺自己懂得就是做不到安全的性行為呢?這是因為認知道的艾滋風險和性行為的變化無關(1987 特莫肖克,《健康心理學》人民郵電出版社P308)。知識、態度、行為之間的關係複雜。所以,促進安全性行為比單純補充知識複雜得多。
提一下年輕人的易感性。年輕人認為自己有很強免疫力,一種相信自己能夠控制所處風險的感知。雖然可以承認風險性,但卻拒絕考慮這些問題。他們否認風險性,合理化自己的性行為:「這不會對我造成什麼影響」。有些模型認為安全套使用與易感性感知和感到處於HIV風險中有相關性。因為個體感到更多的恐懼以致產生對這種疾病的否認,認為自己感染的幾率較低,反映的就是這種否認。年輕人25%在婚前感染過性病。年輕人因為沒有過切膚之痛,當時的快樂讓個人無法意識到危險,也就沒有規範和責任。所以這裡也要提醒那些過來人,要善待和保護年輕人。很多年輕人的感染是因為沒有碰到 「好人」(一個負責愛護對方的老手)。
再提一下老年人的易感性。因為人到了老年,會有未完成的情感糾結,也沒有規範和責任,因不了解個人的易感性(不會發生在我身上),自己的行為會失控。
有人因為聽到艾滋的致命後果,而變得恐慌,採取了壓抑自己的性慾望的做法。但控制壓抑的後果反而是無力自控和性驅力強力的反彈。
最讓人痛心的是有人會變得無畏,低自尊造成的放縱,抑鬱導致的無法自控。這裡是不是有無意識自殺和殺人,是不是有一個集體自殺和殺人的共謀?我是替那些在浴池裡面躺著的人難過,不知他們怎麼了,一天下來,就可以感染各樣的病毒了。在浴池裡面不保護自己的人快樂么?他們的心底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想找到他們心底的另一個側面,他們是如何被社會遺棄,如何放棄了自尊,如何走向了這個世界的盡頭,而到了另一個世界的。我覺得問題的根源出在了社會對於我們的遺棄,使得很多人無法具有自我價值感,只能通過縱慾和被折磨來使自己的焦慮減輕。以前沒有艾滋,現在這個病毒卻無形的推他們走向了絕路。到了今天,還有人不知艾滋二字么?但艾滋的出現並沒有讓大家覺得恐懼,反而是讓很多人發現自己可以利用艾滋來不自覺的死亡,很好的方法啊。這是一場有意無意的集體自殺么?從直覺上,覺得是一場集體無意識的共謀,相約的快點走完痛苦孤單的人生旅程。大家彼此纏繞著,在黑漆漆的空間,把致命的病毒注入彼此的身體。然後找個安靜的地方,讓自己死去?
2. 如何做到
1) 自願諮詢檢測(VCT),作為每個當代人都需要學會並要懂得的一個詞。除了檢測外還要去和疾病控制中心的有關人員諮詢防控的細節。只檢測不諮詢,對於防艾是無效的。否則就是這次無問題,也許下次就有問題了,這樣的例子看到很多了,連續參加三次國家項目的流調檢測,頭兩次無事,第三次卻成了陽性感染者,這麼玩命的事情怎麼就不動腦呢?還非但需要我替你哭兩嗓子嗎?
2) 自己需求和動機相連。你想好你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么?你能預測到你行為的後果么?你能承擔相應的風險和責任嗎?
3) 自我效能感是你自己能感到自己可以做到嗎?你可以在可以預感到性行為發生之前去購買和準備的防護工具嗎?你可以確保自己使用安全套嗎?你可以建議他人使用安全套嗎?所有這些過程中,你的自信程度如何?
4) 你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嗎?安全套的使用是一個習慣行為,安全性行為是一個長期的行為,需要人們下決心養成在無法彼此進行VCT之時要使用安全套的習慣。
5) 在考慮一下社會背景。這裡包括了性實踐規範、性別角色與刻板印象,疾病的作用以及性行為的理論。要有規範的信念:從交往關係和廣泛的社會領域出發,要重視以規範的信念形式呈現的社會認知的重要作用。
6) 與對方的互動和溝通是最重要的。看到了這裡讀者可以認識到了解性伴的重要性。性行為是相互作用的,其中包括了協商。性是個體間的相互作用—人際關係背景:同伴準則、伴侶規範和伴侶支持。伴侶合作的重要性:持續時間、親密程度、溝通質量、地位(臨時還是穩定),物質濫用以及自發性。權威關係早就並限制了雙方的選擇和決定。特殊群體缺乏自己的規範和價值觀,對於浪漫、愛、信任、的誤解,缺乏責任承諾、義務,不平等、缺乏經驗和絕望會導致他們不使用安全套,儘管他們知道這樣做比較危險。
我們來考慮下碰到喜歡的人的時候如何做:a. 性?要和他發生性行為嗎?什麼時間、地點合適?b. 情?考慮好發生性關係對於你們的情感發展模式是有利還是相反?c. 綜合彼此的心理特點:性格、情緒、認知、行為等等;d. 什麼是規範和責任?e. 互相的承諾和兩方的協議,強調個人的責任感和選擇。
有關的心理學家為我們準備了六種策略:拒絕行為;直接要求;教育;關係概念化;風險信息;使用詭計。防艾要從購買套、使用套的協商、使用安全套做起。通過教學宣傳;參與者可以進行角色扮演;模仿與練習。通過改變認知,使個體為行動做好準備,鼓勵他們對從觀念到行為的轉變過程的不同方面進行實踐。把個人信念融入個體相互作用中考慮的需要。
3. 感染後的處理
要去VCT前,會猶豫,因為檢測簡直就像一次死刑的審判。所以可以抉擇下:感染了或20年,還是任由自己在3-5年內發病死亡。當然還有的可能性就是你沒有問題。如果感染了,要配合CDC建立自己的檔案進行治療。目前的醫學水平來看,從感染到用藥物控制,一個人可以維持20年的生命。而20年後,醫學水平肯定可以進一步延長艾滋病人的生命,甚至可以找到治好艾滋的藥物和方法。
4. 接納身邊的感染者。
得了艾滋的問題在於社會的歧視和妖魔化。艾滋只是一種疾病。但社會因為對於死亡的恐懼,加上無知、偏見和冷漠,賦予了艾滋可怕的暗示。艾滋並不通過日常的生活,如吃飯,游泳,握手擁抱而傳染,恰恰相反,如果不是通過特定的高危方式,艾滋的傳染能力是很弱的,甚至都無法和肝炎比較。強烈的呼籲大家接受身邊的感染者,和以前一樣像朋友和親人一樣接納、保護、理解和幫助感染者。
推薦閱讀:
※今日推薦:5.25-7.17(網路)0-6歲親子「性」商工作坊
※每年4000名中國留學生在海外墮胎:中美性教育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發現女兒開始不喜歡自己的性別後,父母應該如何引導?
※如何對 17 歲的女生進行性教育?
※感染HIV後身體會有感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