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音樂7.0:做減法,更是做乘法

3月26日上午,一則《蝦米音樂:終於做了這個決定》的酷炫H5刷屏朋友圈。點開後發現,原來是蝦米音樂7.0版本正式上線了。

相對之前的漸進式迭代,這次蝦米音樂的版本升級可以說是近年來變化最大的,無論是界面交互、頻道設置還是特色功能、用戶體驗等方面,都可以說是可圈可點,也贏得了眾多用戶的喜愛。

經歷殘酷的行業洗牌後,市場格局初定,音樂行業也進入了版權共享的後版權時代。扛過了版權戰,熬過了人事變動,成立於2008年的蝦米音樂如今也進入了第10個年頭後,而現在或許是它重新出發的最好時機。

01

做減法,更是做乘法

作為一款以審美和專業著稱的音樂播放器,蝦米音樂此次的改版最大的亮點就是化繁為簡,突出重點。

打開播放器,首頁分為「樂庫、推薦、趴間、看點」四大欄目,一方面讓首頁邏輯層次更清晰,減少用戶記憶負擔;另一方面大大減少了單個頁面的承載內容,一掃早前版本「滿屏都是字」的密集感。新版本也通過「去線條、去色塊、去裝飾」的方式,最大程度保證視覺上的統一;同時,還放大了字體和圖片,更易於打造沉浸式的操作體驗。

作為啟動APP後的主頁面,發現頁的四大欄目也有著明確的定位:「樂庫」突出了曲庫分類的專業優勢,提煉了「1000+曲庫流派、70萬+藝人和2000萬+場景·心情」的二級入口供用戶選擇;「推薦」作為音視頻形態內容的集合,包括「每日30首」「AI電台」「新歌新碟」「排行榜」等版塊,其中特別設立了針對原創音樂的「原創·尋光」版塊;「趴間」欄目作為蝦米音樂獨有的功能,類似線上的音樂趴,進入趴間的每個用戶都可以搶DJ位置上台放歌;「看點」欄目則是原先「蝦米頭條」的升級,包括音樂專欄和視頻等內容,主打泛娛樂內容。

而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AI電台」,被視為此次蝦米7.0版本的最大亮點。目前最新版的「AI電台」版塊,將過去的「猜你喜歡」、「聽見不同」、「隨心聽」,統一融合進入「AI電台」模塊當中。還有探樂實驗室里圖片配樂、趴間人機PK等黑科技入口,形成AI的整體產品矩陣。

不同於其他歌曲推薦功能,蝦米音樂的AI歌曲推薦模式能夠基於人工智慧演算法,綜合分析用戶的全網行為來判斷情緒狀態,然後根據用戶所處的場景和心情標籤為他推薦適合的音樂。通過收藏和不喜歡的反饋,AI電台還能夠捕捉並感知用戶在聽歌時的習慣、喜好,並變得更智能,有可能改變人與音樂之間的互動模式。

此外,新版本在優化駕駛模式之外,還新增了獨一無二的「親子模式」。蝦米用戶可以設置孩子生日,從0到12歲不同年齡段會顯示不同歌單內容。

一般來說,產品迭代也能體現平台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業務側重。此次蝦米音樂7.0在產品上大刀闊斧式地做減法,其實也是對於平台資源優勢的梳理,有利於明確產品定位和今後的發展重點。換句話,對於平台來說,表面上的做減法,從戰略層面來看更是做乘法。

02

蝦米音樂的變與不變

在蝦米音樂官網,是這麼介紹蝦米音樂的誕生的,「2006年的第一場雪,一群愛音樂的人在杭州的一家小咖啡屋開始了他們的追夢旅程。從一開始,他們就知道,這條路並不平坦,但是他們卻為之血脈賁張。」

官網也提到,最早蝦米網並不叫蝦米網,而是叫EMUMO,取的是EARN MUSIC&MONEY的意思。這大概也是當年那幾位年輕人的夢想:一是讓用戶能夠享受到好的音樂服務,二是讓音樂人能夠通過做音樂掙到錢。

從2013年2月6日蝦米音樂APP1.0以來各個版本的迭代過程,大概能梳理出蝦米音樂在產品打磨上的匠心。

1.0版本,蝦米音樂就首先推出了「藝人漫遊」功能,方便用戶點播相似藝人歌曲;

2.0版本,首推了基於演算法的推薦功能,實現了歌曲推薦的「千人千面」;

3.0版本,將2.0的演算法推薦運營到更多產品功能上,包括歌曲漫遊、藝人動態推送、猜你喜歡、風格電台,進行音樂個性化推薦;

4.0版本,推出省流量模式和24小時音樂收聽情景模式,解決「省流量」和「挑歌曲」兩大核心痛點;

5.0版本,重點推出「歌詞海報、橫屏卡帶、視障支持、看演出」等特色功能,新增音樂人創作筆記版本,兼具懷舊和實用功能;

6.0版本,主打音樂圖書館,推出主題專欄,強調社交交互。

每一次的版本升級,都做到了對原有優勢功能的延續,也不乏行業引領性的創新。可以說,從1.0到7.0,每次改版都始終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提供專業音樂服務。

而對於原創音樂人的扶持,也是蝦米音樂一直所在堅持的。蝦米音樂上線初期,其早期的「上傳分享——付費下載——版稅分成」機制,就是寄望於培養用戶的付費意識,也讓音樂人能從中得到收益;2013年7月,蝦米「音樂人平台」正式上線,允許獨立音樂人和獨立唱片公司在其上對正版音樂下載「自主定價」,推動音樂人獲得100%的收益;2014年7月,蝦米音樂率先啟動了國內獨創的首個集中扶植原創音樂人項目——「尋光計劃」,先後推出了西樓、邱比、程璧、鯨魚馬戲團等諸多優秀音樂人;2017年,蝦米音樂再次啟動了第二季「尋光計劃」,吸引了超過250萬用戶參與投票,入選了1473首作品,最終產生了十組專業與人氣雙高的年輕音樂人。

可以看到,此次版本升級的「推薦」專欄也重點突出了獨立音樂人最為看重的「尋光計劃」品牌。目前,平台已經聚集了超過3萬的優質音樂人,以及40萬獨立音樂作品,原創氛圍濃厚。

十年來,從盜版音樂橫行到正版化時代,產品功能、行業競爭一直在變,但蝦米音樂服務行業的初心卻沒變。

03

蝦米音樂將去向何處?

目前,在阿里音樂、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之間紛紛達成版權互授後,頭部音樂版權基本形成共享格局,在線音樂市場也進入了以拼體驗的後版權時代。這對於早年因為版權缺失而一度被質疑「商業模式成空中樓閣」的蝦米音樂來說,或許現在正是重新出發的最好時機。

為什麼這麼說?當三大唱片、滾石音樂、華研國際這樣的頭部存量版權被瓜分完後,作為增量版權的原創音樂必然成為各家所看重的,而伴隨文化消費的升級、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音樂消費也將藉助場景化深入到人們的生活。

據蝦米音樂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蝦米音樂除了幫助平台合作的獨立音樂人出版唱片,輔以專輯推廣、MV拍攝、巡演資助等一系列宣傳計劃,在阿里大文娛體系中的優酷、大麥網等助力加持下,蝦米音樂還將打通綜藝節目、LiveHouse和其他大型演出資源,對音樂人進行全方位的護航。

此外,背靠阿里巴巴集團強大的資源背景和電商生態鏈,建立粉絲、藝人和平台三方聯動的「線上+線下」音樂營銷模式和付費場景,也將助力蝦米不斷挖掘和塑造音樂IP的深層價值,探索音樂行業更良性的商業模式。

作者 | 范志輝

想了解更多音樂產業的行業分析,可以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音樂先聲(nakedmusic),交流、轉載及商務合作,煩請聯繫微信:vision_2753。


推薦閱讀:

少年,是時候出來了!蝦米音樂尋光計劃第二季即將啟動

TAG:蝦米音樂網 | 產品體驗 | 蝦米音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