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解一個方程都是在掙錢?
「當然是為了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解個方程,
為了出國時能說出老外自己都聽不懂的倒裝賓語從句,
為了在看到瑰麗景色的時候把「卧槽」說成「壯栽」。
從小身邊就能聽到很多關於上學意義何在的抱怨和不解,似乎以此撫慰自己那顆懷才不遇的心。
那我就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給出一個解釋,希望以後你可以告訴那些對此有疑惑的人:學校學的東西本身就具有直接的功利性價值,而且這種價值是完全可見的。
按照一般的思維發展理論,我們在青少年時期(12~18歲)處於形式運算思維階段(皮亞傑),在由經驗水平的半形象半抽象邏輯思維(即中二的思維方式)向理論型水平的抽象邏輯思維發展(高中二年級的主要思維方式),這個過程中固定模式的學校學習對其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通常更快進入形式運算思維的高級階段。
在此之後,進入成年早期(18-35歲),則逐漸以辯證邏輯思維(後形式思維)為主,可是在18-25歲期間大多數大學生還處於形式運算思維階段,他們的思維方式是相對單一的、非黑即白的,當現實情況複雜的時候此種思維就表現出局限性。
沒上中學的孩子的情況呢,調查表明他們的形式邏輯思維發展的不夠完善。但是在成年早期,他們反而比上大學的同學更早進入辯證邏輯思維階段(具有變通性和多維度考慮問題的能力),也更早發展出針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問題來了,我們學的數理人文、英語、政治等課程很少在今後的生活發揮作用,而且似乎還限制了我們思維的變通性,使我們思考問題時單一而局限,無法面對生活中複雜多變的實際問題。
思維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是形式辯證思維。這個階段是對複雜現實本質聯繫的對立統一的反映。
形式辯證思維的基礎,要求單一的形式運算思維的充分發展。所以一般只有完成高等教育的人才能發展出形式辯證思維。
而發展出形式辯證思維能夠在日後的工作中提升你的能力上限。
所以,雖然單一的思維模式會使你在剛出社會時暫時的吃虧,但考慮到長遠的發展,經歷這一階段是十分必要的。
我們往往會感覺身邊的同事和領導中那些高學歷的人在解決問題時的思維方式上與其他人有些不同,但又說不出個道理來。這就是原因。
實際上某種意義來說,你數學中所學的每一個公式,都對應了你在實際問題解決中通過演繹和推理提供的每一條思路。英語中所學的每一個語法,也對應了你在現實交流中表達和理解的語義規範化和形式多樣化。
所以畢業後的你在工作中的思維方式會優於沒有發展出形式辯證思維或者形式辯證思維較弱的人,這一點能夠使你在工作中所能發揮的能力產生質的飛躍。
一句話總結,你可以不刷副本直接進入下一關,但如果你刷了這個副本撿了神器,之後的關卡都好過了。
上學還有另一方面的作用,即自我同一性的逐序完成。
學校的環境十分適合自我同一性的延緩。學校的經歷讓你用單一的方式認識世界,也讓你能夠產生較為單一的自我概念,這固然是狹隘的,但這種狹隘可以保護你在認識深化的過程中不被複雜性擊潰,由此可以延緩償付期,並在縱向的一生中逐步建立生命的連續性。
而經歷自我同一性的延緩對於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意識形態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避免自我同一性擴散和早閉的替代階段。
自我同一性逐序完成使你在日後步入社會有充分的自我監督和自我調節能力。
未完成學業的孩子大多不經歷延緩,而是直接進入同一性的完成。他們普遍缺乏的可能是一種對於自己人生的宏觀規劃。
我休學兩年間和很多沒上過高中的同齡夥伴打過交道,認為他們與我在學校同學所表現出的最大差異就在於他們缺乏對於事物中形而上的普遍真理的信念,因而不能認識到潛在的規律和聯繫,無法有意識地去建構有序的生活。
說了這麼多,我們來看看30-40歲本科畢業生和高中以下學歷者的年薪統計分布。
由圖可知低學歷者分布更廣(σ更大),其年薪1000萬以上的人數比例高於高學歷的人。看來那些超級富豪大多沒上過學的情況並非偶然。
高學歷者分布更集中,平均收入水平遠高於低學歷者(μ更大)。
在結合穩定性和整體水平兩個指標去評價學歷與收入的關係時,就能明白為什麼大人們都勸我們好好讀書了。
推薦閱讀:
※[Crash Course ]哲學筆記(37/46集)
※*一些關於《哲學是什麼》的解釋·上篇
※哲學的誕生
※論韋伯的「理解」(讀書筆記)
※還原耶穌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