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拓展用戶畫像標籤才能更貼近業務應用?

說到用戶畫像,大家都或多或少有些耳聞,對用戶畫像,普遍認知上有:User Profile(用戶肖像)和User Persona(用戶角色)兩種定義。

今天,我們除了從以上兩方面談用戶畫像,還會提到其他三個方面:用戶資源、用戶能力及用戶價值感。為什麼要談到這三個方面,他們與用戶畫像其他兩個方面有什麼聯繫?知道這些對我們了解客戶,認知客戶,服務客戶有什麼幫助?

用戶肖像

User Profile(用戶肖像),即對某個特定用戶進行描述,例如:王大嬸今年46,女,戶口上海,家中有22歲兒子,現在是一家服裝廠的員工...以上等等即用戶肖像,亦可理解為用戶標籤。

用戶肖像即對人物的刻畫,就好比作畫需要描出眼睛、鼻樑、嘴、頭髮、身體...一個鮮活的人物才能浮現在你的眼前。用戶肖像的作用就在於帶大家認識這個人的全貌,這個人物長什麼樣子?大概年齡?性別?從著裝上看,他大概什麼身份地位?

用戶角色

User Persona(用戶角色),即對某類特定人群定義。

先說說什麼是角色?生活中,角色隨處可見,「父親」、「母親」、「妻子」、「孩子」、「老師」、「學生」都是最常見的角色化定義。作為「父母」這一角色,要承擔起撫養孩子、教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甚至在當前,有的父母還需要負責操辦孩子娶媳婦、買房子等等傳統意義上的責任和義務,否則會受到周圍人的指責。這些責任和義務是什麼?這些指責又是什麼?其實,這就是法律和傳統風俗習慣賦予「父母」這一角色的職責。我們通常說的「父母」就應該怎樣怎樣,「老師」就應該怎樣怎樣...說的就是「父母」和「老師」這些角色所被賦予的內容。顯然,只有在定義好這些角色後,我們才能明晰自己的職責所在,社會也才能正常運轉。按此推演,「用戶角色」即對於具有類似特徵的用戶群進行角色劃分,這種劃分的方式可以是人口屬性,例如年齡在60歲以上、職業為軍人的老幹部,也可以是興趣偏好,例如30歲女,喜歡時尚、投資基金、股票並獲得高收益白股精。以上的「老幹部」、「白股精」都可以理解為用戶角色。

因此,用戶肖像與用戶角色是不同的。用戶角色更側重於在這個人物畫像刻畫出來以後...他周圍的事物和他之間形成的關係場。比如同樣還是這位46歲何女士,同樣的眼睛、鼻樑、嘴、頭髮、身體...不同的是,在何女士家裡,她可能是男人的妻子、是孩子的母親。作為母親,她有愛和被愛的需求。而在工作單位,她又是一位勤懇踏實的骨幹。作為骨幹,她有需要和被需要的需求。

用戶資源、用戶能力及用戶存在感

在看完梁寧《梁寧?產品思維30講》後,對用戶畫像有了更深刻認識。梁寧在她的課上對角色這一詞進行了非常深刻的解釋,並在之後從5個層面剖析了如何更準確的認清用戶,這5個層面分別是:感知層、角色層、資源層、能力層和存在感。其中,感知層好比上述所說的用戶肖像,角色層好比上述所提到的用戶角色,目前,行業中普遍認同用戶畫像還是停留在這兩個層面上,但是梁寧還繼續說到後面3個關鍵的層次,資源層、能力和存在感。引用梁寧所舉關於相親的例子:第一次相親的時候,雙方第一眼就是最表層-感知層。比如,年齡、外貌、著裝、談吐等,諸如此類的東西在見面1分鐘內大概就能初步認知的內容。同樣,當一位用戶使用我們的產品時,他就在與我們發生第一次交互,第一次的印象往往是重要的,他決定了用戶是否願意進一步「交往」,是否願意了解我們的產品,是否願意我們的產品為之服務。

而相親呢?最終目的並非僅為產生好感,而是為了建立更為長久的關係。這就要進行第二次或更多次的互動。比如第一次相親成功後,雙方互留了微信號或QQ號,接著,就有進一步了解了。

這樣的模式絕對是最最常見的開場白,也是最直接了解對方的對話模式。通過對話更清楚的了解對方的角色、資源,知道男方是個富二代,穩定收入,有房貴族。

現在社會,說結婚很現實,這裡的「現實」其實就是角色層和資源層條件達不到要求從而遭到拒絕的說法。如果雙方對各自的條件都滿意或者尚可接受時,下一步就到建立更深層的關係。也有的女方可能會說:我不在乎現在的條件寒磣些,關鍵還是看男方個人能力和他是不是和我情投意合。這裡說的「個人能力」和「情投意合」就是「能力層」、「存在感」的體現。相親至此,完全在個人,與其他外界力量就沒有太多關係了。

綜上所述,如果想快速定位一個人,可以從這5個方面觀察:

  • 感知層,即人的外在皮囊;
  • 角色層,即人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如何?他會以怎樣的方式與外界相處?他的立場?出發點?
  • 資源層,即人的先天條件和人在社會的關係網如何?
  • 能力層,即人在社會中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
  • 存在感,即這個人為什麼生存,為了酒足飯飽還是為了自身尊嚴?為了個人利益還是為了服務更多的人?什麼事情能夠讓他得到滿足並樂此不疲?

以此推演,要定位一個用戶,如果能從這5個維度出發,就不擔心用戶畫像沒有價值。

  • 用戶肖像-了解用戶是什麼?
  • 用戶角色-了解用戶屬於哪一類群體?如何滿足這一類群體的需求?如:經濟家庭主婦或富太太。
  • 用戶資源-了解用戶是什麼樣的人?他周邊的朋友圈?是否有影響力?
  • 用戶能力-了解用戶運用產品的能力?購買潛力?
  • 用戶存在感-用戶為什麼要用這個產品,這個產品是讓盈利?是否讓他擴充人脈?是否能讓他體現價值並與他人分享價值?榮譽感?

從以上幾個方面去刻畫用戶,並根據不同類型和條件的用戶做不同的策略,那麼,就能快速了解用戶需求,響應用戶需求。

下面用財經類網站舉例,如何從5個維度去構建用戶畫像?

用戶肖像

用戶角色

用戶資源、能力

用戶存在感

結束前,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你所構建的畫像標籤有沒有觸及到上述所說的5個層級?如果有,可否舉例?

你覺得這哪個層級對實際應用最有幫助?

最後,用戶畫像不僅僅是做標籤,但科學構建標籤是第一步,接下來......

我們很快會發現問題:1. 用戶畫像體系的標籤很多,幾百甚至上千個?這些指標往往聚集在客觀的表層,如年齡、性別、地域、購買金額等,標籤有了但業務不知如何下手?

2. 業務部門逐漸使用畫像標籤,也提出標籤需求,沒有標準判斷需求的科學合理性,增加無效工作量。

3. 一味創造標籤,沒有對標籤的作用進行評估,最終導致標籤體系膨脹,最後無奈放棄標籤,這其中很可能放棄掉一些真正有意義的標籤。

留個尾巴,希望大家能幫忙回答。

你所在的公司有用戶畫像應用嗎?你們是如何利用用戶畫像的?如果你是應用方,你希望可以拿到哪方面畫像標籤?你們會對標籤有效性進行評估嗎?


推薦閱讀:

為了讓你用著舒服,設計師想到頭都炸了 #034
交互水深 08 | 列表設計,不止是控制慾望的遊戲
寫給產品經理和設計師的用戶體驗知識4(大結局)
最主要的≠最重要的
玩 High API 系列好文(一):智能客服、釘釘Ding功能、智能雲相冊、快速實現身份驗證

TAG:用戶畫像 | 用戶研究 | 用戶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