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名建築師 —— 空間體驗感
空間是一種感覺!
——題記
大家好!我是阿旭 —— 建築師黑人阿旭!
今天是專欄第三篇—— 如何成為一名建築師之空間體驗感!
結束了春節的觥籌交錯,開始了職業的朝九晚五,回歸到正常的作息時間中,晚上閑來無事,手捧一杯花茶,翻開身邊許久未看的《余光中散文》,一股暖意湧上心頭,那種感覺彷彿是多年不見的朋友,當你轉過身,他依舊在那裡,不爭不搶,不緊不慢,然後開啟一次心靈之旅。
手指滑落在「096」頁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題名頓覺意味無窮,飲一口茶,開始閱讀起來,文中講述了余光中老先生從小到大對火車的情感,對比了之前和現在的交通方式,以記憶般的鄉愁來收尾,起到畫龍點睛之筆,有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
文章中有這麼一些文字讓我思考良久,也因為這些文字誕生了這篇文章,這段話是:
鄉居的少年那麼神往於火車,
大概是因為它雄偉而修長,軒昂的車頭一聲高嘯,一節節的車廂鏗鏗跟進,那氣派真是懾人。至於輪軌相擊枕木相應的節奏,初則鏗鏘而慷慨,繼則單調而催眠,也另有一番情韻。
過橋時俯瞰深谷,真若下臨無地,躡虛而行,一顆心,也忐忐忑忑呆在半空。黑暗迎面撞來,當頭罩下,一點準備也沒有,那是過山洞。驚魂未定,
兩壁的回聲轟動不絕,你已經愈陷愈深,衝進山嶽的盲腸里去了。光明在山的那一頭迎你,先是一片幽昧的微熹,遲疑不決,驀地天光豁然開朗,黑洞把你吐回給白晝。這一連串的經驗,從驚到喜,
中間還帶著不安和神秘,歷時雖短而印象很深。
空間體驗感
這段話從文字上可以說是對心理描寫的典範,把感覺描述的出神入化,從進入山洞到出來,給人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那麼這立刻讓我聯想到建築的「空間體驗感"。
什麼是空間?當你問建築師這個問題時,很多時候,他們無法回答你,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但我覺得可以這麼去想:
當你進入一座建築的那一刻起,你的整個感官已經被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 : 你看到這個建築;你聽到發生在這個建築里的聲音;你聞到這個建築里的味道;你觸摸到這個建築的材質;如果此時你手裡握著一個香草冰淇淋,那麼你就品嘗到發生在這個建築里的「味道」;這是我們身體上的感受,能夠實際感受到的感覺,那麼在心理層面上,你可能感覺到開心,可能感覺到悲傷,可能感覺到舒服,也可能感覺到緊張;這是發生在同一維度發生的身心體驗。若此時再加上「時間」這一維度,那麼你可能會想到過去,想到未來,這就超過了建築本身帶給人的影響了,這是一種「穿越」的複雜感覺和體驗。
也就是說,建築是一種空間體驗感!
美秀美術館之體驗感
在這裡,忽然想到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美秀美術館就是對「空間體驗感」的最好詮釋。
(貝聿銘,享譽世界的華人建築大師,也是我很敬愛的一位建築師,他的作品有著鮮明的特色,純粹的建築幾何體塊創造出高貴的建築空間,基本上後期的公共建築設計項目每一個都堪稱經典,在此不贅述,詳情請看:貝聿銘最全圖集)
美秀美術館 (Miho Museum), 是位於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的私立美術館。當貝聿銘第一次到這個地方時,就很感動地表白:「這就是桃花源。」因此在環境和氛圍的營造上,運用了獨具匠心的「引人入勝」手法,讓參觀者印象深刻。為了達到想要的效果,還專門建造了隧道和直通館址的公路。
這裡是陶淵明《桃花源》里的描述:
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在這裡展現的是在建築設計時對空間體驗感的一種思考,而這一部分也只是整個流程中的一個小分支,當然,在現在的設計中,有時無法統籌這麼大的用地範圍或者足夠的預算去營造我們想要的感覺,不過,作為一名職業建築師,在設計出滿足客戶要求的設計時,也應該在自己的專業範圍內去考慮這些問題,為客戶帶來增值體驗,相信我,你的回報絕對配得上你的思考和專註!
結語
空間體驗感決定著空間品質!
建築師黑人阿旭
2018/2/25
於深圳蛇口太子灣
往期作品
2016
不開玩笑,他邊騎邊畫千餘里 | 手繪復興 × 張旭2017
建築師黑人阿旭:3座城市,12幢建築,336個小時!一位準建築師的獨自越南建築之旅是怎樣一種體驗?
2018
建築師黑人阿旭:如何成為一名建築師 —— 緒論建築師黑人阿旭:如何成為一名建築師 —— 建築師思維
推薦閱讀:
※柯布、多西和印度的1951
※清水混凝土其實是什麼?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建築為什麼出名?
※關於建築的真善美
※廈門建築散記
※【海國游志】林肯大教堂:曾經的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