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陣戰術圖解

過年了,聊下中國古代陣型轉換好了。

很多所謂的研究者說,鴛鴦陣是特意應對倭寇的日本刀的,而且是近現代樣式的日本刀的。鑒於篇幅有限,我們就不考慮幕末出現的新々刀,是如何在專業研究者那邊穿越三百年時空的了。實際上的古代戰場,雙方都是儘可能使用長桿武器,一寸長一寸強,鴛鴦陣也不例外,從設計者到改良者,並沒有考慮在影視片里學習古代戰爭的研究者們,津津樂道的單兵自衛武器是如何應對的。最早因為倭寇戰術和戰場環境,講大陣變小陣,率先使用狼筅的唐順之,對倭刀的應對僅僅是長槍比刀長,長槍所到而敵鋒刃不能及一筆帶過。

鴛鴦陣一開始即為克制長槍而出現的。《紀效新書》十八卷本卷十二短兵長用說中,已經明確交代了倭寇常用兵器及其長度——「彼之槍一丈七八尺」,並為此將原本長度只有「七八尺」的鏜鈀加長以應對倭寇的長槍——「凡鈀叉棍,俱要長一丈二尺,蓋短兵須長用,庶可入長槍。」並在之後特意註明藤牌手的標槍用途:「夫藤牌用標,非取以殺人,蓋彼以槍器持定,我牌無故不得進,故用標一擲,彼以顧標而動,我則乘勢而入;彼若不為標所動,則必為標所傷,我亦有隙可入。」其中也可以看出當年的倭寇所持的兵器,究竟是所謂古戰研究者們說的三百年後的新々刀,還是戚繼光本人親手記錄的以槍陣應對明軍——「彼以槍器持定」。

《紀效新書》十八卷本卷六比較武藝賞罰篇里,也可以清楚的看到真正演練中,應對倭寇的明軍是以長槍為作戰對象的:

比槍,先單槍試其手法、步法、身法、進退之法;復二槍對試,真正交鋒;

試狼筅,先令自使,看其身手、步法,次用槍對較

試釵鈀,先令自使,看其身手步法合一,復單人以長槍短刀對較;

一試藤牌,先令自舞,試其遮蔽活動之法。務要藏身不見,及雖藏閉,而目猶向外視敵,又能管腳下為妙。次以長槍對較,令牌持標一枝,近敵打去,乘彼顧搖,便抽刀殺進,使人不及反手為精。

從上面的校場演武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通篇而來,鴛鴦陣的所組成兵器:狼筅、長槍、鏜鈀、藤牌,均是應對長槍為演練目標,短刀僅為列陣在最後的鏜鈀手,在應對長槍之餘,簡單提了一下。

然而,最關鍵的鴛鴦隊整體戰術運用,是在挨牌校演中,全隊以鴛鴦陣進行操演:

試挨牌,每一人執牌面左,一人執狼筅面右,俱牌後遮嚴,分面立定。槍等雜藝,俱照鴛鴦陣立定。前設長槍一人為敵。俱鑼響坐定,聽吹孛羅起身,點鼓兩處俱進,擂鼓吹天鵝聲喇叭納喊一聲,敵兵執長槍,以槍高處戳入,牌身高起,閣槍頭上過,陣內長槍伸出殺敵,急復原伍次;敵兵長槍戳腳下,牌兵用牌坐落,陣內長槍出殺敵,急復原伍次;敵兵長槍由左戳進,期傷牌兵之臀,左面狼筅拿槍,長槍出殺,左面短兵即隨槍以出,防長槍進老,故短以救之,急收原伍次;敵槍戳右,欲傷右邊後二個槍手,牌兵即以右手所持腰刀砍其槍,右面長槍出殺,短兵隨出,同左邊之例雲。如賊亦有數人前來,則長牌當中只顧低頭執牌前進;左筅防左,右筅防右;左槍隨左筅出殺,右槍隨右筅出殺;左短兵防左槍進的老了救援,右短兵防右槍進的老了救援;藤牌乘二筅之勢,於筅中滾出,以殺為務。鳴金急復原伍。進止、闔辟、左右、前後,恁是如何廝殺,定不可亂了原伍。

從演練開始,敵方長槍手各攻擊方向和應對方式:

越過挨牌從上方刺入鴛鴦陣:長槍手挺槍高舉,越過挨牌防禦,從上往下刺擊,鴛鴦陣的應對方式,則為用盾牌架槍高舉,鴛鴦陣內長槍手藉此前出,刺擊敵方長槍手,之後退回原位;

從挨牌下方刺入鴛鴦陣:若長槍從盾牌下方刺入,盾牌手坐落,壓住敵方長槍,鴛鴦陣內長槍手藉此前出,刺擊敵方長槍手,之後退回原位;

從藤牌左側刺入:盾牌手不動,左側狼筅手拿槍,長槍手出槍刺擊敵方,鏜鈀手前出掩護長槍手,之後退回原位;

從藤牌右側刺入:右側盾牌手以短刀砍開長槍,右側長槍手前進刺擊敵方,鏜鈀手前出掩護長槍手,之後退回原位;

我們首先考慮鴛鴦隊列陣,鑒於十八卷本四庫本繪圖錯漏較多,現選用十四卷本中的小隊鴛鴦陣列陣,再參考《三省備邊圖記》中的狼筅長槍殺倭繪圖,以及藤牌手的《真正對敵勢》,加之人體模型、兵器長度,陣形空間,推衍鴛鴦陣對敵時的各兵器正常擺放位置。

《紀效新書》十四卷本鴛鴦陣圖

《三省備邊圖記》練兵平倭寇圖

《三省備邊圖記》安海平倭寇圖

《紀效新書》十八卷本 藤牌低平勢(真正對敵勢)

由上述資料,以及170cm標準人模高度,48cm肩寬,比例尺寸復原兵器,再根據《選練條格》,前後左右站位距離,調整各角度和持兵器姿態,在參考繪圖的情況下,以及空間運用上,個人與個人,各隊與各隊之間,不會造成兵器互相阻礙運用,鴛鴦陣3D陣形復原各角度圖如下,由於挨牌並未講明姿勢,下圖為參考藤牌跪姿(左、上)、立姿(右、下),鑒於操作,個人傾向挨牌手為立姿:

跪姿挨牌和立姿挨牌不同圖示

跪姿挨牌

立姿挨牌

藉由資料綜合,推衍兵書所描繪的各類攻擊角度及其因對方式,下圖挨牌為跪姿:

越過挨牌從上方刺入鴛鴦陣:

挺槍越過挨牌,刺入鴛鴦陣內

挨牌手格架,敵方長槍手攻擊高度已經越過狼筅手頭部。

長槍手前出,刺殺敵方長槍手。

從挨牌下方刺入鴛鴦陣:

敵方長槍手持槍從挨牌下方突刺;

挨牌格壓長槍,將槍頭坐地;

以上為跪姿挨牌,下兩圖為立姿挨牌,各綜合步驟刺入——下壓——反擊圖,除挨牌手為立姿外,其他與上文各圖相同:

上刺突入挨牌

下刺突入挨牌

從藤牌左側刺入(繪圖方向與兵書相反,為便觀察突刺方向上鴛鴦陣應對,兵書兵器方向向上,兵器方向向下以方便拖動模型方向,兵書左側即為下圖右側)

敵方長槍手透過筅槍枝杈,預備前突刺擊

狼筅手絞長槍並推槍舉高(兵模中該狼筅手狼筅已轉動角度),舉槍或壓槍或推開均可,為保證圖片觀看和後續大圖製作,此處選擇推高長槍。

長槍手前刺,鏜鈀手抵近掩護,以防止長槍失手,或敵方長槍手棄長槍,拔出短刀突刺。

從藤牌左側刺入

右側刺入與左側類似,該應對為《鴛鴦陣左右分變二伍之圖》,或者單伍之時方有文中所述應對空間。

現集合各類資料及文中因對,排列鴛鴦陣VS同人數長槍陣示意圖

以雙藤牌為例,以兵書中描述的格槍上抬、壓槍、拿槍和狼筅本身結構而言,盾牌和狼筅的主要作用,用一個通俗的話來說,叫做推矛,如下圖所示。

燕尾型挨牌的V型凹槽;藤牌的中間高四周低、邊緣凸起;以及狼筅的枝杈,在實際面對長槍時,非常容易造成上圖所示的推矛現象。但是燕尾牌很窄,藤牌圓形四周有空隙,狼筅的枝杈向前而非向後,有足夠的空間給予身後長槍手出槍。無論是盾牌的舉槍、下壓,還是狼筅的絞槍之後舉上、壓下還是向左右推開,均給長槍手製造了殺敵的機會。鴛鴦陣的V型陣列,也使得以橫陣和方陣為主的部分後排槍手無法攻擊到對方。鴛鴦陣大量使用盾牌和枝杈的狼筅鏜鈀,限制了敵方槍手的攻擊範圍,並很容易造成兵器被控。

作為控場核心的狼筅,對體力要求較高,因此在選人上特意強調了「年力健大老成」,穩重而力氣大。鴛鴦陣從運作上遠較純槍陣複雜,在陣形使用上極為靈活,在其優點的背後,是訓練、後勤上的高要求。伍長和隊長階這種最為低級的軍官,都需要指揮四類長短不同樣式各異的兵器作戰,沒有長期嚴格的訓練和可靠的後勤保障,以及良好的人才選拔制度,鴛鴦陣是不可能被成功運用的。

陣形戰術除開依託戰場環境以外,相關的各項日常訓練、後勤保障、人才選拔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鴛鴦陣在明代成功運用,除開戚繼光本人的才能,離不開明代中國強大的物資和人員支持。與鴛鴦陣長期作戰的倭寇,以及手把手從教師到兵書給予支持的李氏朝鮮,均無法學習明軍運作相同的鴛鴦陣戰術,這與其日常訓練、後勤保障、人才選拔等方面,相較於明朝的絕對劣勢是分不開的。

推薦閱讀:

明朝明明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
故宮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樂麒說歷史 | 明朝與倭寇的戰爭(2) ——俞龍戚虎
蘇聯承若歸還中國領土,是翻譯錯了?還是蘇聯的一種政治策略?

TAG:中國歷史 | 中國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