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野京子看15-18世紀的西洋繪畫發展

——標題圖片為米勒(1814-1875)的《晚鐘》

剛剛看完了日本作家中野京子的《膽小別看畫》系列以及《在生命的盡頭,他們畫了什麼》,驚異於作者對於名畫技巧性的解讀,背後畫家豐富的經歷,以及映射出的社會發展。所以特來就15-18世紀歐洲繪畫的發展談一談自己的一點感悟。

我覺得令我感悟最深的一點就是:這段時期內繪畫的發展史其實是一部自由與民主崛起的歷史。

先想像一下這樣一個故事。

你出生在15世紀法國鄉下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你和你的父母,還有幾乎所有的村民都目不識丁,每天的日常就是起早貪黑的務農。你的父母可能在你十多歲的時候開始給你物色同村的另外一個女孩子,你們的結合和無數平凡的普通人家一樣。你的妻子會給你生十多個孩子,其中有一半會在很小的時候就死去。似乎你們全部的生活就只有順應農時的每天想著田地里的小麥還有餓肚子哭泣的孩子。你沒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因為你身邊所有人都過著跟你一樣的生活。

但是突然有一天,黑死病(鼠疫)突然在你所在的村子肆虐起來,當然你並不知道這種病的名字。但是你看到很多村民感染,喉嚨種的很大,不能再出去務農,只能拖著身子最後在床上痛苦的死去。感染的人越來越多,村子人口銳減,你的妻子和所有的孩子也都在災難中去世。直到有一天,你發現自己也開始頭痛腦熱,你覺得自己也會馬上死去。這個時候,村子裡僅剩下的十幾個村民商量著一起去尼德蘭(現荷蘭)的首都安特衛普,因為那裡的教堂里有牧師和大夫可以治療這種病。於是你們聯合臨近村子活下來的人,懷著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走出村子,踏上一條絕望的路。

你們跋山涉水的走,渴了就喝河裡的水,餓了就吃一點隨身帶的乾糧。風餐露宿一路向安特衛普前進,一路上你們看到無數的人也都在向著同一個地方走著,或帶著已經潰爛的嘴角,或帶著已經病入膏肓的孩子。隨時有人會倒下死去,你的同伴也有一多半死在了路上。然而你也沒辦法停下來幫他們入土,只能繼續拖著病的越來越嚴重的身體,朝著你心中那個能給所有人治好病,無所不能的神聖地方前進。

越來越靠近教堂了,你的雙腿已經不能再動,並且開始不時的咳血。同行村子裡的人只剩下你一個,你只能爬著前進。你覺得馬上就要到了,已經可以聽到教堂的鐘聲了,你充滿希望,但是氣息也越來越弱。終於你到達了教堂門口,你今生第一次見到如此厚重高大,有著繁複花紋的大門。你已經無力叩開它,只能在門口似有似無的呻吟著,身邊是零零星星的有幾個跟你一樣的求救的人。這時候,教堂的門伴隨著嘎吱的聲音緩緩的打開,你用盡最後一點力氣爬進去,裡面很暗,沒有光,只有幾株零星的蠟燭散落在角落裡,突然的黑暗讓你什麼都看不見,身體的痛苦已經弱了下去,你覺得自己已經死去了,但是隨著大門打開,外面的光線照射進了教堂里,抬起頭,看到這樣一幅畫面:

拉斐爾(1483-1520),基督顯聖

那一刻你的心情如何?

當我自己代入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看到了這幅畫,心中想到的只有被救贖,以及面對神聖時的震撼。

當然這個故事時杜撰的,而且這幅拉斐爾的基督顯聖雖然是宗教壁畫,但是出現的時間也不在15世紀。這個故事的意義在於,在媒體語言文字如此發達的今天,我的感受尚且如此強烈。更不要說對500年前,文字還未普及的普通百姓了,他們面臨著苦難,短暫,被教會支配的一生。面對苦難,心中的這份神聖感可以說是心靈唯一的安慰。

中世紀的教會掌握著權力,文字以及人們的信仰。所以那段時間被稱為「黑暗的中世紀」。底層人民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極其困頓潦倒。而那個時期的畫兒也多以宗教繪畫為主。而後文字普及開來,加上王權的力量增強,曾經政教合一的局面被打破,而教會的力量漸微。而後到了18世紀,開始爆發民主運動,雖然經歷了像是拿破崙王朝復辟,但是總體在民主運動的過程中,王權的勢力也逐漸下降,在19世紀開始,歐洲各國也開始走向共和制度,也就是我們現代的民主制度的起源。

畫家的筆總是反映著時代的思潮。

從中世紀結束之後,繪畫歷史就開始有了我們總聽到的「文藝復興」「風格主義」「巴洛克」等眾多藝術風格接連出現,與19世紀經歷了印象派之後最終形成了現在這種混亂的局面,這便是西洋繪畫史的發展趨勢。而繪畫主題的變遷,也經歷了宗教畫(基督教,希臘與羅馬神話)——王權畫(王室成員)——到風俗畫(市井生活與鄉村風景)的轉變。那麼這些不同的藝術風格都有什麼特點,以及為什麼會在特定的時代產生那樣風格的作品?我僅就自己所看到的寫一點感悟,並不權威,歡迎指正。

首先擺一張關聯畫家及風格的年表。

來自於中野京子主編的《漫畫西洋美術史》整理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每一個風格之間並不是嚴格按照年份與其特點分開並銜接的,只是因為這段時期的畫作會有共同的特點。當我們以一個專有名詞命名一個時代時,並不代表同時期不存在其他風格的作品。就比如風俗畫開始流行是18世紀的事情,但是並不代表更早的歷史裡就沒有風俗畫的出現,只是因為這段時間,中產階級以及普通百姓成為了購買畫作的主流,所以很多畫家會畫一些描述他們生活的市井畫來賣。

文藝復興時期(15世紀中期到16世紀中期)

同時期的著名畫家出了我們熟知的「文藝復興三傑」之外,還有像波提切利,提香等等。這段時期終於結束了教會長期的統治。之前的中世紀,只有以教化為目的的宗教畫遍布各個地方。而畫中的耶穌和使徒們必須保持嚴肅的神情,瑪利亞也必須保持一副悲傷的低頭向下看的模樣。

這個時期的人們認為靈魂是重要的,而肉體是卑微的,只有忍受了現世苦難的人才可以去天堂。隨著中世紀的消亡,文藝復興時期逐漸形成了一種於這種「消極」的教義不同的更為「積極」的價值觀。即肉體也是由神創造出來的,人們可以享受現世。於是就有了被稱為文藝復興的人類解放運動。這個時期的作品中強調飽滿,健康的人體。模仿神的神態的人體被理想化,原本古板的聖人們也被賦予了人類情感。從下面的幾個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例子中可以看出來,隨著文藝復興的興起,耶穌開始流露出痛苦的表情,瑪利亞也成為所有人心中的慈母。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1485左右)

通過中間的維納斯,左邊西風之神澤菲羅斯與妻子芙洛拉前來慶祝,以及畫面右側時序女神霍利為維納斯披上斗篷的動作,作者想表現出「豐饒」「美麗」「浪漫」的裸體。

拉斐爾,椅中聖母(1514年左右)

以及大家很熟悉的椅中聖母。

提香,劫奪歐羅巴(1560年左右)

文藝復興後期的提香開始大膽的使用激情的紅色,並且更多的展現充滿肉慾的身體(這點被一些評論家所詬病)。這幅畫講述的是變成一頭白色公牛的宙斯掠奪了美麗的歐羅巴,並帶著她在歐洲各地遊盪的故事。

風格主義(時間較短,大約在16世紀後期)

風格主義誕生於文藝復興後期到巴洛克藝術風格的過渡期,備受知識階層的青睞。風格主義有一個種嫉妒技巧,矯飾的傾向,並以人體極度的扭曲,故意激烈化的動作和姿態,以及伴隨的強烈的色彩和非現實性為特徵。其實從文藝復興晚期的提香就可以看得出來,繪畫色彩開始更加濃烈,特點也開始越來越鮮明。列幾幅這個時期的有名的作品:

埃爾 格列柯,聖莫里西奧與提班那軍團的殉教(1580年左右)

其實我看書里印的畫作上,中間天空的藍色會更加濃烈一些,對比更強。畫作中大小人物的反差也非常強烈。

埃爾 格列柯, 拉奧孔(1598年左右)

巴洛克風格(17世紀)

進入17世紀以後,絕對君主權確立,宮廷建造的越來越華麗。隨著王宮,大庭院,宮廷劇場,宮廷畫室,城內禮拜堂等的建造。宮廷開始僱傭更多的藝術家,包括手工藝藝術家,畫家,音樂家等等。宮廷畫家在當時地位很高,可以加官進爵,衣食無憂,相當於共同內的國家公務員。

巴洛克風格就誕生於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各個宮廷都需要大量的建築家,雕刻家,裝飾家和畫家。宮廷畫家團體畫了大量的宮廷的天頂畫和壁畫,禮拜室的宗教畫,宮廷貴族及王室肖像畫等等。所以其風格是非常華麗的,體現著王權的至高無上以及其生活的奢華。在這裡僅舉著名的委拉斯凱茲,凡戴克和魯本斯的幾幅畫作舉例華麗的巴洛克風格。

魯本斯,瑪麗 德 美第奇抵達馬賽(1621年左右)

委拉斯凱茲,宮娥(1656年)

凡 戴克, 查理一世行獵圖(1635年)

最後一張《查理一世行獵圖》,雖然描述的不是處於宮廷中的查理一世的形象,但是外立的肘部,俯視的眼神,還有旁邊下低的馬頭,都可以體現出其不可一世的威嚴。

風俗畫(18世紀)

這一段時期風俗畫的興起,可以歸因於購買繪畫作品的階層開始擴大。曾經繪畫被一小部分人獨佔,但是在這一時期,繪畫開始急速的滲入富裕的市民階層。他們喜歡那些貼近生活,描繪通俗易懂的「風俗畫」。這一時期同樣還伴隨著教會衰敗以及絕對王權的消亡,曾經依賴王室維持生計的畫家需要更多的將目光轉向他們新的賣家——富裕的市民。這其中誕生了很多偉大的畫家,比如以擅長畫群像畫的勃魯蓋爾,擅長畫諷刺連環畫(對是連環畫)的荷加斯,描述農民先生生活的米勒。

勃魯蓋爾,兒童遊戲(1560年)

荷加斯,選舉(1754年左右)

封面的晚鐘就是米勒的名畫,描繪的就是當晚鐘想起,田間勞作的人準備回家的情景。但是如果我描述這樣一幅他的作品:擁有異樣的感染力,讓人聯想到死亡。深夜裡,人們突然將火把伸向落在灌木上的一大群耶格。因為刺眼的光亮而眩暈的鴿子陷入恐慌中,失去了飛走的能力,在周圍來回的拍打翅膀。人們用棍棒敲死這些野鴿。尖銳的鳴叫聲,四濺的被打死的聲音,刺眼的光亮,滿眼的殺戮。因鴿子狂亂的樣子而興奮的農夫,和趴在地上撿拾鴿子屍體的夫人。你會不會想看一下這幅畫?說實話,當我看到這幅畫時,震驚難於言表。

米勒,夜間捕鳥(1874年)

以及,這幅畫是米勒的絕筆。

印象派(19世紀)

印象派的風格我相信不用多贅述。知名的畫家都已經被奉為神。在這裡我就只談一談關於歐洲繪畫發展到這裡的兩點感悟。

第一點是關於印象派,不要忽略原創性這一重要性因素。

我聽過很多人說梵高畫的畫,線條簡單,畫的東西也不複雜,小孩子都能畫,竟然值那麼多錢。這麼說的話忽略了原創性這一重要因素。雖然畫作是可以被模仿的,但是原創性是無法被模仿的。當看梵高的作品時,很難不被大面積對比的黃色藍色所吸引。那種如此明亮溫暖的黃色,令他在色彩運用方面獨樹一幟。模仿的出來,但是第一個表現出原創性的才是最特別的。

第二點是關於主流畫作的主題演變。

可以感受到歐洲畫作演變到現在,所畫的內容越來越貼近市井生活,越來越具有人文精神,這同時也伴隨著自由,民主這些概念的崛起。梵高畫作中的黃色,就來自於他生活過的法國小鎮阿爾勒。我曾經坐火車路過那裡,法國南部的小城市,地中海搬的藍色的天空,以及火車經過時映入眼帘的黃色的土,黃色的房子,給我留下了很短暫但是深刻的印象。就像開頭所說,畫家的畫無時無刻不在映射著當時的生活。而繪畫發展到19世紀,已經開始向著更多的階層靠近。所以關於欣賞畫作,一開始總覺得看不懂,很艱澀,其實可以結合畫家所處的那個時代來理解,可能會更好。

最後再安利一下中野京子的系列作品吧,我還有幾本沒有看完。等看完一些歐洲歷史,可能會再翻回來寫新的感悟吧!

註:圖片來自網路,跟我看的書色彩有些落差,由此可知原畫會更震撼吧。


推薦閱讀:

人人都知道梵高的向日葵,卻少有人知道莫奈的sunflower
Mahxium的二元宇宙
行為藝術雜感
它們到底是動物還是人? | 叮噹說畫 002
藝術脫盲觀看指南

TAG:藝術欣賞 | 書籍推薦 | 繪畫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