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普(11):甲午海戰的圖片│脫苦海
脫苦海:有什麼能夠體現「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圖片?
這個題目,想起一件事,想起一個人,可惜找不到好照片。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赴鴨綠江口的大東溝,掩護陸軍登陸。北洋水師主力留駐於外場,部分吃水較淺的軍艦則停泊在大東溝內的大東港,警戒轉駁場。
- 12:00稍過,鎮遠號一名瞭望水手發現不明煤煙。北洋各艦立即出動,以鱗次陣型離開登陸場,其中致遠號序列第三,與右舷側後方的經遠號組成第二個分隊。
- 13:20逼近到800米內進行集中攻擊,重創赤城
- 13:55赤城向南試圖躲避,致遠丶來遠丶經遠丶廣甲4艦進行了追擊
- 15:30定遠號受到命中,燃起大火,多門火炮無法射擊。致遠號越過定遠號左側,擋在旗艦前面。致遠號防護薄弱,在第一游擊隊4艦集中射擊下舷側多處遭到擊穿,其中水線附近多處破損,大量積水,艦體出現30度右傾。
此時鄧世昌下令致遠號加速向第一游擊隊旗艦吉野發動衝擊。日軍以各種重炮及機關炮迎擊。在即將逼近時,致遠號中部發生爆炸,艦艏首先下沉,螺旋槳也露出了水面,不到十分鐘即完全沉沒。管帶鄧世昌多次拒絕了救援,並與其愛犬「太陽」同沉。全艦官兵252人僅7人獲救,包括鄧世昌在內絕大部分乘員戰死。
因其事迹,鄧世昌與致遠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了重要的愛國主義象徵。2013年一支搜索隊伍在水下發現了本艦的殘骸;2014年,有關方面在丹東港建造了一艘複製模型。
來源:https://www.readhouse.net/articles/3003834/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原名永昌,字正卿,謚壯節,廣東番禺龍導尾人(今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龍珠直街龍延里2號),中國北洋水師將領,甲午戰爭時陣亡,追贈太子少保,入祀昭忠祠,被譽為民族英雄。
在中日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因「致遠」艦受傷,彈藥用盡,難以繼續戰鬥,鄧世昌語曰:「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艦,則我軍可以集事。」便意圖撞沉日艦主力「吉野號巡洋艦」(據《東鄉平八郎と秋山真之》記載為浪速),但「致遠」艦因為日艦攻擊引起魚雷爆炸而沉沒,鄧世昌決心與戰艦同存亡,從而在落水後幾次推開救生圈,拒絕救援,與愛犬「太陽」相抱一同壯烈殉國。
戰後總結會上,水師高層對鄧世昌的舉措頗為不滿:與艦同沉儘管壯烈,但拒絕救援卻讓己方賠了戰艦又折兵。水師總部擔心將士們都學鄧世昌,以輕生為壯烈,於是特意修定了《海軍懲勸章程》,寬容對待損毀戰艦的官兵。李鴻章也認為鄧世昌此舉不值得提倡,明令眾官兵不要效仿。
民間看法則剛好相反。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清廷謚以「壯節」,按提督例從優議恤並,還賜給其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製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恤,追贈太子少保銜,入祀京師昭忠祠。鄧家用此款在原籍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鄧氏宗祠。抗日戰爭日軍侵佔廣州期間,日軍士兵懾於鄧世昌的威望和英氣,不敢破壞鄧氏宗祠。
1996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以「世昌」命名世昌號國防動員艦,以示紀念民族英雄鄧世昌。
安利一下筆者在知乎的回答:http://www.tokuhon.org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電郵:tokuhon@gmail.com
推薦閱讀:
※工業革命的影響是什麼?
※如何看待葉門胡塞武裝與薩利赫的內訌?
※當我們在聊茶的時候都聊些什麼?
※新發現的泰坦巨龍「曼蘇拉龍」有助研究非洲恐龍史
※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哪些?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