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讀書筆記——

1、

書名:從0到1

作者:彼得.蒂爾

閱讀章節:第一章——第三章

時間:2017年10月19日

分享內容(有部分摘錄):作者認為未來只是還沒有到來的時刻的集合,世界會變得不同,而這個變化必須基於當今的世界。所談的未來一般都是期許進步的未來,作者談到進步可以呈現兩種形式:第一種是水平進步,從1到N,所謂參照已有的經驗;第二種是垂直進步,從0到1,即探索新道路。從經濟發展來看,全球化可以稱之為水平進步,而技術(這裡作者認為任何能夠使事情更易完成的方法都可以稱之為技術)創新可稱之為垂直進步。現今我們所面對的挑戰就是能否創造出新科技,而初創公司往往是新技術的誕生之地,因此實現創新很重要的路徑之一是執行一場思維運動:質疑現有觀念,從零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從事的業務。也即是本文的核心,運用從零到一的思維模式。談到新觀點之際,作者回顧一段歷史(互聯網熱潮和矽谷淘金熱),幫助我們理清過往的錯誤觀念,以史為鑒,反問自己:你對企業的認識有多少是基於對以往過錯的錯誤反應形成的?最反主流的行動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丟棄自己的獨立思考。而後,作者從完全競爭和壟斷兩種經濟現象解釋從1到N和從0到1,認為壟斷企業都是靠解決一個獨一無二的問題獲得成功;而失敗企業都是因為無法逃脫競爭。必須要指出的是這裡所談到的壟斷是指企業能夠提供消費者的產品而其他企業無法提供。

2、

書名:從0到1

作者:彼得.蒂爾

閱讀章節:第四章——第五章

時間:2017年10月20日

分享內容(有部分摘錄):這兩個章節形成鮮明的對比,第四章談的競爭,第五章闡述如何遠離競爭。作者講述創新性壟斷產生新產品既讓大眾收益,又讓公司能實現長久利益,而競爭意味著大家都沒有或很少利潤,需要掙扎求生。可是為什麼我們還選擇競爭的方式?作者談到觀念思維,從小到大我們就一直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學習要高分,要向成績好的人靠齊,總是處於比較中,慢慢形成需要競爭我才能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成就。一開始我們被這樣氛圍所主導,後來覺得理所應當,直至有一天我們也開始用這樣的方式傳遞:我們所有談論的出發點立足於競爭,從1到N。因此,儘管我們知道競爭不好,競爭很難,包括所獲越來越少,但也很難走出這個圍牆。作者在文中談論自身求學經驗,微軟和谷歌比較,讀卡器模仿,甲骨文與西貝之爭等來說明競爭成本高、重複過去模式、虛假機會、分心等壞處。隨後,作者談到後發之勢,他認為規避競爭能夠打造壟斷企業,但經受住未來考驗的企業才是成功企業,隨即切入一個概念:現金流。一個企業成功與否要看它未來生成現金流的能力,以紐約時報公司和推特公司作為對比。(切入:一個企業今天的價值是它以後創造利潤的總和。正確估值一家企業,還要把未來現金流折算成今天的價值,因為相同金額的資金現值要比期值更有價值。)通過比較現金流現值,能看出低增長企業和高增長企業的初創公司明顯區別。比如paypal和領英公司大部分的價值都會在未來至少十幾年才實現。壟斷企業通常具備以下幾點特徵:專利技術、網路技術、規模經濟以及品牌優勢。專利技術是一家公司最實質的優勢,作者認為專利技術在某些方面要比它的競爭對手好上10倍才算有真正的競爭優勢,那麼有以下兩種做法:第一創造全新的事物;第二徹底改進一種已經存在的事物,如果能做到10倍好,你就可以避開競爭。網路效應作用很大,但也需要你的產品在網路群組規模尚小的時候對初期用戶具有價值,而且一般要從非常小的市場做起。規模經濟:一個好的初創企業在剛開始設計時就應該考慮到之後的大規模發展潛能,比如說飯店、健身館這些只能獲得有限的利益,而有些企業可以以核心團隊撬動上百萬顧客,所獲利潤遠遠高於前者。品牌優勢:打造一個強勢品牌是形成壟斷的有力方式,但也需要注意靠實力經營。從長遠來看,運營一家壟斷企業,需要注意:先佔領小市場;再逐步打入稍大一些的相關市場;當你要準備擴張到相鄰市場,不要「破壞」,要儘可能躲開競爭。或者幫助競爭者實現價值創造,而這個在目前中國許多生態圈組成的公司也逐步在實現。雖然常談先發優勢,但重要的是能在未來實現現金流,且不被其他公司替代,防止後來者居上。因此如同國際大師卡帕布拉卡說過:」要想贏,首要工作先研究殘局。「

3、

書名:從零到一

作者:彼得.蒂爾

閱讀章節:第六、七章

時間:2017年10月21、22日

第六章文章主要討論成功是怎麼樣實現的?許多成功者會歸功於運氣和天賦,而作者提出的觀點是成功並非偶然,藉助其他學者的言語。由此而引申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有四種類型人物:第一,對未來不明確的悲觀主義;第二,對未來明確的悲觀主義;第三,對未來不明確的樂觀主義;第四,對未來明確的樂觀主義。隨即談到當今世界是對未來不明確卻很樂觀,從金融、政治、哲學、人生的角度。雖然未來是不明確的,但長期規劃依然重要,同時我們都不是被概率事件所決定的,那麼我的疑問依然回到最初,事業的成功究竟是什麼決定呢?恰巧此時想起之前一位恩師所講的話:有福者事競成。

第七章關於錢的主題,談錢如何生錢的話題。首談兩個重點概念:一個是帕累托法則,即80-20原則,比如說世界上大多數的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第二個談論的是冪次增長,指數級增長。此篇作者主要以風險投資來闡述以上兩個雖是概念卻也是現實的話題。風險投資家的任務是鑒定那些剛起步的前景光明的公司,投資這些公司並從中獲利。發現成功基金最佳投資所獲得回報要高於或超過其他所有投資對象的總和。所以風險投資家總結了兩個很奇怪的規則:第一,只投資給獲利可達整個投資基金總值有潛力的公司。第二則,因為第一條太嚴苛,所不需要其他規則。當然,為什麼呈現事實如此?很多人並沒有發現所謂的冪次法則,以投資為例,第一是能夠有明顯區分需要比較漫長的時光,投資初期和中期沒有什麼明顯優勢,往往在十年之後才會有明顯冪次區分。而且,很少有人願意放棄一項投資,風險投資者耗費時間在問題最多公司比最成功公司還要多。人生何嘗不是一種投資,能否通過冪次法則去了解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選擇一件最重要的而且從長遠來看,能夠產生冪次法則的事情,是非常需要眼光的事情。

4、

書名:從零到一

作者:彼得.蒂爾

閱讀章節:第八章

時間:2017年10月23日

分享內容(有部分摘錄): 第八章 關於秘密。現如今許多家喻戶曉的觀念在以前是未知的,可稱之為秘密。作者認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是常規的知識(知識),有一些是秘密,通過探索可以解答,有一些是完全不能知道的,不解之謎。作者致力於探尋的是第二種——秘密。作者認為有四種社會趨勢瓦解了人們仍然相信秘密存在的信念。第一是漸進主義,第二種是風險規避,第三種是自滿,第四種是扁平化。其實很難想像沒有秘密存在的世界,起碼現如今世界的狀態是如此,作者舉例金融泡沫以及惠普績效下滑的例子來說明探尋秘密的重要性,相信秘密才是探索有效進行的關鍵所在。作者認為秘密分為兩種:關於自然的和關於人的,並提到探尋秘密的最佳處所就是無人關注的地方,那麼發現秘密之後是告訴別人還是自己保守?取決於秘密本身,作者認為選擇誰也不告訴和選擇人人都告訴之間有一個黃金平衡——那就是公司存在的秘密。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基於鮮為人知的秘密所創立的。因此,作者給出的答案是選擇那條隱秘的路。作者討論的是秘密,卻很好契合到企業發展方面,個人感覺秘密有兩點基礎:一個是能夠關注無人關注之處,或少人關注之處;一個是能夠保持好奇心。兩者似合二為一,具有好奇心才會願意去探尋,才有可能發現無人關注之處,從而有新的發現。

5、

書名:從零到一

作者:彼得.蒂爾

閱讀章節:第九章 基礎決定命運

時間:2017年10月24日

今日所讀章節的主題非常清晰,創始人在創業初期需要打好哪些基礎,才有可能更好創建一個偉大的企業。文中先從宇宙誕生時刻講述開頭和之後的本質區別,以及以美國建立初期制憲者們討論國家的根本問題,無論此刻發成協議如何,發現後期要改變它比較困難,往往只能在一些細節上進行調整,公司與此同類,所以為什麼要在最初談基礎。

首要談的第一要素是合伙人——跟誰一起做。作者在投資一家初創公司的會考察其創立團隊,技術能力和才華互補固然重要,然而創始人和他們合作默契程度也同樣重要,所以他認為創始人有深厚的交情會好些。其實這個背後所談的東西就多了,比如說價值觀未來目標,性格等各個方面其實也蘊含在默契這個簡單的詞語中。

其次要談的制度,如何幫助所有人長期保持團結。首先要理清三個基本概念:

(1) 所有權:誰在法律上擁有公司的資產?

(2) 經營權:誰實際上在管理著公司的日常事務?

(3) 控制權:誰在形式上管理公司的事物?

一般初創公司會將所有權分給創始人、員工和投資者。經營公司的管理者和員工享有經營權,董事會(一般由創始人和投資者組成)行使控制權。理論上來說,這樣的分配是比較好的,但也可能增加不團結的可能性。比較常出現的問題會是所有權和經營權之間的矛盾,雖然管理層是所有者和經營者,雖然他也有擁有一些福股份,但是如果將股票作為短期業績的獎勵,那麼他會更關注現有價值而非遙遠未來的更大價值。初創公司出現的矛盾更多會是所有權和控制權(創始人同時擁有所有權和經營權),就是創始人和投資者之間的矛盾,董事會成員希望快速上市,為公司盈利。而創始人往往喜歡私有,拓寬業務。所以,談到初期的董事會成員人越少越好,三人董事會最為理想。如果希望擺脫董事會的控制,那就儘可能擴大其規模;如果希望高效運轉,那就縮小規模。

接著,談到僱傭的員工應該是全職。談論全職和非全職員工帶來的不同。雖然非正式員工越來越普遍,然而這個演變產生的弊端是他們更傾向於短期收益,而不過分注重未來更多的價值。所說,當要讓某人加入董事會,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上車,要麼下車。

最後談到一點是薪酬。公司做得越好,首席執行官的薪酬越少,因為低薪更容易更致力於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高薪往往會誘使保持現狀,而非發現問題,創造價值。而首席執行官的低薪會為別人設定了標準,同時也會是一個榜樣。作者認為現金紅利比現金薪酬好些,因為是在完成工作的基礎之上實現的,然而,總的來說,任何用現金支付的薪資都是關乎現在,而非著眼未來。因此,作者認為股票報酬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當然,如何分配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有許多人不喜歡股票,一方面是流動性沒有那麼強,一方面股票不一定是盈利,有可能失敗。

在文末作者點出公司建立只有一次,只有在剛建立時才有機會制定規則,讓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創造價值。所以才有以上這些點的討論,同時也點出唯有創新才能讓創業不斷持續。

6、

書名:從0到1

作者:彼得.蒂爾

閱讀章節:第十章 打造幫派文化

時間:2017年10月25日

記錄為主:

作者在一開始通過讓我們想像公司文化應該是什麼樣的場景進入,點出關鍵:無公司無文化,公司即文化,初創公司肩負同一個使命的一個團體,企業文化的好壞取決於內涵。作者創建的第一個團隊「Paypal黑幫」,他並未刻意營造辦公環境,但團隊每個人都做得極其出色,原因來自於一開始他就想讓Paypal員工緊密團隊,而不是因為事務關係待在一塊。所以可以總結為僱傭真正喜歡團隊合作的人,不僅要才華,也願意共事。

招聘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不應外包。作者提出一個問題,最初四五個人加入公司可能會因為大額股份或高層職位,那麼第20個人為什麼要加進來你的公司?要自問。作者認為,起碼有兩類答案比較好:一類是關於公司使命的,不是解釋工作重要性,而是在闡述你在做別人從未想過要做的重要事情。第二是願意和這些人共事嗎?

進來的員工都能體現與眾不同,第一個是從外部來看,起碼每個員工都保持與眾不同的氣質,初創工裝雖然可能不一定要一致,但可以在裡面刻上LOGO,一致的標誌。另外,合伙人馬克斯.列夫琴認為早期員工儘可能個性相像。比如都喜歡科幻小說,都喜歡數字貨幣等。作者早期認為管理做得最棒的一件事情就是讓每個員工負責做一件事情,每項工作都是獨特的,員工知道以此作為評判標準。本意是簡單管理,後來發現界定角色可減少矛盾。內部和諧是初創公司存活的關鍵。

最後作者以邪教(教條主義),顧問(無政府主義),以及從0到一來說明:邪教在一些重要問題上通常錯得離譜,成功初創企業對其他公司不理解的事情有非常正確的看法。諮詢公司缺少特定使命,顧問只是定期出入公司,與公司缺少長久的聯繫。而初創公司會希望緊密協作共事完成偉大使命。

7、

書名:從0到1

作者:彼得.蒂爾

閱讀章節:第十一章 顧客不會自動上門

時間:2017年10月26日

記錄為主:

銷售幾乎無處不在,卻經常被人們低估其重要性,乃至於得到低分評價。在現實生活中,技術精英往往會質疑廣告、營銷和銷售行業,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銷售只是雕蟲小技,而且還很不誠實,需要說些浮誇包裝的言語。這是常態,也是誤解。

在生活中其實我們經常用到推銷,而不露聲色的推銷往往最為有效。所以經常聽到推銷的不同用詞。比如,推銷廣告的會被稱之為「業務經理」;推銷顧客的會被稱為「業務開發」;推銷公司的被稱為「投資銀行家」;推銷自己的可能是「政客」。作者點出講推銷作為產品設計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更為妥當,無論你的產品質量多麼好,沒有有效的推銷方式,是很難把生意做下去的。

那麼如何銷售產品?作者給出有效推廣的界限判定:在與顧客保持聯繫期間,從每個客戶那裡賺取的平均總凈利(客戶生命期價值,CLV)必須超過贏得新客戶的平均成本(客戶獲取成本,CAC)。售價越高,銷售成本越高——銷售成本也越來意義。下面有一幅圖說明不同推廣方法的成本比較。

對於複雜銷售,作者認為此方法是銷售高價產品的不二之法。而且,沒有「專職銷售員」的複雜銷售效果最佳,言下之意是顧客對於大的訂單更傾向於選擇與老闆或高層談。若公司10年內增長率達到50%或100%,那麼就能成功。

對於人員銷售,平均交易額為1萬到10萬,這種銷售的挑戰不在於特定生意的做法,而在於如何建立起流程,讓精悍的銷售團隊儘可能地向廣大客戶銷售產品。舉例Box公司推銷雲服務的說明由小市場到大市場,才更容易成功,而ZocDoc公司醫療患者平台本身就是一個產品,產品可以自行推銷。

對於銷售盲區地帶,即是要求有人員銷售(要求有銷售員)和傳統廣告(不要求有銷售員)之間有盲區。比如說幫便利店老闆設計追蹤存貨、管理訂購的軟體,一個產品價值1000美元,不足以僱傭派銷售員與每個潛在顧客洽談,同時廣告不然就是範圍太廣(沒有專門針對這類顧客的),要麼效率太低(在《在便利店新聞》上登廣告不足以說服便利店每年花費1000美元)

市場營銷和廣告對有廣泛吸引力卻缺少病毒式推廣方法的低價產品極為有效。廣告對於初創公司也奏效,但只有在客戶獲取成本和客戶生命期價值在任何其他推廣渠道都不經濟的情況下才奏效。同時,也注意不要陷入無休止的競爭,也要選好廣告代言人。

對於病毒式營銷,如果產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勵用戶邀請其他朋友成為用戶,那麼這個產品才能進行病毒式營銷。比如Facebook,Paypal和YouTube.誰最先佔有有病毒式營銷前景的細分市場,誰就能成為市場的定居者。舉例Paypal不是隨意增加顧客,而是要最先贏得最有價值的顧客。

在文末作者依然提出銷售的冪次法則,唯有選擇對的銷售方式,才有可能成功。同時,公司不要推銷的不止是產品,還必須向員工和投資者推銷你的公司。而且提到把公司推銷給媒體是推銷給其他人的必要前提。每個人都有產品需要推銷(每個人總有需要推銷的東西),你就是推銷員。

8、

書名:從0到1

作者:彼得.蒂爾

閱讀章節:第十二章 人類和機器

時間:2017年10月27日

記錄為主:

在介紹這個章節之前,先加入一個定律介紹: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來。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這章節我們談論的主要話題是人類和機器的關係。伴隨著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摩爾定律的效果),機器是否會替代人類這樣的言辭不斷被提出,最近比較火的一些技術發展:阿爾法打敗頂尖圍棋高手;無人零售;無人駕駛;自動化倉庫等。這背後技術的支持來自於人工智慧(大數據和演算法為基礎)。許多工作者擔心自己是否會被機器替代,而有些人甚至成為勒德分子(19世紀英國革命時期因為機器代替了人力而失業的技術工人)。而作者的觀點認為計算機是人類的輔助,而非替代物。

作者從全球化和科技兩個層面去討論科技在現實操作中的作用。全球化有替代作用,消費者競爭相同的資源;而談到科技則認為是人類的補充,第一點,人類有意識,擅長複雜情況下的計劃和決策,但不擅長大量數據的處理;計算機恰恰擅長高效的數據處理,但不能像人類那樣快速做出基本判斷。所以對人類而言是補充;機器不會像人類那樣有多樣需求,也不會提出需求,所有價值流向人類。

作者認為人機互補不僅是宏觀事實,實際上也是創立偉大事業的途徑。舉例Paypal早期研究欺詐性交易研發出混合系統(自動檢測演算法+對有交易標記交易進行人工審核)成功抓住竊賊,並轉虧為盈,也被馬克斯自詡為「網路密探福爾摩斯」。後面重新創立帕蘭提爾公司也是利用人機複合模式來辨別恐怖份子和金融詐騙,軟體可以快速提供數據,分析師可以進行相關事宜的預測和安排。舉例領英也是通過人機複合模式——97%的領英招聘專員運用強大的搜索過濾功能篩選應聘者。未來有價值的公司肯定不是靠計算機單獨解決問題,而是關注計算機如何才能幫助人類解決問題。

9、

書名:從0到1

作者:彼得.蒂爾

閱讀章節:第十三章 綠色能源與特斯

時間:2017年10月28日

這一章節作者主要是介紹一家公司特拉斯,我也是第一次了解這家公司。特斯拉是一家美國電動車及能源公司,產銷電動車、太陽能板、及儲能設備。

作者開篇談論清潔技術接下來應該是非常火的重要事件,因為霧霾,全球變暖等自然污染所帶來的不適,讓人們和政府普遍對情節技術探索有所期待。所以企業家們貌似看到這個機會,投入重金打造清潔技術公司。然而,創造出來的更多是清潔技術泡沫,而非健康有益的世界。僅2012年倒閉的或申請破產的太陽能製造商就有40多家。作者認為這些公司會出現這種情況至少因為忽略了以下7個問題之一:「

1. 工程問題

你的技術具有突破性,而不僅僅是稍有改進嗎?

起碼要有十倍的改進才具有明顯優勢。

2. 時機問題

現在開創事業,時機合適嗎?

距離清潔技術公司,雖然很早就有所謂太陽能電池,從發明到可以發展卻很很慢,推向市場就更慢。所以對於有些工程技術還沒有成熟,進入緩慢發展的市場也算不錯策略,但要有明晰的計劃搶奪市場,不然會被淘汰。

3. 壟斷問題

開創之初,是在一個小市場搶佔大份額嗎?

清潔公司對市場的認識是混亂,不知道這樣是有意或無意,一方面把市場縮小,便於產品有所區別,但又反過來要求基於利潤可能豐厚的巨大市場對其進行估值,但你無法壟斷一個用修辭虛構出來的小市場,而大市場激烈,難以脫穎而出。

4. 人員問題

你有合適的團隊嗎?

很多失敗的能源公司往往是由非技術人員經營的,這些銷售型擅長募集資金、拿到政府補貼,但他們拙於創造顧客願意購買的產品。

5. 銷售問題

除了創造產品,你有沒有辦法銷售產品?

清潔技術公司全力迎合政府和投資者,卻忽略了消費者。他們吃過苦頭才明白顯示和實驗室不一樣:銷售和物流至少和產品本身一樣重要。

6. 持久問題

未來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場地位嗎?

很少有清潔技術公司能給出好答案,結果它們的結局相似。

7. 秘密問題

你有沒有找到一個其他人沒有發現的獨特機會?

每個失敗者都運用被普遍認可的觀念來描述自己的璀璨未來。但是偉大企業是構築在秘密之上,這是他們取得成功的獨特原因,而別人對此卻一無所知。

隨後作者就特斯拉談到這七個方面它所具備的優勢,從而能夠十年依然欣欣向榮。

當然,這個過程中作者就一個概念:公益創業神話進行說明,清潔能源公司不止想追求多數企業定義的成功,還想有行善之道。對於營利性企業,會受到動機的控制;非盈利組織追求公共利益,卻是更大經濟體中的弱勢玩家。作者認為將社會和經濟目的混同,起不到任何作用。社會這個詞是意味著對社會好,還是社會覺得它好呢不管哪種好,都是好到贏得所有人喝彩必然是非常傳統的共識,比如有關綠色能源的一般看法。

阻礙進步的不是企業的貪婪與非盈利組織的善良之間的差異,而是做同一樣的事。做些與眾不同的事情才是真正有益於社會,也是企業通過壟斷新市場盈利的方式。

最好的項目可能是人們忽視的項目,或沒有大肆宣揚的項目。最好的問題是無人嘗試解決的問題。

10、

書名:從0到1

作者:彼得.蒂爾

閱讀章節:第十四章 創始人的悖論

時間:2017年10月29日

作者從Paypal六位創始人為例討論:創始人是特立獨行的人,還是其他人誇大了創始人的某些獨特之處。本章節主要討論為何由特立獨行的人領導公司比普通經理領導公司更為有力,同時也更為危險。

作者認為特立獨行的個性是驅動公司進步的引擎。作者給出一幅圖,兩個極端,但大多數人其實屬於中間。很多人會認為創始人曲線分布圖兩端的人會比原來的多(虛線),虛線代表特質的常態分布。而事實上,如圖二,創始人特質出現的是與正態分布完全相反的倒鐘形曲線。認為創始人特質來源可能是天生具有的,或是從環境中獲得。文中舉例公關之王理查德.布蘭森,肖恩.帕克,Lady Gaga,比爾.蓋茨,喬布斯等,優秀的創始人能使公司的每個人發揮所長,當然,也要注意,創世人最大的危險是對自己的神話過於肯定,容易迷失方向;對於公司,最大的危險是不再相信創始人的神話。

文末作者討論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描繪的未來人類可能出現的四種模式:模式一,未來將興衰交替;模式二,未來將穩定發展;模式三,未來人類會滅絕;模式四,未來加速騰飛。作者對四種模式進行了分析,更傾向於討論和創造第四種模式,此類型的模式最為戲劇化的版本是奇點,這是嘗試設想有個強大到超越我們理解範疇的新技術,有學者認為奇點已經臨近。作者認為無論有多少趨勢可預測,未來都不是自行發生的。我們當下的任務是找到創新的獨特方式,使得未來不僅僅是與眾不同,而且更好美好,從0到1。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獨立思考。


推薦閱讀:

定位: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
一個可愛的女人,一本好玩的書--《人和食物是平等的》
被環境困擾而影響決策?那是你不知道這點
西塞羅《論老年》
國慶八天,我想用一本書為你證明,你過得比絕大部分人好

TAG:讀書筆記 | 經典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