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香港最後的貴族,他的逝去幾乎讓香港黯然無光…………
鄧永鏘爵士(David Tang)前段時間病逝了,享年63歲。向來眉眼甚高的陶傑寫文章哀悼"香港失去了一個英雄······此君一去,香港黯然無光!」 他的離逝,讓香港失去了貴族品味。
介紹起他的身份,人們都愛誇讚其藍血身份,純正的貴族血統:鄧志昂曾孫、鄧肇堅長孫、鄧伯勤兒子、鄧日燊侄兒,都是政商界舉足輕重的名流。
他是英國皇族、美俄政要的座上賓,與黛安娜王妃、凱特·莫斯、安吉麗娜·朱莉皆有私交,名字後面一串被授予的勛爵可以寫一本書。
他履歷漂亮,從名門薈萃的世襲制名校喇沙、國王學院,讀至劍橋大學哲學博士。
這樣的起點,他的成長史毫無懸念。資本豐厚,人脈亨通。90年代,他結束在北京大學英國文學系的教職,轉投商界,辦上海灘和中國會,代理雪茄生意,又去英國開"China Tang(唐人館)。
南粵少爺在傳統的中國社會挺多見,通常並無專業,他們是這個社會資源的最佳整合者,他們崇尚的是在風雲際會中覆雨翻雲的挪騰手段。
但鄧永鏘不僅僅是個南粵少爺,家族背景加上個人魅力,讓他在英文世界融會貫通,被評價為"打破了西方人對華人的固有看法"。
鄧永蹡曾利用極廣的人脈資源促使中英談判的繼續,並彌合了雙方在香港新機場計劃的諸多分歧。
他曾認為,「成功最大的因素是運氣,luck,fortune,right place,right
time(運氣,好運,正確的地點,正確的時間),可以從聖經讀到現在的各種文化書,但是如果沒有運氣,你一定不會成功。」
鄧永鏘從人到生意,都塑造出獨特的風格美學,在西方人眼中比中國更中國,在中國人眼中又是標準的洋人紳士——西裝一套又一套,剪裁考究,配色一流,完整的袋巾、袖口扣、手錶三件套,手持雪茄與酒,又奉行傳統的奢華美,永遠混雜著中國風,一口老派英文,在英國受勛卻著長衫。
除了物質生活,還有精神世界,鄧永鏘讀哲學、出書、堅持多年寫專欄,為英語世界的精英講授穿衣搭配、西方禮儀及生活哲學,和其他作者筆戰討論英文的使用,在電台節目詼諧幽默地針砭時弊。
名士風流,又張揚個性,在各路人馬間穿梭。前陣子英國大報紙Guardian報道Kate Moss與Sarah
Ferguson在鄧永鏘的邀請下在他的遊艇上派對狂歡,有人質疑,問他作為受如此高等教育保持高度道德情操的人,為什麼要與生活糜爛庸俗無比的女人聯繫在一起。David Tang引用馬克吐溫的話,「一顆健全的心比受錯誤引導的良知,更能正確引導人。」
他說,比起精英圈子的狹窄和自以為是的道德高點,一個真正寬廣所謂魚龍混雜的朋友圈是人生的圖書館裡最好的珍藏。她們倆人是我25年的朋友,她們讓我大笑,我也喜歡和她們一起大笑。在鏡頭面前,每個人都有死角。我也有你所謂「糜爛」的時候,不過我無所謂不認識我的人如何評價我和我的朋友,我會以忠實朋友的身份支持她們。
在香港,有錢人不稀奇。讚美一個人,香港喜歡用"有class",海派貴族身份的鼻祖,舊上海滬語"老克勒",比起「品味」,class在風骨上又高明一層。
鄧爵士是一百年也難得一見的人物,花花世界,名利場中,一世長袖善舞,又能仗義執言。將中西古今雅俗藝術商業全部打通,萬丈紅塵過後,還留一顆玲瓏剔透心。
最後還是要引Sir David Tang的話:
現在這個年代,你要別人一進來就「嘩」才有影響力。
如果客人進來了沒有反應,一是他已經見過,二是他文化上是根干蔗。
美沒有用,很美才有用,要WOW才行;
Good沒有用,Excellent才僅僅可以。
共勉之。
推薦閱讀:
※雪茄適合在大街上抽么?
※在古巴抽雪茄是什麼感受?
※看《追捕》,裡面黃秋生抽雪茄是過肺的好像,為什麼可以過肺?
※雪茄濕度太大怎麼辦
※電影中使用剪雪茄的剪子剪斷手指的橋段,在現實中可能發生嗎,真的有人這樣做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