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安娜·卡列寧娜》隨想

一、引言

在《安娜·卡列寧娜》一書中,有兩個平行發展的故事線:一個是安娜和沃倫斯基的愛情故事,一個是列文和吉蒂的愛情故事。這兩個故事幾乎並行發展,其間通過人物關係、矛盾等千絲萬縷的線索緊密聯繫在一起。而托爾斯泰在敘述過程中頻繁地把一個故事戛然而止住,換到另一個故事上。

這樣的行文結構真是讓人驚奇,甚至招致了批評。但我們應讀完全書,看看這兩個並行的故事是怎樣相互映襯著的。

二、列文與沃倫斯基

沃倫斯基在最開始的時候給我的印象並不好,是我心中一直斥為「庸俗淺薄傲慢的男青年」的形象:遵循著淺薄而現實的行為規則。但在行文中,我對他的看法反而在改變了:他對安娜真心相待的態度,他在直接面對卡列寧之後內心的悔改(雖然一定程度上是自尊心受到傷害造成的),以及他得文學藝術修養,都讓人看到他迸發出來的善的光輝。他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極有魅力的男子了——不然也不會贏得安娜——但許多地方還是略顯「直男癌」,哈哈,但這也無可厚非。

而列文,可以說與沃倫斯基差異極大——在沃倫斯基如魚得水的交際場合,列文像是被扔到岸上的魚一般笨拙得可笑,甚至看得我都為他感到尷尬。列文安靜內向,甚至略有社交恐懼——這樣的人往往有自己沉浸其中的領域,對於列文,一個是勞動,一個是內心。

書中不止一次地描寫了列文作為地主,卻親自參與到農民熱火朝天的農忙之中那淋漓盡致的愜意景象——正是在結束了這樣的一天之後,他躺在草場上小憩之後,望著漫天的高積雲,暗自下定了要娶吉蒂的決心。

對勞動的熱愛,在更深層次上體現為他對自然的熱愛,而在具體層面上則體現為他對社會關係和社會制度的思考——這也是他一直以來所從事的事業。

再來談他的內心:

列文的內心變化可能是全書最重要的線索之一了吧。列文自始至終都處於一個迷茫的心態之中,他在焦急地追問著世界上的一切,他應該追尋的人生意義是什麼。他向奧布隆斯基問,他向尼古拉哥哥問,甚至在婚禮前的告解中,他還在向告解神父這樣問道。他急切的翻閱著哲學書籍,斯賓諾莎、黑格爾……他明確這些書解決不了自己的疑惑。

大多數人擱置了這個問題,事實上,不解決這個問題不妨礙幸福地度過一生,解決了也未必快樂——要是的話,哲學就應該像「成功學」一樣是人人追求之的東西了。但列文追問到底,期間不乏痛苦。尤其是尼古拉哥哥的死(全書唯一的小標題「」(對,原文也是黑體加粗)就用在這裡)和他的婚姻對他造成了極大的震撼。

最終列文選擇了宗教——這裡帶了一點托爾斯泰的個人情感,但列文經歷了長時間的迷茫和思考之後,宗教可能是他唯一的去處了——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給你提供完善的人生意義的解釋和價值觀念的地方。其實我有點懷疑列文愛吉蒂的程度,因為處於極度的幸福之後,這些問題沒有任何解決的必要了才對;只有在痛苦中,這些問題才會凸顯出來。

三、安娜與吉蒂

安娜簡直被托爾斯泰塑造成了完美的女性形象,她情感細膩卻又落落大方,深諳世故卻又純粹美好。我至今清晰地記得安娜出場時邁著「輕盈、迅速而又堅定」的步伐。安娜——和沃倫斯基不同,安娜是全書中最……嗯……最閃耀著人性的光輝的人。我非常厭惡一些「官方」的對安娜的解讀,諸如「具有反抗意識」的女性之類,這簡直是一葉障目。安娜幾乎時時刻刻都在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就是安娜這種,最女性的、最人性的、最有人味的特點,吸引了沃倫斯基、吸引了讀者,也使得她厭惡幾乎毫無人性的卡列寧。這才是安娜魅力的來源,是她真正與眾不同之處,也是她最可貴的地方。

吉蒂——又和安娜不同,吉蒂完全地純潔、天真,完全地少女著。如果把如此強烈的「人性」強加在吉蒂身上,未免也太不美好了。吉蒂純真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人事,生疏而謹慎,迷茫而真心地做著自己的選擇,也會為自己的失誤難過不已,但並不失望;小心地遵循著社會規則,但心中也夢想著美好,她才是真正懷著一顆少女心著的。

四、沃倫斯基與安娜的結局

在沃倫斯基和安娜的悲劇故事裡,似乎找不到任何值得責備的人——我們回顧一下安娜和沃倫斯基最後的矛盾,安娜似乎也不那麼值得苛責。她只是深愛著沃倫斯基,僅此而已——愛是自私的,這無可厚非。而沃倫斯基,天哪,沃倫斯基這樣的人,能為安娜犧牲自己的事業和前途,真的對安娜傾心以待了;而現在他只是想保持一點「男子漢的獨立性」。難道他們就在於沒有很好地溝通交流嗎?

不,安娜確實是不應該那麼緊緊地纏著沃倫斯基。但我們會發現,安娜的焦慮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安娜的不安全感從社交界對她有歧視開始就與日俱增,最終只能轉嫁到沃倫斯基頭上。安娜,就像每個人格璀璨的人一樣,能清晰地看出周圍人的麻木,但又無法脫離他們。在沒有矛盾的時候,她完全可以表現為在社交界遊刃有餘而又超脫在他們之上的狀態;而在矛盾激化之後,她就只能渴求這些自己平時不屑的人的接納——或者……

一次非常尖銳的衝突在於安娜重新回到社交界的那一次。安娜本來是抱著不屑他們的評價和眼光的態度去的,然而還是會被流言蜚語傷到難以自持,這就是矛盾本質之所在了,可悲的是她又把矛盾發泄向沃倫斯基(真是好男人呀)。

還有值得一提的一點:安娜的這種狀態本是有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案的——與卡列寧離婚。然而這裡就顯出卡列寧的惡毒——他以宗教的名義,把自己塑造成寬容大度的聖人,而內心難說沒有這樣的一點點復仇的想法;甚至最開始我也被卡列寧感動了呢。

五、列文和吉蒂的結局

和安娜的愛情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列文的幸福了。列文的幸福就沒有那麼多深刻的社會背景原因啦,因為——「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呀!

列文核基地之間真是美好得令人羨慕,兩人無限地信任,共同懷著對美好的期待一起進步。對於吉蒂,她在陪同列文看望哥哥的時候表現出來她從未有過的堅毅果敢和冷靜;而對於列文,是幸福的家庭生活給了他人生意義的啟示。

哈哈,雨果說過的嘛:「愛和被愛,這就足夠了。在生活的黑暗褶皺中,是找不到其他珍珠的;愛是完滿的幸福。」

《安娜》一書的深刻與偉大不是我短短千言的文章所能言盡的,僅僅表達自己的一點看法以供交流。


推薦閱讀:

《玉階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有哪些類似「間不容髮」的詞語?
三體人物刻畫如何評價?
如何評價一胎二寶 億萬首席愛妻入骨這部小說?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