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數線一公布,同學們就要開始報志願了,報什麼專業,一時間百家爭鳴,專家湧現: 一些人提倡「要根據自己的興趣」l 另一些宣稱「報學校的王牌專業」l 還有一些人說「金融經濟才是王道」l 時代的寵兒和看著寵兒眼紅的屌絲工科男會告訴你「讀IT」
l 還有一些逆向思維的弄潮兒對IT嗤之以鼻,吟著一句「眾人皆醉我獨醒,盲目逐風恐折兵,五載風水輪流轉,當年土木現如今」。
每種觀點都有點道理,卻又都是盲人摸象。興趣論有點答非所問,我想大多數學子選擇專業的時候是把大學教育和職業培訓掛鉤的,興趣能說明什麼?好像什麼都說明不了。大學的學習,老師和學生接觸相較於中學很少,即使是名校學習也是個人的事,這意味著學習得倒的正面反饋和激勵接近於零,沒有老師的認可,也沒有排名帶來的成就感。如果所學知識缺少應用條件,學習就會像枯木行於死水一般。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在知識領域內或許會對莫一塊更感興趣,但是在生活層面還能保持對專業興趣挺難的,畢竟其它有意思的事物太多了。我的本科成績單位列專業第一,但是我對我的專業完全沒有任何興趣,全是靠著意志力苦苦堅持。
興趣?不存在的。因此靠著興趣學習在專業中出類拔萃的概率很低,大多數學生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數理化考的高,學得好並不意味這是你的興趣。
相反,即使是在一個沒有興趣的領域,適當的外界刺激,如金錢,高水平的收入,高社會榮譽也能刺激人攀上高峰。還有你一部分家長秉承「王牌專業」的觀點,這個觀點和興趣論其實都是希望孩子能學有所成,靠本事吃飯。在這裡我想說一說最近的一件新聞。一位在軍工七子,航天驕楚——西北工業大學航空與航天學院讀了8年博士的學生今年6月份不堪壓力自殺了。對此很多人表示惋惜,最不濟也能放棄博士找個工作啊。然而事實上擺在他面前的機會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他是西工大2002級本科生,推測2006本科畢業。而當時的國內的航空航天領域是怎麼樣的呢。民用口為零,當時的中國沒用土豪買小飛機上天,或許那是給私人批航線都是聞所未聞。航天航空所有的產業都在軍口。那是我國對於軍隊的要求就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很多地方駐軍部隊每年都要「宴請」當地的民營企業,收紅包打秋風日子。軍費卡的很死,依稀記得一個關於瀋陽第一飛機製造廠的宣傳片。這家戰鬥機製造的領頭羊整整3年沒有1架飛機訂單,碩士畢業的研究設計人員工資只有兩千六七,許多人苦苦堅持無望,只得放棄自己的事業轉行其它機械製造廠。我想或許是因為這位博士研究生是因為本科文憑不好找工作才讀的碩,09年讀完碩就業情形黯淡才讀的博。這個世界上有兩種努力,一種種瓜得瓜,有付出就有收穫,如健身,學習一門樂器,語言,以提升自己為目標。而另一種則是與他人競爭為目標,爭奪數量固定的位置,離同學們最近的就是高考,即使大家都非常努力,清華北大的招生名額也不會多,許多非清北不上的學生懸樑刺股也不可得。而比高考更殘酷的是社會,上不了清北,還能將就985,航空航天畢業的學子進不了研究所很可能就意味者多年所學付之東流。這種努力回報很小,有時接近沒有。所以請各位一定放下「王牌專業」的執念,廈門集美大學有個王牌專業角「水產養殖」。學嗎?學成之後養皮皮蝦嗎?想養,有土豪給你們包魚塘嗎?
而
風水輪流轉的觀點則過於樸素了,這應該是上古世紀兩儀相變,或者是柏拉圖的古典哲學,透露出一股原始的清香。什麼專業好?什麼專業吃香,先回頭看看中國這30幾年來的發展路程。80年代到千禧年中國百廢俱興,這個時候學什麼都OK,但凡是上過中專的都憑藉知識獲得了不錯的回報。之後
2003年中國加入WTO,這是中國重要的轉折的點,2003年到2008年中國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這類企業很大一部分做出口貿易相關生意,因此這個時期對外語,工商管理等專業的需求量猛增,特別財會專業。這個專業當時一度是各院校最火爆的幾個專業之一。
08年金融海嘯,黨國提出投資拉倒經濟,撂出了4萬億基建計劃,其牽引的資金更是不可數,直接催生了上一代王者土木工程,然而基建畢竟是一票子買賣,當年的計劃本身也預支數年的財政收入,因此曾今的王者如今也成了調侃的對象,更是論證IT產業可持續性時的躺槍王。
這幾年還有一對難兄難弟被人悄然遺忘,生化行業。「天滅偽化生」的背後是我國生化行業缺少競爭力的寫照。我國工業化起步遲,在這些傳統工業領域即使是手腳並用也追不上英美國家。一些化妝品,醫藥行業的切身體會。德國的製藥和化妝品品質精良應該是不爭的事實,而它的價錢呢?日化用品,雪詩本的面膜0.55歐元一包,而朋友圈紛飛的各種熒光劑面膜單價應該都在10位數RMB。我姐姐缺心(鋅)口腔潰瘍,哈葯6產30天用量補鋅劑葯200左右,德國雙心4歐,而且哈6的一天不吃就潰瘍,雙心隔天吃都沒問題。歐美在日化醫藥行業的壓倒性優勢已經不僅僅是質量好而已,價錢上都足以做到傾銷。而
這些公司產商(如聯合利華)在侵佔中國消費市場,賺取利潤的同時是不會在中國搞研發的,它們創造的工作崗位僅僅是銷售崗。中國化工行業就業最好的3桶油充其量也就是拿著批條的新時代的買辦而已。與之相對的就是IT了,中國的IT行業(軟體方面)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其實和生化行業一樣,03年加入WTO後中國本土的IT企業被IBM,Microsoft衝擊的七零八落。
然而IT和製造業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它的邊際成本接近於0。對於汽車廠商設計好一款新車型後每生產一輛車還有不菲的成本,而一個軟體多一個人用不產生任何附加費用,一個遊戲多1萬人玩無非就是給伺服器加一塊內存。
這個特性決定了IT行業產品推廣極其重要,
而語言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因素,為什麼歐洲沒有像中美髮展IT巨頭?因為語言,歐洲大陸有幾十種語言。在中國開發出一個王者榮耀可以在一個月內席捲全國。而在歐洲開發一個氪金遊戲,推廣一個國家就要翻譯一種語言,每次的更新還要繼續翻譯。
第二點,因為人口,很多人都有過一個想法,中國有13億人,每個人給我1塊錢,我就發了。我們只是想想,很多人已經開始做了,那就是IT。表層的有借著新媒體互聯網搞直播的搞騙捐的,進一步各種半年存活期手游的1元禮包。這些都是建立在巨大的人口上的。08年至今,中國網民井噴式增長,至今有4.6億網民。全世界使用英語的人口大約是5億。這意味這使用漢語的網民可能比英語的還多。
在IT星球上運行者兩個世界,1個英語世界1個漢語世界。他們齊頭並進,互不干涉(無法爭奪對方的地盤或者說消費者)中國的IT產業也隨著網民數量激增迎來了春天。於此同時智能機橫空出世直接肢解了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可能今年高考的學生都沒聽過摩托羅拉了,反正愛立信應該是沒聽過。中國的IT和手機製造業的立足點是什麼呢?
它們牢牢的統治了中國消費市場。因此我是支持讀IT的,這倒不是說因為跟風這種聽上去沒主見很蠢的原因。而是因為加入WTO後,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中國特色越來越少,
隨著全球化進程,中國已經牢牢的嵌進了世界市場。傳統工業如化工,製藥乃至機械製造,中國競爭力不強,企業利潤不高。
只有在IT這類新興領域中國才有可能成為寡頭,分得大部分利潤。至少保證全球1/5的市場不丟。相關領域的從業者收入自然也就比較客觀。當然隨著大量人員的湧入,IT的就業市場必將面臨洗牌,低層院校的畢業生將面臨巨大危險。級別不夠且不在京津塘,長江口,珠江口的學校不建議報考。我不知道日後公務員招收專業里還會不會有軟體工程,計算機。即使有,競爭也將十分激烈。而就讀IT意味者你的工作很有可能在上述3個地方,你是否做好了離家的準備?
此外傳統工業正面臨者革命,上世界80年代一個 15萬發電機組需要2000人。如今自動化控制的今天,一個100W機組只需要50人;我家鄉電力公司每年大概10人退休,而新招員工最多5人;我畢業時有一家能源公司來學校招人,他要一部分機械畢業的去修機器,還要找計算機的編控制系統。「什麼,你是能源系的,不好意思,我們不要。」傳統工業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比如說能源專業,能源專業的使命就是提高能源轉化率,但是這轉化率是有極限的。熱循環有熱二律,風能有貝爾定理。現在的技術已經很逼近理論極限。提升空間極為有限,相反從控制和調配方面入手則有很大的空間,而這則需要IT智能系統。那麼應不應該報金融呢?首先,
金融的火爆不是獨立的,這幾年金融的火爆是伴隨著房地產的,房地產貸款吸一道血,百姓買房再吸一道血。現在房地產布褸襤杉,銀行也難獨善其身。更為主要的是,
金融的本質並不產生價值,它的作用是分配財富,為誰分配?自然是即得利益者。請認真看看那些你所羨慕的金融從業者的履歷,他們的父母是什麼工作,他們去過哪些國家交流學習,他們參加過哪些社交活動,有哪些你所不會的上層技能(你還在搶籃板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在打高爾夫)。大家都可以讀這個專業,但是大家並不是都可以一樣的就業的。類似的專業還有電氣,石油,這類行業很有趣的一點是「系統內子女優先(或者僅找系統內子女)」。我有一位長輩,當年他的子女報學校時強烈要求其子女報考泉州電力專科學校,這所學校是福建省電力系統地方工作人員的主要輸出地。他看到了他那一輩人讀了這個學校都進了電力系統,他看到了電力公司的高工資福利。但是他卻忽略了我們這一輩進電力公司關鍵點是「系統內部子女」。當然如果你是名校畢業無需擔心,畢竟作為優秀的央企代表,電力公司還是要做到雇兩個人做三個人事的比例的。這一點不再展開,我這個月電費該交了。
在談談一些個別專業,首先是8年博士跳樓的航天航空
。其實這幾年航空形式不錯,我國也開始研究大飛機了。此外
民航市場增速迅猛。但是這份蛋糕終究是比較小的。
我國的航空目標第一步應該是從無到有。而第二步從有到精,我認為是很難跨過的。道理和生化是一樣的,起步晚,技術積累少。德國漢堡空客的一家飛機製造廠訂單已經接到10年後了,也就是說 你要是向空客訂飛機,10年後開始做。而我國大飛機的競爭力應該說是很弱的。
能有自己的飛機,獲得一部分議價權是我們可見的全部目標了。因此這個專業只推薦那幾所航空名校。當然
對於這些名校生,損失的是機會成本。畢竟目前同清華畢業,航空的一年10萬+,而IT 50萬+。接著就是和飛機相關的一個專業,民航駕駛員。這幾年民航市場激增的直接受益職業就是民航駕駛員了,現在可能還是處於缺人狀態。但其相關專業更應該說是職業培訓,具備段時間出廠大量人員的可能性,而崗位的絕對數量不大,並不建議。
然後就是一帶一路,個人觀點,一帶一路的目標就是輸出我國過程的基建能力。但是國際基建就沒有市場,我國的基建能力毫無疑問又好又便宜。但是基建的決定因素是外交。我國外交環境惡劣,基本只能和非洲兄弟犄角相望了。像敘利亞這類戰亂(後)國家,雖然有慾望,有錢(資源)搞基建,但是中國能分到的羹不多。阿薩德背後是俄羅斯,反政府軍是歐美。中東一向不是中國政治影響範圍。
最後說一下我的專業,能源,或者說發電站。石油這種買辦行業和我們這些燒鍋爐的沒什麼關係。火力發電基本沒有增長空間,
如果報能源專業,推薦核電和新能源,其中更為推薦核電,因為新能源本身成本高,過於依賴政策。除此之外,輸配電環節還在發生件大事,智能電網和售電公司,這個點一直在關注,也很希望能聽到一些前輩的指點。
實話說,下一個風口在哪,下一代王者是誰,我也很迷茫,我眼裡看去,
再也找不到一份「不吃不喝一年買的起一個廁所」的工作了,要知道東南大學2016年本科畢業生平均起薪只有4400,這個平均線還是被金融IT這種8000+的行業平均的結果。其它專業的心酸不提也罷。如果讓我重新選者專業,除了IT我會選擇醫生,老師公,務員。因為當下的我們還忽略了一個事實:
世界的貧富差距激增到了極點(引用文章1)。
我們的父輩在他們那一代輸掉的東西,很可能需要我們兩至三代的勵精圖治才能追回一點。當我面對剛剛解放,意氣風發的考生的時候我是沒有勇氣告訴他們這個事實,年輕人,特別是低層家庭的年輕人有一種深深的怨念,想要在自己20~40歲的時光里完成逆襲,將他們父輩輸掉的一切重新拿回來。然而很可惜,
這個社會留給我們的這種機會越來越小了,蛋糕已經分完,想重分無異於賭局輸了想賴賬。於外除非戰爭,於內除非動亂,否則是不會洗牌的。即使是一窮二白的人也不會希望這兩種情況,至少穩定的社會裡還能當個月光。其實我很害怕和高三學子暢談未來,他們的朝氣讓我羞愧難當。大一回高中母校宣傳東大,說東大畢業找個7000/8000的工作沒有什麼問題,學弟學妹們驚嘆不已「才8000!!」。現在我就更是羞愧了,8000的工作我都找不著。前面說到家境不好的會有更強的慾望贏回一切。這一點在發展不平衡的地區體現的更為強烈。我的家鄉是一個只有18w人口的山區縣城,每年能達到東大錄取線的理科生差不多兩個。在這裡教師的薪水不到3千。然而我們的父輩對下一代的期望卻是直奔中產,我們從小被灌輸,不能在一線立足買房的都是垃圾。
在面對現實之後,如果給我一個機會回到高考結束重新規劃職業,除了IT之外,我會則這老師,醫生,公務員。我不會放棄個體的努力,但是我也明白當下可能窮盡一生也無法實現階級逆襲。除了自我的努力,我必須擁有將我的知識和見解傳給下一代的能力。而老師,醫生,公務員就是首選。這三類職業對後代的教育得天獨厚。此外這三種職業擁有一個特性。他們的社會關係維持成本很低,也就是說更容易經營關係網為後代打基礎。我家鄉那個小縣城每一年公務員入職之後,各個單位的就會得倒一份當年所有新入職公務員,教師和國企員工(如電力公司)的名單。然後系統內會有專門的前輩給單身人員牽橋搭線聯姻。我想,山東的小夥伴更能體會到一個公務員身份在3線以下城市的影響力吧。
說到公務員,我倒是很推薦同學們報警校,畢業後進入公安系統可能性高。而且請記住這麼一條
「社會經濟狀況越差,政府對維穩要求就越高,國家暴力機關的權利就會越大,其總收入就越誘人」。這幾年公安系統的薪資已經悄然超過國稅領跑公務員群體。而且基於上一條原則,其發展前景看好。不說這個了,我家水錶快欠費了。軍校也是一個選擇,不過我認為對內加壓要比對外動作簡單的多,推薦軍校也是因為有轉業安置。畢竟還沒到要靠人頭軍功逆襲的時候。無論選擇什麼專業,我們都要有接受一切後果的準備,特別是像我一樣渴望階級逆襲的同學。知識使人明目,可以讓我們有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但是並不能直接改變我們的位置。即使我們開了上帝視角能夠從全局看棋,也無法改變我們棋子的身份。我們只能像渾沌一樣以己為子,努力的同時,坦然面對概率下的走向。
最後,推薦一下我的母校,東南大學。並不是因為它學術實力超群,低調,性價比高。實力是通過比較出來的,我也沒去過其他學校無法比較。低調完全是被打壓的,東大的畢業生,在南京上有南大,下有河海南航一票211,北上沒戶口,東進上海有復旦,上交。我們其實很想高調,但是我們的對手哪個都不弱。但是如果你在西交和東大之間選者的話,我真心推薦東大,畢竟「江浙滬包郵」。相信我,最影響你本科四年幸福感就是快遞的郵費了。
最後的最後,在送個大家一首李宗盛的《凡人歌》
好了,不說了我得去找找有沒中餐館可以刷刷盤子,打1小時6歐的黑工了。
參考文章1 作者:Lightwing 來源: 世界上正在發生著哪些國內少有人關注的重要變革? - 知乎目前,世界總財富約 $250 trillion。250萬個億美元。美國 $85-90 trillion,歐洲 $75-80 trillion,中國 $30+ trillion,日本 $25 trillion,奧加 $15 trillion。這五六個加起來,已經覆蓋了世界90%以上的財富。就算是韓國的 $7 trillion 財富,也很誇張了,比印度($3 trillion)+ 巴西($2 trillion)+ 俄羅斯($1 trillion)的財富還多。可是這三個國家的GDP都比韓國大。非洲總財產很可能達不到 $1 trillion,也很有意思吧。這個概念跟生產或GDP關係不大,因為是一種累積作用,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傳承優勢。也涉及到了這些地方的私有投資什麼的,包括個人的和企業的;往往都能超出任何國家邊界控制範圍。更是超出了人口資源等限制。(為什麼很多國際大銀行的管理財產規模能夠超過本國GDP好幾倍什麼的,也是因為這些因素)
看看各個國家財產規模如何,也是很有意思的。值得研究和解釋。
但是我們這裡要討論的是世界為整體的財產分布。這就要忽略一個一個國家的作用。---把世界75億人民作為一個對象。。。如果我們把財富平分給所有人,會怎樣?大概可以給每個人分個 3.5萬美元左右。實際上的分布呢?完全超越我們的想像範圍。世界最窮的 38億人(51%),他們的總財富只有 $450 billion。還不到世界財富的 0.2%。再強調一遍:世界最窮的51%人民,只有0.2%的財富。這樣算,他們的平均財富只有 700-800 美元。沒有房子,沒有存款,沒有投資。也沒有身價。
然後呢?你要挑多少個最有錢的人才能達到這個規模?
Bill Gates $86 billion(微軟的老闆)Warren Buffet $76 billionJeff Bezos $73 billion (亞馬遜的老闆)Amancio Ortega $71 billion (西班牙人)Mark Zuckerberg $56 billion(facebook的老闆)Carlos Slim $55 billion (墨西哥人)Larry Ellison $52 billion這七個人的財富已經有 $469 billion。他們七個人的財富已經高於世界最窮的53%的人的財富總和。
他們七個人的財富,可對應 40億人的財富。
世界從來沒發生過這麼嚴重的貧富差距。十年前,你要挑400個最有錢的人,才能對應世界bottom 50%。五年前,你要挑90個最有錢的人,才能對應世界bottom 50%。一年前,你要挑20個最有錢的人,才能對應世界bottom 50%。現在;僅需要六七個人。 另外top 500的財富,能頂60億個最窮的人。如果你有10萬美元資產,比如你在北上廣深有一套房子,那你的財產已經屬於世界的 top 0.5%)為什麼?一方面是因為這些人的財產長得比任何國家的發展增長率都高。整個頂層都如此。你有一個億,真的很容易順手再掙個一千萬。另一方面,是底層財產一直在減少。特別是最近幾年。
也就是說,這個資產財產上面的貧富差距,遠遠超過了收入上的貧富差距。也許你的收入高於平均,但是按財富來算,不僅不如平均,甚至可以說所有比你更窮的人加起來都達不到幾個最有錢的大富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