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吃點苦
夏天來了
進入五月,節氣到了立夏,曆法告訴我們,春天走了,夏天來了。
農曆中的節氣大致是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經驗總結,而且形成的時間還比較早。仔細一點可以發現,江南以及嶺南的氣候和節氣中規定的、描述的是很不一樣的。詩文中說「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南方地區暑熱以起,北方還是晚春的徵候。中國幅員遼闊從北緯3°的曾母暗沙到北緯53°的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南北距離有5500公里,夏天是由南向北逐漸到來的,也許節氣被總結出的時候,南方還是蠻荒之地,其文明程度遠遠比不上黃河流域的農耕文化,因此節氣中就忽略了南方的特點。在氣候學上,科學的定義夏天是5日內的平均氣溫要達到22度,否則就還是春天,算不得夏天的。根據這樣的定義,公曆6、7、8三個月的氣溫才算是夏天,立夏節氣前後還只能算是晚春了。
對今人來說,立夏不過是一個節氣,表明春天結束,夏日由此開始而已。可是,我們的先人卻把立夏當作一個重要的日子來對待。這是因為,「立夏」的本意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長大,一些果實也在這個時候開始成熟了。民間有「立夏見三新」的說法,一般說來是櫻桃、青梅和新麥。但是不同的地方的三新也有不同,南京地區是櫻桃、青梅和鰣魚,安徽地區保留了前兩種,第三種換做了蠶豆。
立夏日最為流行的民俗活動要算「吃立夏蛋」了。立夏之日,男女老少都愛吃煮點蛋或鹹鴨蛋。民間認為,「吃立夏蛋」能使人強身健骨,格外有精神。民諺道:「立夏吃蛋,石頭都踩爛。民間,有在這天喝冰飲的習俗。舊時立夏日市場上有敲銅盞賣梅湯的「銅盞」,實際就是盛冰鎮飲料的木桶。「銅盞」一般都是黑漆銅箍,桶蓋上有一根銅製的月牙幌子,既表示這酸梅湯是在夜裡製成,也是招徠顧客的標誌。
夏天氣溫高,人容易出汗,消化功能也有所減弱,所以夏天又被叫作「苦夏」。於是夏天被認為是減肥的季節。過去,人們在立夏這一天會稱稱體重,到了立秋的時候在稱稱,看看瘦了了多少,到了天氣涼爽的秋天,再貼秋膘補回來。
過了立夏,氣溫逐漸升高,高溫下,人變得懈怠,胃納消化也受影響。這個時候的飲食需要「減酸增苦」,益肝補腎。傳統醫學認為,酸能補肝,夏天火氣盛,不宜補肝,所以要減酸。火旺而水弱,腎主水,因此要補腎,達到肝腎平衡。苦味食物去火,所以要增加一些苦味食物。我們常見的苦瓜、芥菜、苦菜等蔬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等帶苦味的飲品,都含有生物鹼,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不僅能祛燥消煩、提神醒腦,還有增進食慾、健脾利胃的功效。
不管怎樣,夏天要來了,盡情的享受夏天的熱烈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