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國120年》 | 連載013 | 曾國藩的「討飯」生涯(2)

新科進士的側面:曾國藩出門要飯。

寫進士正面的文章太多了,

但是寫陰暗面的文章市面上卻很少。

而陰暗面才是歷史的真實,

所以我們把大量筆墨花在曾國藩側面的描寫上,

爭取給大家再現一下晚清時期一個底層「士族」是如何「逆襲」的。

而「逆襲」的第一步就很不光彩:出門要飯。

按照孔乙己先生對於「讀書人」的標準,

「偷」是不能叫「偷」的,要叫「竊」;

因為曾國藩先生是「讀書人」,

所以我們也按照「讀書人」的標準,把「要飯」都換成了「拜客」,

如果下文你覺得不習慣,

就把「拜客」都替換成「要飯」就能理解當時的情形了。

在家接待完別人的拜訪和巴結之後,

曾國藩還要出門拜客,而他從翰林院請假回家的這一年時間,

基本上都花在拜客上了。

每天帶著一個僕人,

坐著八抬的大轎,

出入鄉里的各個宴請PARTY,

忙得不亦樂乎。

作為新科進士,還點了翰林,

算是轟動性事件了,

曾國藩的人氣在當地比現在的名人還要高,

用白雲大媽的話來說,

每到一處那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招待更加不用說了,

好酒好菜燕窩魚翅,

不光如此,還要搭台唱戲,請戲班來助興,

要知道當年慈禧老佛爺過大壽,也不過就是請個戲班唱兩天戲,

唱戲在當時看來,基本已經算是慶祝的最高規格了,

能整的全給整上了。

當然唱戲的場合不多,

並不是每天都唱戲,

只有大戶才請得起。

你以為拜客就是簡單的出去吃飯喝酒吹牛皮嗎,不是。

其實曾國藩拜客的重點並不在吃飯唱戲上,

他主要的目的在最後:臨走的時候做東的主人都要給新科進士孝敬一份「賀禮」。

說是賀禮,其實就是錢嘛,就是銀子嘛。

曾國藩出去拜客,最重要的目的,

其實就是收點賀禮,收點銀子,

酒席唱戲之類的,吃完喝完就完了,

熱鬧是夠熱鬧,但是啥也落不下,

唯有這點賀禮銀錢,

才是真正能落到自己口袋裡攢起來的。

這麼說是不是有點LOW,曾國藩是貪財嗎?

人家後來可是內聖外王的千古聖人,

怎麼會貪圖這麼一點小錢呢?

曾國藩不是貪錢。

曾國藩需要錢。

因為一年後他就要上京城做京官了,

做京官花費不小,他這次拜客的目的,

就是為上京做準備,

就是回來籌錢來了。

你忘記我們前面說的他為什麼從京城回來嗎?

錢沒了。

所以曾國藩雖然表面風光的出去拜客,

其實內心裡就是要通過拜客,

多收點紅包,

為後面上京做官攢點經費。

從這個角度看,

曾國藩拜客其實是有組織有預謀的一次圈錢行動。

拋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的熱鬧場面,

我們來看看曾國藩是如何通過「拜客」實現「斂財」的目的的。

曾國藩回到老家之後,「有預謀」的安排了四次「拜客」行程:

第一次拜客行程:主要拜岳父及附近宗祠。

曾國藩最先是拜了自己的老丈人,

老丈人很仗義,也覺得很有面子,畢竟是個乘龍快婿嘛,

請了8桌,臨走的時候封了個大紅包:12800文錢,

按照我們之前白銀和銅錢的換算比例,

大概6兩到8兩銀子的樣子。

這筆錢不少了:前面說一戶人家的開支一年也不過35兩左右,

老丈人一出手就送了差不多3個月的生活費,

很厲害了。

但是這點錢和後面的收入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第二次拜客行程:去縣城。

去縣城拜客,主要目標當然是縣裡的官員。

做地方官的平時魚肉鄉里,口袋裡一般都有錢,

地方官對這個未來的中央大員自然也不乏巴結討好,

出手自然慷慨大方,多的能給到20兩,

少的也有幾兩銀子。

去縣城還有一個主要目的:

縣城的商戶多啊----

雜貨煙酒鋪子,

當鋪,

布莊,

錢莊,

綢緞莊,

酒庄,

米店,

花店,

只要你放眼能看得到的,每家每戶的都要去「拜客」。

當然商戶就沒有縣太爺那麼慷慨了,

給的賀禮就沒有那麼豐厚,

一般商戶的饋贈大多在幾百文錢,

300到1000文不等,

摺合成銀子大概在2錢到5錢之間。

商戶雖然禮薄了點,

但是架不住人多啊,每家每戶都收錢,

匯總起來,

金額就相當可觀。

這次「拜客」用時兩周,收穫接近400兩。

第三次拜客行程:向南走。

拜訪南方的幾個州縣,

泉溪、衡州、常寧、耒陽、永興等

一路拜過去,最遠「拜客」到離家幾百里之外。

具體拜訪的流程就和第二次大差不差了,

先官員再商戶,統統「拜客」一遍。

這次「拜客」用時3個月,收穫接近500兩。

第四次拜客行程:向西走。

拜訪西邊的幾個州縣,永豐、寶慶、高沙、武岡等一路拜過去,

最遠「拜客」到離家幾百里之外。過程同第二第三次,不贅述。

這次「拜客」用時2個多月,收穫接近600兩。

總結一下曾國藩的「拜客」成果:

拜客範圍:

整個湖南省中部,基本他都跑了一遍,足跡遍布幾十個州縣。一年的時間能跑這麼多地方,勞模。

拜客對象:

主要是官員,然後是商戶,然後是親朋好友,一共拜訪了大概1200家。

拜客行程:

大概走了3000里路,曾國藩是坐八抬大轎去的----同情那八個抬轎的哥們。

拜客時間:

曾請假回家大概住了300天,有200天是奔波在「拜客」的路上。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說:「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新科進士曾國藩說:「我不在拜客,就在去拜客的路上」。

最重要的拜客收入:

籠統的算一下上面的四次拜客收入,

第一次數額較小,

後面三次分別是400、500、600兩,

400+500+600 = 1500兩銀子。

這些銀子能幹什麼呢?

1. 可以讓一個4口之家50年衣食無憂。

2. 可以買豬肉幾萬斤。

3. 可以買地50畝:當時地價大概30兩一畝。50畝地可以算個小地主了,當年毛主席家十幾二十畝地,已經算中農富農了,這點錢可以買2倍半主席家產。

相當於曾家一半的家產:

當時曾家有地大概100畝,

這是祖祖輩輩辛辛苦苦省吃儉用積累下來的地產,

但是曾國藩一個人,

一年時間,

開開心心的就掙到了祖輩好幾代人掙不到的財產。

左宗棠在富豪親家陶澍坐館教書好幾年,

還有著親家這層關係,還靠著超級富豪陶澍,

辛辛苦苦工作好幾年的收入,

也不過是買了70畝地,

曾國藩一年時間,

樂樂呵呵收點禮錢,

就收到了50畝地的本錢,

可見「新科進士」這塊招牌有多重要。

「拜客」拜到這裡就算完了嗎?

還沒完。

曾國藩在家優哉游哉了快一年了,於是整理行囊,

準備趕赴京城,參加來年的畢業答辯。

從湖南到京城,

要經過湖北、河南,最後到京城,

一路上他還可以繼續「拜客」,

這個階段的拜客對象,

主要就是經過地方的官員。

晚清對於過境的官員,

地方官都是要好好招待的,

迎來送往好酒好菜的招待,

並且臨走的時候還要孝敬上紅包,

叫做別敬。

對於曾國藩這麼好的潛力股,

湖北河南的地方官當然要拉攏巴結一番了,

下至縣令縣丞,

上至巡撫(省長)按察使布政使(副省長),

都要意思意思送點別敬。

一者這些官僚不缺錢,

二者也是一個政治投資,

畢竟京官距離權力中心更近,做官的一般屁股底下都不幹凈,

萬一以後東窗事發,自己京城裡有個人說話,

那結果就大不同了。

於是曾國藩一路走,

一路「拜客」,

這一路下來,又收入了大概500兩左右。

所以前前後後,曾國藩花費了一年的時間,通過「拜客」,最終拿到了2000兩銀子。

我們的題目寫的是曾國藩出門要飯,

而實際內容里寫的基本都是曾國藩「拜客」,

是不是不切題呢,

想搞個大新聞,當個標題黨?

非也。

其實仔細看看:這一路拜客下來,其實和要飯並沒有什麼區別,

只是讀書人用了一個比較文雅的名字「拜客」,

替代了實質上的「要飯」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年300天,200天在外面溜達,

並且一出門就是好幾個月,這已經和上班差不多了,

也就是說這一年的時間曾國藩的正式工作就是去「拜客」,

和我們普通意義上的串門子拜客已經不搭嘎了。

另外:一共拜訪了1200多家,

平均一天下來6家,

並且所有商鋪,

挨家挨戶都一路「拜客」過去,

想想當時的場景,

雖然有「新科進士」的招牌比較華麗,

但是實質上其實和「要飯」並沒有什麼不同。

要飯的是拿個破碗,

可能也會吹吹打打,

來到商家門前:可憐可憐,給幾個銅錢吧。

曾國藩舉個「新科進士」的牌子,

也是吹吹打打,

來到商戶門前:威武威武,給幾個銅錢吧。

去到幾百里地外素不相識的商家,

就為了討幾錢銀子,

不叫要飯叫什麼呢?。

作為一個新科進士,天之驕子,

為什麼要拉下臉,

通過「乞討」來圈錢呢?

因為進京城當官花費太大。

曾國藩懷揣著自己乞討一年得來的2000兩銀子----相當於今天的60萬巨款,奔向了京城。

不管是榮歸故里還是出門要飯,

不管是榮耀還是羞恥,

這一切都已經成為往事,

而擺在曾國藩面前的,

是未來十幾年的京師生涯。

北京,我來了。

仕途,我來了。

前程,我來了。

命運,我來了。

有夢想,敢追求。

在這裡,曾國藩將開啟自己的「逆襲」之路。


推薦閱讀:

真實歷史上的關羽究竟是什麼樣?
周密細緻的情報保障—55軍1979年對越作戰取得首功的關鍵
怎樣評價慈禧太后?
看《通天狄仁傑》我對狄仁傑有什麼看法?
有關壯志的名言有哪些?

TAG:歷史 | 人物 | 中華民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