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踏春祈福,選擇寺還是廟?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

廟裡有個老方丈,他袈裟七彩燈。

煙霧繚繞,木魚聲聲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每天念經文。

暖暖如風的三月春光乍泄,踏春遊歷的好時節。

念著打油詩,尋一座寺,找一間廟,求一個心念安穩。

但可能,你犯了一個錯誤,因為,寺和廟是不一樣的。

很多人把「寺」和「廟」混為一談,明明去了觀音寺,卻習慣說成了觀音廟。

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皇帝有太廟,民間有土地廟,龍王廟等。

寺是古代的行政單位。

比如大理寺,是主管考核官員的,而鴻臚寺,是主管外交的。

永平十年,攝摩騰和竺法蘭一行以白馬馱經,來到洛陽。明帝隆重接待,先將其安置於鴻臚寺,後又建白馬寺。

後來因為佛教受到朝野普遍的歡迎,就把兩位法師留在了中國,它的目的就是翻譯經典,再一個就是指導大眾共同修行。

玩過帝國時代吧?

那麼你肯定知道必須要建造白塔奇觀,才能進入下一個時代。

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

佛寺裡面的藏經樓,起到了現在公共圖書館的作用。裡面不單單有佛教經典,儒家道家的各種書籍都有收藏。很多讀書人,象王陽明、朱熹、范仲淹這些大儒,都曾長時間在寺院里掛單讀書。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講座,當地老百姓都可以去聽,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眾共同修行的一個場所。

孫大聖在大鬧天空,本土神仙玉皇大帝無量天尊都敵不過,沒法子才請來西方極樂世界的如來佛祖。而天上的神仙就是廟裡供奉的老祖宗。

《禮祀·祭法》中說:「天子至士,皆有宗廟」,「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廟」的歷史更加中國,更加本土,歷史也比「寺」更為悠久,因為它是中國人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所以又叫做「宗廟」。

古代,「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

漢代以後,廟逐漸成為祭祀中國的一切聖賢、神靈的處所,如孔廟、武侯廟、關帝廟、岳王廟、龍王廟、孟姜女廟、屈原廟、媽祖廟、山神廟、土地廟、城隍廟等。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

很多武俠小說中有個說法叫做「廟堂之爭」,那是因為皇宮的前殿也稱為廟,所以朝廷也就有例如「廟堂」、「廟廊」的代稱。

中國近百年佛教受到很大的破壞,大眾甚至佛教徒對於傳統佛教都有很大的誤解。最明顯的誤解,一個是廟裡捐錢,一個是給供奉佛像。

中國古時候,有兩種職業是不明碼標價的,一是先生,一是郎中。

先生教學生,或者郎中看病,學生和病人都是隨分給的,有錢多給一些,沒錢少給一些。

所以寺廟裡擺一個功德箱,大家也是隨心給。但其實按照佛法的原理來講,功德是從定中來,不是從布施做善事而來的。歷史上樑武帝造四百八十寺,達摩祖師也說並無功德。

寺廟裡供奉佛像,相當於私塾里供孔子像,又好比美國人把四位總統像雕在岩石上,或者是在蠟像館收藏。塑像的一個目的是紀念師長,再一個就是見賢思齊,用聖人的形象提醒自己,並不是把佛像當神明看待。

當然,說了這麼多,相比老和尚,我還是更鐘意隔壁山的尼姑庵。

(一言不合還是要開車,你真以為開頭的打油詩那麼有意境?)

明白了寺和廟,那肯定得加個尼姑庵結尾。(滑稽臉)

隔壁那座山,有個尼姑庵

庵里有個小尼姑她在看《玉蒲團》。

她本是塵世中那守了寡的人

削髮為尼後取名叫金蓮。

一天風和日麗金蓮去河邊,

她抓到一條魚,要回家嘗嘗鮮。

來到廚房一看倒霉催的沒有鹽,

她拿著沐浴盆就去隔壁山化緣。

說時遲那時快就和方丈見了面,

男未婚女未嫁是無法無天。

夜已深還沒有燈路上很危險,

小師太你留下來會比較安全。

夜已深山中都是豺狼和虎豹,

為辟邪,貧僧今晚就給你把經念。

嘿,把經念!

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bingsheng2006
推薦閱讀:

《爸爸去哪兒五》為什麼華人普遍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幾張圖告訴你什麼叫換位思考!
關於建水紫陶,有哪些常見的謠言與誤區?| 第一篇:製作工序
火影忍者番外篇 —《木葉天目盞》
古代的凡人如何去龍宮?

TAG:寺廟 | 中國傳統文化 | 佛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