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有多深的惡意,才會反目成仇

最近看到東野圭吾又出了新書《拉普拉斯的魔女》,腰封上寫著三十年打破自我之作。受如此震撼的文字評價影響,便儘快將其閱讀。

這本書號稱要回歸推理,不過從故事本身來講,論推理再也不會有《嫌疑人X的獻身》那樣酣暢淋漓,甚至與之前湯川學系列其他作品相比都無法媲美。面對所謂的不可能犯罪,最終以超能力來解答。所謂推理不夠,科學來湊,況且這種科學更像一種偽科學,帶著明顯的科幻色彩,與過去湯川學系列裡學究一般的論證相差甚遠。所以,本書若論顛覆,顯然是文字噱頭,但要說江郎才盡,顯然本書的亮點並非在此,若言本書的精彩程度還是值得一看。

社會派推理,與古典的本格推理最大的區別在於「社會」二字。其推理小說特點不重在推理解密的過程,而在於以案件為引子去闡述對某種社會現象的討論,通過推理引申出對人性的刻畫,而這也是推理小說發展的結果,讀者不再以解密為唯一的樂趣,而能通過情節去思考人性,這也讓推理小說從枯燥乏味的紀實文學變得更加有趣一些,足以吸引讀者更加深入的閱讀。《拉普拉斯的魔女》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還是偏重於對人性的探討,還是帶有東野圭吾以往社會派推理的烙印。

本書除了拉普拉斯的魔鬼的背景,即拉普拉斯假設有這樣一個精神體,知道世間一切物體未來的去向和過去的來源,而又獨立於世界之外,稱為"拉普拉斯魔鬼"。當然在謎底揭曉之前,我們可以幫它當做其推理解密的工具,正是具有預測未來的能力,才創造出一宗宗完美的不可能犯罪,超出人能控制的範圍達到了最佳的效果,也正是有這種能力,才能阻止下一場更加罪惡的犯罪。但這本書最震撼的部分不在於這一宗宗案件,而是來自人內心深處的惡意。

書中的父親作為對完美極致的追求者,面對妻子和子女們的不完美,可以無視親情,而痛下殺手。當罪行完成以後,卻還能在網路上,繼續販賣自己編撰的完美家庭的故事,讓人為之悲痛,為這個惡魔般的父親而惋惜,甚至不惜勾勒出一個虛假的「真相」為自己創造一個完美的形象。而其子成為植物人後,依然還憂心忡忡,欲除之而後快。所幸其子還是足夠聰明,假裝失憶而躲過一劫,在後來康復後,背負著復仇之心而活。為了除掉自己的父親不擇手段,這本書赤裸裸地上演了一出父子相殺,骨肉相殘的血腥慘劇。

是啊,一個人要有多深的惡意,才會反目成仇?

本書最終的解釋是父親缺少父愛的基因,內心深處並未視其妻子和子女為骨肉,而是當做自己的作品。面對不完美的作品,除了毀滅之外,並無存在的價值。而血腥的慘劇就此上演,當一個只有仇恨沒有愛的人格,無論怎樣的殘忍都不為過。而苟活下來的子女,看到虛假的真相時,除了肉體的痛楚之外還受著精神的折磨,內心的惡意怎麼不會產生呢?因此,雙方都帶著極致的惡意生存時,犯罪的火花才會綻放。

人性之惡,通過一幕幕戲劇般的犯罪事實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這裡沒有親情,只有無限的痛恨。應該說東野圭吾在這本書依然裝著《惡意》的內涵,從溫馨的家庭反轉到父子相殺的狗血劇情,讓人酣暢淋漓的感受了一場惡意的變局。但與《惡意》那種樸素的語言和驚悚的反轉的力度相比,這本書的惡意顯然不及之前,雖然依舊帶來了一定的震撼,但並沒有之前的那種刻骨銘心,沒有那種陰森的餘味。

在性惡論討論之餘,我想拉普拉斯的魔鬼,也是這本書的亮點之一,作為決定論的代表思想,對於人類的未來,如果一切都已知曉,那時候你度過每一天的時候會感覺快樂嗎?對於每個人而言,究竟是預知還是未知更幸福?而最近的電影《降臨》熱映之際,我想對於人類未來的探討也會越來越多。面對預設的結局,你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卻無法逃離,這種感覺究竟是怎樣?對於線性世界的我們而言,由於未曾有這種經歷因此依然充滿好奇。我想東野圭吾這次唯一的顛覆應該是從唯物主義的思索走向唯心主義的嘗試,而對這一哲學命題的討論或許比所謂的人性更為深奧,顛覆的意義或許就在於此。

「這個世界的未來,到底怎麼樣?」

「我跟你說,還是不知道比較幸福」。

推薦閱讀:

現實生活中你見過的最神奇的推理是什麼?
為什麼推理小說在日本文壇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而在中國卻沒有?
如果你在一個有三道門和一個幽靈的房間里,如何問一個問題得到最好的結果?
為什麼運用了敘述性詭計的推理小說,一旦被人劇透說「這是敘述性詭計」,就沒法看了?
電影《告白》到底在說什麼?

TAG:推理 | 東野圭吾 | 性惡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