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個平庸的孩子背後,都有不成器的父母

(一)

---蘇州集英教育---

2009年11月26日的清晨,上海海事大學的研究生宿舍里:

她用一條毛巾和一條枕巾連接在一起,一頭掛在水龍頭上,一頭套在脖子上,然後蹲在地上,

以一種令人膽顫的痛苦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叫楊元元,在讀研究生,三十來歲,年輕而漂亮。

是什麼樣的經歷讓她如此決絕?

從小到大,楊元元便一直活在母親的意志里,

高考填報志願時,楊元元想去大連海事大學讀海商法,

母親拒絕了!

---蘇州集英教育---

理由是武漢的大學可以省些路費。

畢業後,她曾兩次考上外省小城市的公務員,

母親拒絕了!

理由是距離遠。

後來她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學的研究生,

然而,從楊元元讀大三的時候開始,楊母就搬過來和她住在一起,

兩人睡在同一張床上,

一直到研究生,

不是生活難以為繼,也不是生活難以自理,

只是為了跟楊元元去看自己夢想的實現。

楊元元的輔導員回憶說:

---蘇州集英教育---

「每次她都沉默地跟在母親的背後,聽她母親說話。」

或許從她給弟弟的信中可以窺探她內心的一角:

「你以後不要聽媽的……」

自殺的前一天,楊元元和她的母親聊天時,細細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並對母親說道,

「如果當年你支持我報考大連海事大學,現在一切都好了。」

或許我們都不願承認,逼死女兒的,竟是楊母的教育方式。

與其說楊元元之死是社會悲劇,更不如說是家庭的悲劇,是一個有關成長的悲劇。

---蘇州集英教育---

(二)

心理學上把這樣的父母稱之為「控制型父母」:

從孩子出生時,便視為自己的附屬品,對孩子提出很多要求和限制,期望絕對的服從,並且不做解釋;

孩子能做的,就是在父母設計的劇本中愉快地扮演,一旦出格,便要遭到責罵或是懲罰。

就像電影《男人女人和孩子》中的描繪:

女兒慢慢長大後,喜歡把自己關在房裡。

然而,對她的母親來說,卻是無法忍受的。

表面上看,是擔心女兒與「不良分子」交往。

---蘇州集英教育---

而內心深處,卻是難以忍受女兒遠離她的掌控。

於是,這位母親開始了她的一系列的應對措施:

查閱女兒的郵箱、手機、Facebook、聊天軟體等,

繼而沒收女兒的手機,取消零花錢,

並用女兒的身份斷絕其與男友的關係······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

控制型父母的一個典型心理特徵是:難以忍受子女離開自己的掌控範圍之內。

孩子似乎永遠都長不大,一舉一動,都需要自己的指點。

這類父母最常用的手法是,用獎勵與懲罰來塑造孩子的成長。

本質上卻是,以愛的名義,控制著孩子的人生軌跡。

---蘇州集英教育---

(三)

只是,我們很少反思,這樣的責罵與控制會有多大的殺傷力。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孩子的意志被壓制,變成父母意志的產物,對事物缺乏獨立的見解,容易被他人所左右。

孩子的自尊很容易受挫,容易對身邊的人產生懷疑甚至敵意,成年後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都極有可能出現問題。

楊元元便是一個典型的受害者。

高中畢業後,她曾試圖離開母親,到大連讀海商法。

如果楊母能在這個時候忍痛放手,鼓勵孩子走向獨立,或許就沒有後面的悲劇。

或許在楊元元的內心深處:

---蘇州集英教育---

一方面渴望擺脫母親的控制,走向獨立與遠方;一方面卻又覺得不應該離開父母,甚至自己都不接受自己走向獨立。

在痛苦與煎熬之中最終走向了死亡。

(四)

很多時候,需要成長的是父母。

就像蒙台梭利所說: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精神胚胎,嬰兒並不是白紙。

父母並不是子女的答案,好的子女並不是你教的,而是他們自己長成的。

---蘇州集英教育---

在這一點上,一位父親的例子或許可以借鑒,

他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卻不希望孩子跟在他的腳步後面,

對他而言,孩子獨立思考與生活的能力才是最重要。

他有兩個孩子,當孩子八、九歲的時候,他讓孩子們參加公司的董事會,

並讓孩子就某些問題來發表自己的見解,不管成熟與否。

後來,兩個孩子都以優異的成績上了斯坦福大學。

畢業後,他們向父親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里任職,干一番事業。

父親拒絕了!

---蘇州集英教育---

他對兄弟倆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

於是,這兩個孩子去了加拿大,一個搞地產開發,一個去了投資銀行。

他們憑著從小養成的獨立自主以及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

這兩個孩子一個叫李澤楷,一個叫李澤鉅。

而他們的父親,叫李嘉誠。

優秀的父母往往懂得放手。

---蘇州集英教育---

(五)

父母的職責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於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對子女來說,只有在父母放手的情況下,才能學會真正的獨立,才能領悟生命的艱辛和不易。

作為父母,最好地姿態是遠遠地望著他們成長的軌跡。

就像龍應台說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蘇州集英教育---

是的,你不必追。


推薦閱讀:

如何毫不費力地養成好習慣?
父母拒絕歸還孩子掙到的第一桶金是否有悖於教育?
有哪些讓你動容的教育故事?
如何讓父母明白何為溺愛,以及溺愛帶來的害處?
對媽媽忠誠的孩子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