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為什麼要主動與伊斯蘭主流世界決裂?

什葉、遜尼兩派之恩怨,相信了解伊斯蘭的都耳熟能詳。伊斯蘭教創立後不久,便出現教派分裂,兩大教派由此對立競爭,恩怨延續至今。

不過,儘管二者並稱伊斯蘭兩大教派。但遜尼派的實質影響力,其實遠在什葉之上。全球尊奉遜尼派的穆斯林超過10億;而歸屬什葉的其實僅僅只有八千萬多一點。

覆蓋範圍上,遜尼幾乎囊括了中東、中亞、北非、南亞以及東南亞的幾乎所有主要伊斯蘭教活動區。至於什葉派,則主要局限在伊朗、塔吉克,還有伊拉克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就是伊朗高原的輻射半徑內,而伊朗,則是什葉派勢力中當之無愧的帶頭大哥。

從教派分布來看,伊朗多少顯得有些另類。而且這種另類還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在伊斯蘭成立之初的七八百年里,伊朗高原的普遍信仰一直是遜尼派。直到16世紀,薩法為帝國建立,伊朗才在帝國中樞的政治強力推動下,整體轉向什葉。

伊朗為何會出現這種轉折?

最直接的解釋,是因為薩法維王室出身什葉,故而掌權後,奉其為尊。

但其實內幕並非這麼簡單。在上一節《地緣政治69:什葉、遜尼兩派為何爭鬥千年》一文中,雲石君曾就什葉派存在價值做過一個簡單分析:本質上講,什葉派的存在,其實是為中東各邊緣勢力抗衡伊斯蘭強權帝國中樞提供一個意識形態工具而已。可如果某一邊緣勢力翻身上位,成為伊斯蘭世界的新任主宰,那基於維繫統治的考量,它們就有必要得到占穆斯林總數9成的遜尼派之認同,故而這些昔日的什葉教徒,會改而尊奉遜尼——畢竟與統治權的實打實收益相比,尊奉哪個教派簡直不值一提。

這種政治決定教派,在伊斯蘭歷史上並非沒有先例:當年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其王室在開國前就是尊奉什葉派。可隨著它們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主宰,阿拔斯王室非常痛快的就改尊遜尼,而把什葉派拋在了一遍——這就叫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

基於這種現實主義邏輯,薩法維王室即便出身什葉,但既然獲得了伊朗統治權,就沒道理僅因自己的出身,就迫使遜尼派教徒改尊什葉

而另一種解釋是:這種變化,跟伊朗高原與阿拉伯半島、小亞細亞半島的地緣博弈有關。

中東主要存在著阿拉伯半島、小亞細亞半島與伊朗高原這三大地緣板塊。三者地緣實力半斤八兩,誰也不具備一統群雄的絕對優勢。所以三大地緣勢力,長期性的圍繞中東統治權爆發衝突。

作為伊朗高原的擁有者,薩法維帝國長期與奧斯曼土耳其還有阿拉伯民族勢力對抗——而此二者都是遜尼派。在對抗大背景下,伊朗有意在教派信仰上與它們形成差異,這也不是說不過去。

不過這依然不是最主要原因。說白了,中東三大地緣板塊的結構性矛盾一直就存在,而薩法維帝國之前的伊朗高原地方政權,卻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在教派上跟其他二者切割。

這些政權之所以如此,自有其政治考量。伊朗高原本身就是中東一流地緣板塊,但佔領此地的政治勢力,如果國力強盛,自然而然的會有一統中東的冀圖。這種情況下,它當然不願不讓自己跟占穆斯林巨大多數的遜尼派產生隔閡——這會影響到爭取其他地區穆斯林的認同。而如果政權衰落,那就更不敢這麼做了——周圍都是遜尼派,自己卻去改尊什葉,這不是白給遜尼派們聯合起來剷除自己的理由么?

所以,薩法維王朝在伊朗推行什葉,實際上另有原因。在雲石君看來,伊朗之所以這麼做,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存在有著極大的關係。

伊朗薩法維王朝崛起時,以阿拉伯半島為基的阿拉伯系勢力業已沒落,可是突厥系的奧斯曼土耳其卻正處在其鼎盛期。伊土兩大帝國都希望自己能夠一統中東,不過誰都沒有徹底壓制對方的能力,這種情況下,伊土圍繞中東統治權長期拉鋸。

而在這場雙雄會中,伊朗整體實力還是稍遜一籌。既然正面暫無實力壓倒土耳其,那就有必要另闢蹊徑,一方面提升自身國力,另一方面,也要想辦法去挖對方牆角。

通常來說,提升國力的辦法有兩種,首先是提高文明發展水平,比如近代化過程中,歐洲各國通過技術革命,使得自己的文明成色不斷提高,進而獲得縱向的質量對比優勢。

可伊朗明顯沒這個條件。所以他只能追求橫向擴張,通過開疆拓土,來做大國家規模。而開疆拓土的對象,則是中亞的阿富汗,還有圖蘭低地。

阿富汗在地緣上本身就是伊朗高原在東方的延伸,至於伊朗北面的圖蘭低地,則受在伊朗高原地緣壓制,所以伊朗的這種擴張,是符合地緣規律的。而更重要的是,伊朗的存在,阻斷了中亞板塊的圖蘭低地、阿富汗與西亞的有效交流,這就使得伊朗在經略中亞時,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奧斯曼土耳其的直接干涉。

不過,雖然因為伊朗的從中作梗,土耳其失去了直接接觸中亞的地緣通道,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就無計可施。對中亞,土耳其還有地緣以外的手段:首先,在壓制阿拉伯系勢力後,土耳其蘇丹獲得了遜尼派哈里發的頭銜,成為遜尼派的宗主(至少名義上是);其次,中亞穆斯林在族群上大多歸於突厥語族,跟土耳其系出同源。土耳其可以藉此爭取中亞的情感認同。

這樣一來,伊朗就麻煩了:第一,如果它仍然延續伊朗既有的遜尼派信仰,那麼在名分上永遠都被土耳其壓過一頭——薩法維王室自然不會承認土耳其蘇丹的哈里發地位,可這並不代表著中亞的穆斯林也不認,甚至,即便是在伊朗內部,那些遜尼派民眾,也或多或少的會受這種因素影響;第二,中亞土著大多屬於突厥語族,他們對土耳其天然具備親近感,這兩大因素,會在相當程度上,對衝掉伊朗經營中亞的地緣優勢。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局面?伊朗的選擇是,改尊什葉派!

首先,改尊什葉,可以消除土耳其哈里發地位對國內穆斯林的負面影響,增加民眾的向心力。

其次,考慮到伊朗處在在西亞和中亞中間,隨著它轉投什葉,中東遜尼派本部向中亞傳輸地緣影響力的渠道就被掐斷。

儘管短期來說,這種教派轉化,會加激化伊朗與中亞的信仰矛盾,但考慮到中亞本身實力有限,這種衝擊伊朗還承受得起;而把目光放長遠些,如果對中亞的經營見得成效,什葉派得以在當地形成氣候,那麼不僅可以使得中亞在文化程度上疏離西亞、親附自己;還能夠有效對衝掉中亞各部突厥系出身而對土耳其產生的天然親近感,進而更好的完成對該板塊的消化吸收。

綜上所述,伊朗轉投什葉的根本目的,是在土耳其和遜尼派佔據整體優勢的情況下,打造出一套以自己為宗的思想文化體系,如果不但能夠穩固內部統治,而且還有利於自己在中亞方向的地緣擴張。

只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伊朗積極圖謀中亞的同事,工業時代逐漸來臨。憑著工業的加持,基督教世界實現了對伊斯蘭世界的全方位壓制。中亞也落入俄、英兩大基督教強國之手。就連伊朗本身,也在英俄南北夾攻下,陷入自身難保的窘境,所謂的經略中亞自然也就成了鏡花水月。既然中亞擴張計劃擱淺,伊朗將什葉派發揚光大的宏願也就成為泡影。無奈之下,唯有堅守「光榮孤立」,成為伊斯蘭世界中的所謂「異端」。

與伊朗和什葉派孤立同步,伊斯蘭文明也由盛轉衰。

伊斯蘭世界為何會走向衰落?在大航海時代來臨後,按理說更具先發優勢的伊斯蘭,為什麼會被中世紀遠落後於自己的基督教世界反超?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下一節《地緣政治71:伊斯蘭文明為何由盛轉衰》一文中繼續為您分析。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70節——解碼伊斯蘭之第8部分,對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略談三世界理論及歐美中心論
地緣政治(20):中國能統一東亞東南亞嗎?│脫苦海
地緣政治(19):如何看待中國開發商租借斯里蘭卡港口,租賃期99年│脫苦海

TAG:地緣政治 | 世界歷史 | 穆斯林Musl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