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奮鬥的你沒房子,會有真正的歸屬感嗎?

文 | 壹默瞭然

1.

我的同事戚曉軒,生於江蘇一個三線城市,14年前和女朋友一起來滬打拚,到如今,準確把握兩次購房良機,實現了紮根上海的目標。

兩人先是租了5年房,2007年有了孩子後,覺得長期租房不是個事兒。如果不想成為這座城市的過客,必須要有自己的房子。

那會兒上海的房價還沒有現在這樣高的離譜,夫妻倆咬咬牙拿出全部積蓄湊齊了首付,買下了閔行的一套二居室。

後來女兒上幼兒園,父母從老家趕來幫忙帶孩子,二居室顯得日漸擁擠。去年軒兄把二居室賣了,補了筆錢置換了套大四居,改善了居住環境,而且還是套不錯的學區房。

幸運的是,這次他又踩對了點,換好房後,上海房價再次暴漲,一年之內,他那套房居然漲了6成。

軒兄感嘆,如果當年沒有買下第一套小房子的話,按現在的天價,可能他在上海就永遠買不起房子了。

作為第一代移民,在上海打拚真的很辛苦,聽了軒兄的講述,我感覺就是一部血淚史。

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非要在上海這樣擁擠的城市,拿微薄的薪水貸十幾二十年的款,去買一套房子。

軒兄說,一個人,要在一個地方紮根必須有一個自己的家。特別是有了孩子,買房成為他必須奮鬥的目標。

他認為,如果自己當年堅持租房,每月大概至少支出2000元,但沒有房貸壓力,是可以存下一些錢。但這點積蓄逐年貶值,跑不贏通脹,更遠遠抵不上房價的漲幅。如果你想留在上海,要盡量買套房子,哪怕再小,畢竟有了個遮風擋雨的家,也就有了歸屬感。

其實,以目前上海的房價看,在上海一套房小千萬很普通,也許一個普通上海本地家庭都可以實現。關鍵在於,上海本地人大多有福利房或拆遷房,或者是祖輩父輩留下的房子,所以,對他們來說,換一套房子也許不是很難的事。然而,一個異鄉人來上海,在沒有基礎的前提下,只有靠買房早,和不停的置換才能實現財富增值,尤其是對於收入並不太高的群體。

老話說得好,安居樂業,你連住的地方都不能解決,怎麼能好好的奮鬥事業?在工作的時候,還要考慮明天是不是要交房租了,下個月的房租是不是又要漲了......你確定你可以安心打拚?

若你是單身還好,如果你已經結婚了,那問題就會接踵而來,不買房怎麼落戶?以後生孩子,孩子學區怎麼解決?沒有戶口,就不能上公立學校幼兒園,只能交借讀費上質量差的公立或者私立學校,高考的時候還要拼你的居住證「積分」,否則你的孩子就沒有參加上海市高考的資格。

買房只是為了有尊嚴地活著,不用寄人籬下,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走上一條相對輕鬆一些的道路。

還有,孩子成年後,想要娶個相對高質量的媳婦,工作穩定、擁有住房是擺在男生面前的兩道坎。軒兄樓下的鄰居也是外來者,考慮到這些,早早就給上大學的孩子準備好了婚房。

上海是出了名的單身狗聚集地,就算單身男女比例失調,幾個女人搶一個男人,然並卵!找女朋友還是那麼難,男生沒有房子沒份穩當的工作娶不到,女生高不成低不就不肯嫁。

也不能怪上海女人勢利,全國都一樣,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這個年代,愛情還是需要麵包來支撐的。

2.

很多人帶著夢想來到這座城市,在這裡奮鬥了很多年,也逐漸愛上了這座城市,想在這裡紮根,房子就成了必須品。

曾幾何時,我們都在傻傻地等著房價降下來,等來的卻是房價的不斷攀升。

一位湖南朋友,從去年開始到處看房子,由於家裡意見不一致,一直處於觀望狀態沒有及時出手,因此錯失良機。今年房價瘋漲,原先攢的錢連交首付都不夠了。他灰心地說,在上海,10年前買不起房,10年後更買不起……

他只能繼續租房住,然後在湖南老家買了套房子,打算退休後回家鄉。然而,最讓他頭疼的問題是,學齡期兒子在老家成了留守兒童。

上海房價已經上天,房租當然也是水漲船高,而且不穩定,房東經常會變動,契約精神比較薄弱,不像國外租房也可以一輩子安然居住。很多人在公司看老闆臉色,回家還要看房東臉色

這位朋友5年來在上海搬了7次家,每次都是累的脫層皮。每次搬家,都覺得自己除了這個人,在這座城市一無所有。

但他還是選擇留在上海,雖然上海的生活壓力很大,上下班車多人多擁擠不堪,然而這個城市裡有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挑戰,以及對很多世俗觀念的打破,也能尊重與包容新的思潮,這些對年輕人還是很受益的。

他把省下的錢都用來投資自己,他說,從長遠看提高收入比節約更明智。

3.

房子、戶口、孩子上學、照顧老人這些問題對於許多尚未站穩腳跟的白領來說,都是必須要邁過的坎。

當這些問題無法解決時,有人會選擇出國,此地不留爺總有留爺處;有人選擇繼續留下來奮鬥,一定要在這個超大城市落地生根;也有些人會選擇離開,回家鄉或到其它二線城市。

有位湖北朋友,大學畢業後獨自背上行李來到魔都。剛開始無依無靠自力更生,租房受過騙,買衣服到優衣庫都嫌貴。到現在工資雖然不高,但工作已穩定,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可是他依然感到很累,沒有歸屬感。看著周圍的老鄉們都接連在上海買了房,自己卻沒有買房的希望。不管日子怎麼精彩,都覺得自己不是這個城市的一份子,只是一個偶然的闖入者。

他說,當一個城市的大部分場所你都是消費不起的,你就不會有什麼歸屬感。三年後,他還是選擇去武漢發展了。

還有位安徽朋友,幾年前在上海已經買了套房,可是越來越吃不消上海的快節奏。經過反覆權衡,他覺得老家生活壓力小,還能照應老人和小孩,享受家庭的溫馨,幸福指數高。趁著今年房價高漲賣掉了房子,換取了500多萬現金,回到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他在老家花200多萬買了套別墅,又買了輛50多萬的車,還把兒子送進了當地的國際學校,剩下的200多萬存進銀行,找了份輕省的工作,過著神仙般的日子。

這世界上幾乎每座大城市都有其優勢,也有欠缺需要改善。雖然他離開了,但他依然感謝在上海生活的日子,開拓了眼界與胸懷,也增長了閱歷,這些都是人生重要的財富。

他認為,年輕是種資本,大學生可以先在一線城市打拚幾年,歷練一下,如果你有天覺得累了,感覺待不下去了,可以選擇去老家省會或其它二線城市。二線城市生活壓力相對小很多,而且房價也相對低,城市交通又發達。

4.

也有很多人說,此心安處是吾鄉,其實不關房子什麼事兒。所謂的房子歸屬感,那只是大部分中國人的心理,中國人固有的房子情節而已。

很多年輕人對未來充滿激情,懷著對大上海的美好嚮往隻身來到了這裡,剛來時意氣風發,無限憧憬,覺得房子不是一切。

有位年輕的朋友說,「難道沒有房子就不能結婚嗎?難道所有的一切都要跟房子掛鉤嗎?為什麼大家總是要朝著房子看,這樣活的是不是太累了?」

這個問題,作為過來人的軒兄是這麼看的:「我並不是想要打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性和對未來的自信心,然而想和做,總是隔著很長的距離。」  

上海的世界很精彩,但有三大攔路虎:房子、戶口、子女教育,僅落戶一項,就消磨了很多人的意志。擺在外來者面前始終繞不過去的就是房子,在有房子之前,一切都是空談。

還有位朋友說,剛來上海我也很喜歡這個城市,喜歡這裡的生活方式,我也一度以為自己找到了那所謂的「歸屬感」,可是年齡到了,真到了談戀愛、結婚的時候,人們問起的最多的還是:「你是哪兒人?戶口在哪?在上海有房子嗎?收入多少?」

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總是啞口無言,後來,他靠父母的積蓄支付了一套小房子的首付,靠自己的工資按月還貸,成了真正的新上海人。

他說,房子有時候真的是一切。如果你在上海沒有房子,就算你操著熟練的上海口音,熟悉這裡的大街小巷,掌握這裡的風土人情,但是你在這裡沒有房子,沒有戶口,你在這裡還要經常搬來搬去,你在這裡永遠都說自己是外地人,那麼你所謂的理想、未來和歸屬感,又算什麼?你終究只是這座城市的過客。

5.

2016年上海房價高歌猛進,而且在漲價這條道上一路狂奔不回頭。那些沒有家庭財力支援的普通外來工薪階層,僅靠個人工資在上海買房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小。

若干年後,或許在上海買房的只有三類人:一是全國範圍和全世界範圍的土豪投資客;二是年薪過百萬的高管;三是在上海有房的置換人士。

當下往往以經濟實力作為社會地位高下的重要判斷因素,房子甚至已經成為某種階級身份的象徵。雖然它未必合理,然而貌似這種現狀在短期內也無力扭轉。

在上海奮鬥的你,選擇去還是留,是基於每個人自身情況的綜合考量。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新上海人,會結合自身的情況而定,留與不留都是正確的。

還有一類人,他們無論是自身素養和經濟實力都很好,來上海就是為了體現自身價值,他們不會認為在上海沒房子就沒歸屬感。

房子雖然是普通人資產配置的重頭,但房子不是考量去留的唯一依據,關鍵在於你是不是在這裡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簡介:壹默瞭然,簡書推薦作者,寫手圈專欄作者,中文天秤女,文字音樂控。微信公眾號:壹默瞭然(ID:yimoliaoran)


推薦閱讀:

2018年,如何留在上海?答案在這裡

TAG:上海房價 | 上海生活 | 房子與歸屬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