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穀物大腦》這本書,世界觀都崩塌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早已跨越了溫飽階段,現在人們考慮得更多的是飲食和健康的關係,是吃什麼,怎麼吃更健康的問題。
而關於這些,營養學家、科學家及各路養生專家已經說得太多太多,或許我們缺的不是健康飲食知識,而是如何在這紛繁蕪雜的知識海洋中,辨別真偽、最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法,培養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
最近一部《穀物大腦》風靡朋友圈。麩質,這個原本大眾不太了解的辭彙也強勢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穀物大腦》是一本什麼書?
《穀物大腦》剛一出版就長踞美國各類暢銷書榜第一名,作者提出的「無麩質飲食法」受到了許多好萊塢和運動界大牌明星的追捧。
作者指出「你的大腦會生病,並非遺傳基因早註定,罪魁禍首,正是你每天所吃的食物!麩質、碳水化合物和糖,就像「沉默的殺手」,在你毫無知覺的時候,已對你的大腦與身體造成永久的損害。」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番顛覆現代營養學的言論,不僅在營養健康界引起強烈反響,還幾乎在歐美大眾中掀起一場飲食革命,據說有高達1/3的美國人試圖拒絕食用麩質。
麩質是什麼?
所謂麩質,即我們俗稱的麵筋蛋白或谷朊粉,是一組蛋白質,主要存在於麥類穀物(如,小麥、大麥、黑麥、燕麥等)的種子里。其中小麥中的含量最高。簡單說麩質使麵糰具有堅固的結構,讓麵食更有嚼勁。
麩質是健康殺手?
在作者看來,現代人吃了太多的碳水化合物,特別是含有麩質的麵食,進而觸發了各種炎症。於是,他極力主張無麩質飲食。
原因是有部分人對麩質有不耐症,能夠引起乳糜瀉疾病(過敏者的免疫反應會對小腸絨毛造成破壞,從而嚴重影響對食物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腹瀉就是其癥狀之一),稱為麩質過敏症。
麩質過敏不僅可能導致肥胖,還可能導致大腦空白、思維混亂之類的大腦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如果測出有麩質過敏症,就應當遠離所有含麵粉的食物。
那麼問題來了,我國北方居民也以麵食為主,是不是也得控制麩質的攝入呢?其實不必,因為麩質過敏症在歐美國家的比例較高,但在我國則很少見。所以歐美有很多無麩質(gluten-free)食品,而國內則很少提到這一概念。
美國超市的無麩質食品專區
為什麼作者提出的極具革命性健康飲食法能迅速席捲歐美?他究竟是何方神聖?
作者其人
《穀物大腦》的作者是醫學博士戴維?珀爾馬特(David Perlmutter),他是一名具有專科醫師資格的執業神經科醫生,並且是美國營養學院的成員。在營養對神經病症的影響這個研究領域,珀爾馬特博士是世界公認的權威。
書中,作者將現代人類飽受肥胖、心臟病、癌症、阿爾茨海默症等各類慢性疾病困擾的原因,歸咎於「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於是提出「無麩質、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才是理想飲食」的觀點。
書中觀點是否適用於我國?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本來西方飲食結構與我國就存在巨大差異,再加上人的體質不同,適合西方人的無麩質飲食照搬過來很可能會水土不服。
而且,世上也根本不存在適用於所有人的健康飲食方式。
說到底,健康飲食的關鍵還是在找到平衡,食物的多樣性、合理搭配和營養均衡更重要。
營養學家范志紅建議,日常飲食中,盡量選擇消化慢、高膳食纖維、低血糖反應的主食,比如燕麥、蕎麥、黑米、紅小豆、芸豆、干豌豆等各種雜糧,再配合大量蔬菜和少量的魚肉蛋奶。這種飲食結構,既能避免吃大米白面過度升高血糖的麻煩以及過多攝入麩質的問題,又能減輕肝臟和腎臟的負擔。
在面對外界眾多紛紜的飲食觀點時,我們不能盲信盲從,而應該用自己的理性思考來判斷其是否合理,以及是否適合自己。
當然,可操作性最強、最好的方法就是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了。它是根據營養學原理,緊密結合我國居民膳食消費和營養狀況的實際情況制定的,直觀地告訴我們每日應攝入的食物種類、合理數量及適宜的身體活動量,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
有這樣一本最權威的飲食「國標」坐鎮,相信什麼奇談怪論都忽悠不了你了。
推薦閱讀:
※這本小說里黑幫老大竟然是個「gay」
※如何寫致用類書籍的書評?
※《解憂雜貨店》真的可以解憂!
※其實,我們更需要寬容的是自己
※平凡的世界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