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查處學術腐敗案,受害學者死不瞑目!

中國社科院一位老黨員、老學者撰文稱,中國的學術腐敗已經發展到「空前未有、世界罕見、動搖國本、摧毀民族道德底線」的嚴重地步。中國學術腐敗典型案例——「破壞國家選拔人才案」、「哲學社科最高學術殿堂職稱評定造假舞弊案」和「假冒偽劣『三院院士』學術造假腐敗案」(「三大案」)不被查處黨紀不容!國法不容!天理不容!「三大案」不受查出廣大正直學者死不瞑目! 作為第一案的受害人之一吳精華副研究員,氣憤地說「這件事不搞清楚死不瞑目」。遺憾的是吳老先生已經於2015年去世,直到去世也沒能看到這件事有什麼結果。這位老黨員是第一案和第二案的直接受害人之一。「老牌農學博士職稱事件」爆發之後,出於義憤說了幾句公道話,不久就受到了「處分」的威脅和「不作不死」的恫嚇。為防備萬一,他寫下遺書。遺書中也留下這樣的語言:「為了讓我們的子子孫孫不再遭遇我和徐鮮梅遭遇的悲劇,希望大家團結一致堅持鬥爭,一定要把『中國學術界第一騙術』徹底揭穿,徹底搞臭!」。第三大案的重要知情人之一田園教授在2014年病重生命垂危之時,這位已經八十八歲的老教授在彌留之際還執著地對其弟弟田增義說:「我還有件事沒做完,舉報石元春偽劣院士案。你和其他舉報人聯繫,將此案做個了斷」。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為什麼這些七八十歲的老人直到即將撒手人寰還是放不下這些案子?為自己還有意義嗎?難道不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

第一案: 破壞國家選拔人才案。改革開放之初,為了加強社會科學研究,在原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的基礎上,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同時組建省級社會科學院。為了解決人才的匱乏,黨中央國務院決策,由國家教育部直接組織在1980年搞了一次轟動全國、震驚世界的全國社會科學人才公開招聘。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到現在為止空前絕後的一次國家直接選拔人才的壯舉。但是,潛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以權謀私者卻以對上陽奉陰違對下欺矇詐騙的手段把它演變為扼殺國家事業發展急需人才的悲劇。對於經過將近一年的初試、複試、答辯、評審、政審、體檢最後錄取的人才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辦法:有「關係」有「後台」的宣布錄取之後立即報到上班,一切待遇從優;沒有「關係」、沒有「後台」的平民子弟,以「分期分批報到」為借口,使其承受長達四年的「吊懸」之苦之後,再宣布國家錄取無效,把百里挑一錄取的人才重重地摔回原地。此案入選理由有四:1)作案時間最早,早在1980年,被稱為「中國學術腐敗第一案」;2)欺騙性極強。因為誰都知道北京作為首都人口太多,住房困難、安排工作困難。當時提出「分期分批報到」的「下有對策」的確矇騙了很多人。受害人感覺不對上告中央是在等待了四年被宣布錄取無效之後,徹底看清這個騙局卻是在三十年之後。3)極具代表性。這是以「下有對策」反對「上有政策」最早的典型,是「權力壟斷職稱評定」最早的樣板,是實施人才逆向淘汰最早的範例。國家直接組織的人才招聘,尚可如此胡作非為,那些完全是單位自主的所謂人才招聘會是什麼樣子大家不難想像。被告到中央之後,雖然廢止了宣布國家錄取無效的荒唐通知,但相關責任人至今沒有受到任何查處。4)案件性質惡劣,作案人膽大包天。中國歷史上的科考舞弊案不少,但都是在考前和考試、閱卷、錄取過程中行賄受賄徇私舞弊,偷偷摸摸搞些小動作而已。清代當朝一品大員柏葰被開刀問斬的科考舞弊案也只不過就是按當時的規定不能參加科考的戲子混進考場中了舉人而已。膽大包天到國家考試選拔已成定局之後,做為國家下屬機關居然還敢陽奉陰違、徇私舞弊、公然否定國家考試錄取結果者,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沒有,在世界範圍內也沒有查到。屬於「空前未有、世界罕見」級別的最早案例。

第二案,中國哲學最高學術殿堂職稱評定造假舞弊案。為了操縱職稱評定,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以權謀私的當權者在1998年炮製了「通過暗箱操作和弄虛作假,上蒙有關領導,下蒙廣大群眾,外蒙外單位專家,內蒙本單位當事人,主蒙除了作弊者本人之外的全體評委;擅自盜用『外單位專家』的名義,巧妙盜取『雙盲法』被公認為是一種客觀公正的評定方法的名譽,猖狂盜竊本應通過認真評審、公平競爭才能取得的名利」的「五蒙三盜術」。這套騙術被稱為「最高超職稱評定騙術」,雖然一出籠就被識破告到本所黨委和院人事局,但是在各方權力的支撐下,居然昂揚堅挺、十幾年不敗、至今不倒。此案入選的理由是:1)這套騙術集古今中外騙術之大成,在造假行為之簡單易行,造假效果之長遠、巨大,逃避罪責手段之高超諸多方面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屬於「空前未有、世界罕見」的水平。2)這套騙術是操縱職稱評定的「萬能法寶」,對於「權力壟斷職稱評定」從最高學術殿堂的局部傳播蔓延到全國,起了帶頭、示範和推動作用。3)這套騙術不僅把職稱評定引入邪路,而且從「職稱評定」擴展到「整個學術研究領域」,到2010年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學術界第一騙術」。影響範圍之廣大,後果之惡劣,無與倫比。

第三案,假冒偽劣「三院院士」學術造假腐敗案。原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校長石元春作為土壤學家1994年之後先後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號稱「三院院士」。2011年9月11日,新語絲網站掛出實名公開舉報信《中國學術腐敗第一貪——揭露、控告原北京農業大學校長、「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學術腐敗》。關於「三院院士」造假腐敗的大案從此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掀起軒然大波。此案入選理由是:1)級別最高。院士就已經是最高學術榮譽頭銜。能當上「三院院士」更屬於鳳毛麟角。此案是發生在中國學術金字塔頂尖上的腐敗案。此案能否得到正確處理彰顯的是中國學術界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影響中國學術整體的前途和命運。2)雙方當事人年齡、地位、資歷都很高。被告石元春和舉報人李季倫、陶益壽、林培等當時都已經年過八旬,其中,石元春為「三院院士」,李季倫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陶益壽、林培、祖康祺是中國農業大學土壤專家。雙方當事人的這種狀況,不僅中國沒有先例,也屬世界罕見。這種狀況彰顯爭執的起因屬於名譽利益之爭的因素很低,屬於真假是非之爭的因素很高。3)權力干預因素最強。此案從1995年就有人舉報。舉報材料翔實,證據確鑿。從1996年開查,2011年曾由科技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中國農業大學五大單位組成聯合工作組開展調查,但時至今日,此案仍未了斷。

上述「三大案」都影響深遠、後果嚴重、證據確鑿但就是不受查處!第三案爆出已經二十多年,第二案已經十八年,第一案已經三十多年,雖然也有過一些所謂「調查」,但不是虛晃一槍,就是半途而廢,都是有查無處,不了了之。甚至以調查之名行污衊陷害舉報人之實。所有作案人員時至今日無一受到處治。這到底是為什麼?老黨員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權力操縱」鑄就的「金鐘罩」。上述「三大案」的一個共同特點是作案有權力支撐,查案有權力庇護。暗箱運作的「權力關係網」是攫取名利的無形的「手」;又是堅如銅牆鐵壁的庇護違法犯罪的「金鐘罩」。

第二,「幫派勢力」打造的「鐵布衫」。上述「三大案」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都不是個人單打獨鬥,都是以幫派勢力為依託,都有利益共同體。大量事實已經證明:有幫派橫行,就沒有中央政策;有幫派橫行就沒有事實真相;有幫派橫行就沒有公平正義。幫派勢力是學術腐敗的支柱,又是對抗查處的盾牌,為學術腐敗分子提供刀槍不入的「鐵布衫」。

第三,「學術招牌」編製的「隱身衣」。「學術」乃天下之公器。「學術研究」乃國家之大業。只要披上「學術研究」這件「隱身衣」,假公濟私、化公為私都易如反掌,行賄受賄、侵吞公款、劫財劫色都變得冠冕堂皇又虛無縹緲。看不見、抓不住。

第四,「評定幌子」畫出的「護身符」。所謂「民主評定」完全是裝模作樣走過場。貪腐官僚和學術騙子們不僅可以偽造成果騙選票,拉幫結派搶選票,挖取公款買選票,還敢幹脆直接偽造假選票。所以,所謂「民主評定」早就是有名無實的「幌子」。其唯一的作用就是成為貪腐官僚和學術騙子的「護身符」。農發所製造了震動中國學術界的「徐鮮梅博士職稱事件」之後,趙勝軒副院長振振有詞地說「這是農發所一人一票的結果,院領導也沒辦法」就是證據。

來源:王化信的博客:《中國學術腐敗「三大案」》

推薦閱讀:

今天我們正式迎來了一個政治正確的美國
一場幾乎(而沒有)改變世界的婚外情

TAG:政治與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