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培訓班受熱捧 校方否認把孩子練成小大人
在南京的一些鬧市區,情商教育培訓班的宣傳單經常會被遞送到路人手中。這時常會讓人產生疑惑:情商教育機構教些什麼?孩子們是否真的能從中有所收穫?現代快報記者對此展開了走訪調查。
高價情商班 一年學費上萬元
14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位於中山東路的某品牌情商教育機構。記者隨機走進一間教室,這裡正在上「情緒課」。與學習興趣班不同,教室里並不設置課桌椅,老師和學生都非常隨意地坐在墊子上。一節課通常為90分鐘,休息時間不固定。
在此授課的木老師介紹說,課程內容大多是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等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被課堂氛圍所感染,並自發地參與到學習當中,「情緒課是情商教育課的基礎,首先從接納情緒開始,然後通過一些方法和技巧幫助孩子緩解處理某些情緒。」
木老師舉例說,如果孩子在課上哭鬧,那可能是孩子和家長之間有分離焦慮的情緒了。「這時,老師需要不斷去統領他的情緒,讓他知道現在是有點傷心的情緒了。是不是跟媽媽分開之後有點傷心,擔心再也見不到媽媽了。這時我們要給孩子提供安全感,讓他知道老師會陪伴他,會不斷去安撫他的情緒,然後讓孩子自己學會冷靜下來。」
「此外,課堂上還會做很多遊戲,通過遊戲的大環境去影響孩子,他便會很容易被這個環境所帶動。」
快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送孩子來上課的家長。
在休息區等候的朱女士告訴記者,女兒三周歲,由於不能上小托班,便送過來想多學點知識,並希望孩子能多和小朋友交流玩耍。通過近半年的情緒課、專註力、安全知識等課程的學習,朱女士感覺孩子「確實有了一些變化」,如在過馬路、接觸家用電器時都有了一定的警覺認知。
「家裡人也跟她講過這些知識,但這邊的老師說話比我們管用。」朱女士笑著說。
陳女士則一直趴在教室窗戶邊觀察孩子上「右腦訓練課」的表現。她告訴快報記者,孩子從去年來這裡上了一年多,已經花了兩萬多元。至於效果,她的感覺是,「課程多多少少有些幫助,比如跟同齡孩子相比,孩子更能表達壓力等情緒,學會了和家人溝通。但在外面真正遇到一些情況的時候,孩子似乎並不能很好地運用這裡所教的方法進行處理。」
陳女士還表示,由於孩子今年上小學,考慮到孩子即將面對學業壓力,她會先暫停這邊的課程,「畢竟小孩需要時間去適應學校,以後根據情況再到這裡繼續上課吧」。
據該機構負責人介紹,他們的招生對象主要是0~15歲兒童,而其中依據課程設置又詳細劃分為0到3歲、3到6歲、7到12歲等不同階段。每次教學課程至少長達一年,每年學費約在一萬元左右,每周一節課,一節課45-90分鐘。「每個階段又有不同的模塊和課程,是一個長期的教學過程。」
情商班=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
負責該門店的沈園長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他們機構在南京有三個點,僅中山東路這一家就有約400名學生。在她看來,家長觀念的轉變,是情商教育課程逐步被接受的重要原因。
「過去很多家長尤其是孩子爸爸,可能會有這樣的認識——情商會隨著孩子長大而改善。但事實上,很多行為能力和行為習慣都需要從小培養。」
社會上有種聲音認為,情商教育就是讓孩子在社會上變得圓滑世故,變成「小大人」。對此,沈園長認為,這種理解是狹隘的,「這只是情商中的某一方面,並不是一個綜合的、整體的狀態。它只是單純涉及了察言觀色的能力和社會交往的能力。」
「前兩天我們還接待了一個媽媽,她就覺得『我和我愛人情商都很高,不就是為人處事送送禮嗎,這塊我們都能搞定的』。但事實上,為人處世只是情商中極小的一部分能力,情商還包括很多層面,比如你對情緒的管理能力。前段時間,有個明星得抑鬱症自殺了,大家都在談如何應對壓力。這就涉及個人的情緒疏導,面對問題是否能夠做到積極樂觀等,這就是情商的能力。」
沈園長介紹說,社會上的情商和教育界的情商其實是兩個概念。在她看來,圓滑世故並非情商教育的目標,情商教育終極的目標是「讓孩子在任何階段都能找到一個自己與社會舒適相處的狀態,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忠於自己」。「因為你去迎合別人還是委曲求全嘛,你還是在犧牲自己。」
而對於很多報名家長希望通過情商教育讓孩子「聽話」的初衷,沈園長也會不斷作出澄清,「我們會跟家長舉例說,你擁有的是一個梨子,但你想要一個蘋果,我們做不到把你的梨子變成蘋果,我們只能教給你一些策略和方法——讓你的梨子更大,讓你的梨子成為一個更好的梨子。我們要讓家長認識到教育的本質和教育的目的。」
「還有家長說,我們孩子不用學。我們大人情商就很高,小孩長大了情商一定不會差。」沈園長表示,孩子並不是機器人,到了相應年齡只要輸入相應的程序就可以了。「很多東西不是長大就能夠懂的,需要從小培養。」
觀點
社會對情商教育
重視程度不夠
南師大教科院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殷老師很贊同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在他看來,對孩子情緒方面的培養從出生就應該開始,但這種教育不一定需要教學班,而是應該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
殷老師認為,雖然孩子的情商可以通過一些體驗、觀察和模仿產生——如小朋友之間交往、家人對其情緒的啟發控制等,但這些都不夠系統。
「有很多家長自身擁有很多錯誤的教育觀念和概念,並導致了很多錯誤的行為,從而使孩子產生了破壞性的情緒。對破壞性情緒不加以科學引導,反而會對孩子產生誤導,這是我們現在家庭的普遍現象。」殷老師說。
當談到為何社會上對情商教育存在一些誤解時,殷老師說:「這是對情緒理解的偏差導致的,情緒屬於中性詞,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如何處理情緒,表達情緒,管理情緒,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殷老師介紹說,情商本身是模仿智商的一個概念,所以不是嚴謹科學的概念。「不過,情商概念的產生,有利於讓大家關注智力以外的情緒方面的一種能力,這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搞不好家庭教育
再貴的課也無用
確實,情商對一個人的生活與工作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然而,為培養未成年人情商,花重金讓孩子上「情商課」,是否是最優選項?
「課程昂貴,普通家庭難以承受不說,情商課終究還是一種課堂教育,一周一次的課程至多只能對孩子起到一定指導作用,而無法取代日常生活的情商培養。」一位兒童教育專家說,歸根結底,培養孩子情商的職責還是要落到家庭教育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情商的核心,一是對自身情緒的認識、了解與控制能力,二是與人交際,融入集體的能力。這兩種能力的培養,不能僅依賴課堂學習,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孩子能否培養出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社交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
「如果父母能在日常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且在孩子有情緒時及時介入,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孩子自然會養成優良的情緒控制能力。反之,如果父母總亂髮脾氣,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孩子當然會被帶偏。」這位專家強調。
她認為,只要搞好家庭教育,「情商課」的錦上添花可有可無,而如果搞不好家庭教育,再昂貴的「情商課」,也不一定能達到「雪中送炭」的目的。
只要搞好家庭教育,「情商課」的錦上添花可有可無,而如果搞不好家庭教育,再昂貴的「情商課」,也不一定能達到「雪中送炭」的目的。
推薦閱讀:
※擔心胎寶寶,自我監護學起來
※花開十里,不如有你
※新生兒:冬天到底該給寶寶穿多少衣服
※順產&剖腹產?-聽聽vbac媽媽的真實經歷!
※消費升級時代:用戶升級裝備如何才能做到「爽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