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優秀的人都敢於對自己下狠手!

昨晚參加了由深圳讀書會聯合思微主辦的活動,帶來的是陳立飛的分享:職場跨界暨《優秀的人都敢對自己下狠手》新書籤售會。現場有200多人參加,後面還站了不少人在聽,可見這個活動是多麼的受歡迎。

我來跟你聊聊昨晚個人的心得和體會吧!

來參加活動之前,對於陳立飛老師是一無所知的,看海報宣傳上寫著3個的身份標籤:

寫公號成名,做金融致富

跨界的人生經歷,真實的職場乾貨

暢銷書《優秀的人,敢於對自己下狠手》作者

看到文案介紹,還是比較吸引人的。來到現場之後,發現陳老師是非常的健談,詼諧幽默,妙語連珠,說得非常的流暢自如,後來得知,他之前做過老師,需要給學生講課,接下來就沒那麼奇怪了,我意識到過去的每一種經歷都會在未來的某1天發揮作用,無論是悲還是喜,都有用。

同時陳老師也是位演講的高手,在線下也聽過不少的分享,我發現做分享還是有套路可循的,以今晚陳老師為例,就來分析一下其大致思路和步驟吧!

演講的開始會做自我介紹,自己的身份標籤,可以用上一個小故事引出來或者說個段子也行,這是第一步,目的是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讓自己在觀眾的心目中留下個好的印象,所以這個開場白還是很重要的。

接著就是說出今天的分享主題以及大綱,為什麼要做這場分享?這是第2步,還是在鞏固吸引,直接告訴聽眾將要分享的內容,好讓觀眾心裡有底,也好準備認真的傾聽和互動。

然後開始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和經歷,人們通常喜歡聽那些人生發生大轉變的轉折點,在我們心裡總會不知覺的發出這樣的疑問:你當初是怎麼知道這個的?你當時怎麼就知道當時的選擇是對的呢?要是選錯了,那怎麼辦?你沒有糾結過嗎?當時你做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其實我有時候也會問這些問題。今天在現場做分享的陳老師說出了他人生的2個大的轉折點,一是放棄體制內的教師職業,義無反顧的選擇去香港讀研究生,而在過去的6年,那個時候誰知道他的判斷是否百分百正確呢?我相信當時誰也不敢說有百分之一百成功的把握吧!

第二個轉折點是開設個人微信公眾號,開始寫自己的原創,積累自己的用戶,當量起來以後,變現的方法和途徑也就多了。

之所以有這2個轉折點,是因為陳老師每一次都做出了果敢的判斷,在他當教師的時候,他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至少知道當下的生活不是他所想要的,所以就選擇了離開體制。而開設公眾號,是因為看到其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到它的價值所在。

最後就是分享在這一路過程當中,自己的一些體會和感悟以及思考,啟發性的內容。關於思考方面的內容,陳老師分享了6個點:

1.選擇的正確比努力重要太多倍,雖然這句話被講了很多遍,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或者沒有積極的去嘗試。假如說,你一直都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那為什麼一直不敢跳槽呢?是害怕還是恐懼阻礙了你?一旦你選擇那些讓你能夠全身心投入的事情時候,其結果都不會太差!

2.必須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和標籤。在現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變化很快,你要大膽的去展示自己,讓別人知道你是幹什麼的?有什麼特長?當知名度上來的時候,商業化的進程就會越來越近,也會得到相應的變現。

3.必須創造自己的多維競爭力。時下比較流行一個詞,叫做「斜杠青年」,其實就是這麼來的,當你擁有多維競爭力的時候,才會有可能成為「斜杠青年」。

4.必須撕裂般成長,慢是慢不出一個美好未來的。當下流行就是要快,都懂得大魚吃小魚的道理,但是同時社會也比較浮躁,急功近利的人也不少,如何在這2者間取得平衡呢?

5.做事情不要嫌事情LOW。不管自己在做的事情是什麼,只要是自己內心認可的,那就大膽去做,需要排除周圍的流言蜚語,心不動就好。

6.收入會影響你的看法,不同階段的層次也不一樣。比如,你在年薪10萬的時候和年薪百萬的時候,思維方式都是不同的,看待同樣一件事的角度不同。

在提問環節上,有人問到陳老師,他是如何彎道超車的?在什麼情況之下做出這2個選擇而改變的?

陳老師說:改變是來源於恐懼。

比如編製內的英語老師,還是省級重點高中的,這是多少人羨慕的工作啊,但陳老師可沒覺得體制內好,他覺察到當下那個生活狀態不是他想要的,所以想離開。他在年長的老師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影子,無法成長,他已經看到了未來的樣子。因此心生恐懼感,所以有一個強烈的信念在支撐著,一定要去改變現狀。

在現場得知陳老師在新媒體寫作方面功底非常深厚,他已經有多篇爆款文章,也被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轉載。現場有人問到他,他持續不斷的創作能力從何而來呢?

陳老師說:這個是需要人生經歷和閱歷的沉澱的,多出去跟別人交流溝通,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想問題。當你遇到跟你想法不一樣的人時,恰好是你探索和學習的好機會。

還有一個關於判斷力的提問:判斷力如何提高?

陳老師說,這個還真教不了,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總結,學習,反思,提升。如此反覆,經過一定的人生閱歷之後,才會慢慢提高的。誰也不知道未來3年會發生什麼?

關於判斷,關於經驗,我之前看到過一段話,它說試錯比前進更重要:一位年輕人曾問喬布斯:你的智慧從哪裡來? 喬布斯答:來自精確的判斷力。年輕人又問:精確的判斷力從哪來?喬回答:來自經驗的積累。 年輕人再問:那你的經驗又從哪裡來?喬真誠地回答:來自無數錯誤的判斷。

把這段話也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一定的啟發性。

今晚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去現場聽陳老師分享呢?我想大多數人一定是對自己當前的狀態不太滿意的,想聽聽陳老師的故事,然後從中借鑒,得到啟發。陳老師說成功無法複製,我也相信這一點。

聽完今晚的分享後,明天我們還是該照常上班的上班,擠地鐵的擠地鐵,不知道有多少人接下來會採取行動去改變一點點呢。如果始終不行動,那我相信無論聽再多的分享,也無濟於事,只能是在心裡自我安慰罷了。

所以先屢屢清楚吧!認清自我,問問自己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與你同思考。

如果真的改變了,那麼一定是在內心深處有一種恐懼在迫使著你去改變;如果沒有行動,那麼一定是因為你所經歷的還不夠痛,你改變的動機不夠明確,沒有強烈想要改變的信念。

今晚對我觸動最大的一句話便是:改變來源於恐懼,因為恐懼,所以必須要改變。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好這一生。


推薦閱讀:

ACCA P3 怎麼學?P3需要準備多長時間
如何和比自己厲害的人交朋友?
年輕時就該拿命換錢,這句話對嗎?
大數據在未來生活中的運用?
我與學習小語種的二三事

TAG: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