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並非一個人的事——心理學角度看化妝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體像(原公眾號「軀體變形障礙」)。專門致力於軀體變形障礙,體像困擾相關知識的翻譯和傳播。

作者:R Russell, Gettysburg College, Gettysburg, PA, USA

編譯:機子

(感謝作者以及圖片製作者)

人類為什麼要化妝?化妝有效果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進化心理學,女權主義者是如何解釋的呢?本文分為如下幾個部分對這一人類特有的行為進行了較為詳細和全面的分析:

  • 化妝品使用小史——或許75000年前就開始了

  • 化妝意欲何為——美化和彰顯

  • 化妝效果如何——有效

  • 化妝與面部吸引力——吸引力是什麼力?年齡,對稱性,兩性異形以及平均化

  • 關於人類化妝的其他觀點——有利有弊

  • 人不同,妝不容——看什麼樣的臉會影響審美的

  • 化妝男女有別——為什麼很多中國男孩子不化妝(仿知乎)

  • 結論——美還是不美,人人有責

化妝品使用小史

對面部和軀幹的裝飾是人類最古老最廣泛的行為之一,而且可能是人類獨有的行為。這些裝飾包括服裝,髮型,紋身,劃痕,穿孔等,而化妝品的使用只是其中之一。人類考古學發現,塗料使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5000年前,這表明,有可能在人類未穿上衣服之前就開始塗飾自身了。

最早使用化妝品的地區是古埃及。實際上,古埃及人所使用的大部分化妝品,仍流傳至今,包括用於嘴唇和臉頰的紅色顏料,眼線膏(黑眼線),眼影,以及粉底,由專業的化妝品製造者生產。這些產品使用的直接證據,是這個時期保留下來的畫作,比如人物像,Nefertiti王后(公元前14世紀埃及王后)的石灰岩半身像,現存於柏林埃及博物館。

除此之外,用於眼睛的顏料和用於嘴唇的胭脂被發現存於5000年前靠近兩河流域烏爾的蘇美爾人墓穴。另一個技術和化妝品形成的早期中心是印度河流域。在對印度河流域和兩河流域的考古挖掘中發現了眼圈粉和眼線筆,紅色鐵氧化物和白色鉛基化合物,後兩者被推測是用於嘴唇和臉頰的胭脂,和用於增亮膚色的粉底。東亞使用化妝品的考古學證據不甚明確,雖然美白粉和點唇紅在中國和日本有很長的歷史。總的來說,有證據表明,化妝品在多個早期技術發展中心形成,然後擴散到其他地區。

化妝不僅廣為擴散,而且難以禁止。在維多利亞時期,使用化妝品被強烈阻止,而且視作道德上的缺陷。儘管如此,女性仍然能找到方法去改變面部的膚色,例如通過掐捏面頰和咬嘴唇,讓其呈現玫瑰色,或者在帽檐襯裡飾以顏色,以製造增亮膚色的的視覺效果。(18世紀的英格蘭,曾爆發過男性抵制婦女化妝的活動。化妝後外貌表現出的魅力被認為具有欺詐性,因為「真實」的面容被掩蓋了。1770年,英國起草了一個法案,允許人們以這一類的「欺騙」為理由提出離婚。)

之後,共產主義國家試圖禁止化妝品也是不成功的,因為化妝品能在黑市上輕易地買到。在當代的工業社會時代,化妝品不僅不會受到阻止,也不會被禁,而且被廣泛使用。在2007年,世界範圍內的零售價值,單單彩妝就超過了370億美元。

化妝意欲何為

在思考化妝的目的的時候,不妨先考慮一下人類最古老的對自身的裝飾行為。裝飾有兩個主要的目的:「美化(beautification)」和「彰顯(signification)」。所謂美化,就是通過裝飾讓自己更加有吸引力。顯而易見,化妝與這種美化功能明確相關,無需進一步解釋。

裝飾的彰顯功能旨在幫助個體在社會中確定自身的位置,面部和軀體裝飾被認為是一種宣言,尤其起到一種標誌的作用,標記自己隸屬的文化,階層,信仰,或者其他社會團體,它還可以用於顯示地位,等級,財富,以及其他個人信息,比如年齡,性別,生育狀態。裝飾還可以標誌更穩定的信息,比如對社會標準的認同或者反抗。這種信號功能可能最明顯體現在衣服上,化妝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裝飾品的美化和彰顯功能並非涇渭分明。具體的裝飾品可能同時起到了美化和彰顯兩種作用。特別的髮型,一件衣服,化妝的風格在提高個人吸引力的同時,可能還顯示了此人來自某個文化團體,具體的年齡等。紋身和面部彩繪通常用於顯示團體認同和社會地位,但是也可以用來製造美。起到適合結婚的標誌作用的唇膏和其他化妝品,女孩們則被禁止使用,只有成年之後才能使用,也正因為如此,化妝品的美化功能同樣也從成年開始。

化妝效果如何

如前所述,化妝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美化,說白了,就是讓自己更好看。至於為什麼想讓自己更好看,可能涉及很複雜的動機,比如讓自己看起來更加有性吸引力,更年輕,更加迷人,得到更多的培養和照顧等等。那麼,化妝是否能完成此一重任呢?超過半打的研究在調查這個問題的時候,採用的方法都是使用同一個女人化妝前後的照片,研究表明,無論是自己化的,還是出自專業化妝師之手,化妝之後外表吸引力提高了。最近一項設計新穎且更具生態效度的研究是這樣的,請兩位年輕女子,分別先後經過專業化妝師化妝,以及完全不化妝,進入酒吧,然後記錄下在場的和靠近的男人的數量。然後發現,雖然人還是同樣的人,但是男性對於化過妝的女子,靠近的更多也更快。

研究者在調查化妝對外表吸引力的影響的同時,還調查了影響外表判斷的相關因素,包括女性化(femininity),健康和自信。發現化妝增加了所有這些判斷。也就是說,化過妝的面部被評價更加女性化,更健康,和更加自信。這些因素可能調整了對外表吸引力的判斷,甚至推測這些因素在判斷面部吸引力的時候起著關鍵作用,尤其是女性化和健康。

化妝對提高吸引力有多大的影響,不同組別的評價者在這個問題上是不同的。有兩項研究發現,相對於女性評價者,更多的男性認為化妝的影響很大。這是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因為男性通常有意識地反對女性化妝,而且也不太知道某個女性是否化了裝(如果化得非常微妙的話)。還存在職業上的差別,相比於大學生,商業人士更加認為化妝能有效影響吸引力。

化妝在臨床上也是有價值的。化妝被發現能顯著改善皮膚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比如傷疤,血管疾病,色素方面的疾病等等。化妝還能改善痤瘡和紅斑狼瘡病人的生活質量。年齡增長會帶來很多皮膚和外表關聯的變化。一項針對老年人的美容療法,對皮膚病患者臨床治療後的模型,同樣被發現可以改善心理健康。還有一些證據表明,相比於年輕面孔,化妝對於老年面孔的吸引力影響更大。

化妝與面部吸引力

化妝是為了好看,也就是為了更加有吸引力,而經驗證據支持了化妝的確可以有效增強吸引力,那麼,有哪些因素構成了吸引力呢?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已經確認了若干生物為基礎的吸引力因素,包括年齡,對稱性,兩性異形(sexual dimorphism),平均化(averageness)年輕是一種吸引力。對於成年面孔,年齡和吸引力之間有強相關性,面部特徵越年輕,相比於同樣年齡但更加成熟的面孔,被評價更有吸引力,尤其對於女性來說。兩邊對稱的面孔比不那麼對稱的面孔更有吸引力。兩性異形是指不同性別在面部上的差異,面部的男性化和女性化。對於女性面孔來說,女性化和吸引力之間有非常強的和明確的相關性。相對於女性化較少的女性面孔,更加女性化的女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在男性中,男性化和吸引力之間的關係是正向的但比較微弱的;更加男性化的男性面孔更加有吸引力。對於男女來說,平均化都意味著吸引力,是指具體的面孔與人群平均數的相似度。越具有代表性的面孔,越有吸引力,越個性或者不常見的面孔越沒有吸引力。

恰當的化妝,臉型和膚色與前面所有這些吸引力因素相關。臉型和膚色隨年齡變化而發生變化,面部膚色和質地,以及形狀,可能變得更對稱或者更不對稱。男性和女性面孔在形狀和膚色方面是不同的,因此形狀和膚色在表現面孔的男性化和女性化方面起著關鍵作用。最後,面部膚色和形狀可以更加或者更少平均化。通過化妝調整面部表現出來的膚色,可以操縱(manipulate)這些吸引力因素。

化妝的一個關鍵構成部分是使用遮瑕霜,粉底,撲麵粉,旨在均勻膚色,消藏斑點,以及其他顏色不規則的方面。有證據表明,膚色的均勻性會影響對面部吸引力,以及對年齡和健康的認知。面色更加均勻意味著更加有吸引力,更加年輕,和更健康。膚色均勻是一種平均化。斑點和其雜質不會出現在所有人面部的相同位置上,所以減少了面部的平均化。平均化與吸引力相關,因此,通過使用粉底增加膚色的均勻性,可以達到讓面部看起來更有吸引力的效果。

化妝的另一個關鍵構成部分是通過使用睫毛膏,眼線,眼影和唇膏來加深和增彩眼睛和嘴唇。這種行為增加了眼睛嘴唇和周圍皮膚的對比度,也被稱為面部對比度(facial contrast)。面部對比度是一種兩性異形——相比於男性面孔,女性面部的眼睛和嘴唇部位有更大的對比度。因此,對眼睛和嘴唇化妝可以讓面部表現得更女性化。正如前面介紹的,化妝的臉比沒有化妝的臉更加女性化。女性化與女性吸引力強相關,因此,可能通過這種化妝誇大女性化,增強了美化效果。

經驗證據支持了一種觀念,即化妝品是用來操縱這些已知的吸引力因素的。化妝品用來操縱面部表現出來的年齡,平均化,兩性異形。也就是說,粉底並非用於讓皮膚更加光滑和均勻,口紅和眼線也非使眼睛和嘴唇比自然色更加亮麗。因此,所謂化妝美化面部,實際上是在操縱構成吸引力的這些生物因素。

關於人類化妝的其他觀點

大量的社會心理學文獻表明了吸引力的光環效果(』halo』 effect),有時候又被稱為「美即好」的刻板印象。這些研究表明,被評價為更有吸引力的人,在其他不相關的例如智力,友好,合群方面也會得到更積極的評價。1981年由Graham和Jouhar作出的開創性研究支持了這一個觀念,與沒有化妝的面部相比,化過妝的面部在若干人格方面得到更多積極的評價。化妝之後,女性被判斷明顯更加安全,合群,有趣,鎮定,自信,有條理,受歡迎。然而,後續的人格和外表吸引力相關性研究,在保留了前面提到的光環效果研究結論的同時,還附加了「美即自我中心」。換而言之,更有吸引力的人同時也被認為有更多的消極品質,比如自我中心和虛榮。與此相一致,繼Graham和Jouhar之後的研究結果表現出了更多的複雜性,化妝有時候與諸如虛榮的消極印象關聯起來。

近來有研究發現,印象評價在不同的社會團體中是不同的,心理學學生對化妝女性有更多的消極印象,但是商科和藝術(整容術)專業的學生則有更積極的評價。具體來說,與商科和藝術專業學生相比,心理學學生更認為化妝女性是虛榮,膚淺,冷漠,更不友善和更不合群。同是該研究,發現這些人格印象並沒有被外表吸引力調整。這表明,化妝的吸引力效果並沒有導致化妝的人格效果。

社會心理學文獻關心的另一個點是,化妝對職場相關評價的影響,比如收入潛力,職業地位,具體職業的表現期望。研究結論同樣是混雜的,有些研究發現化妝對於職場相關評價是積極的,而有些研究則認為是消極的。

人不同,妝不容

根據文化不同,個體化妝存在差異。不同的人因時因地選擇化不同的妝。很少有人化與周圍人完全不同的妝。

由於化妝不僅美化面部,而且彰顯身份,所以,不同的人被要求化不同的妝。以示具體團體的成員資格,和化妝者對自己在團體中的定位。例如,哥特妝(濃黑眼妝,黑唇,白色的粉底)在表明哥特文化身份的同時,還表明了他或她對社會主流文化的拒斥。化妝還會因為經濟功能的不同而不同。有錢的女性和貧窮的女性化的裝是不一樣的,所以,化妝可以彰顯財富。

同一個人還會化不同的妝,就像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穿不同的衣服一樣。其動機可能僅僅是想要外表上的某種不同,或者表達心情的變化。更為常見的是,一個女人會在早上工作面試的時候,希望表現得更加老成和有能力,而在夜晚約會的時候,希望表現得更加年輕和更加性感。化妝在某些場合還起到信號的作用。在一個經典的研究中,化妝的女孩被評價為更加輕佻和對異性更感興趣。而前面介紹的酒吧實驗中的兩名女性,與她們不化妝相比,有更多的男性在更短的時間內接近。在諸如酒吧這種場合,化妝被定位為是在求愛,可能傳遞著可獲浪漫的信號,被認為在吸引異性的注意力。

根據面部本身的不同,化妝會有所差異。例如,自然狀態的面部對比度各不相同,因此,要對兩張不同的臉進行最佳的美化,眼睛和嘴唇化妝必然有差異,不同的臉需要不同的粉底等等。

雖然對前面提到的吸引力和吸引力因素方面有普遍的共識,但是,在吸引力偏好上,受文化和個體差異的影響,表現會明顯不同。團體內部的成員通常被認為比團體外部的成員更有吸引力,無論這是什麼樣的團體。在一個亞文化水平上,彼此了解的人,比如配偶,兄弟姐妹,好朋友,相比於不同年齡,種族和文化的陌生人組合,在對吸引力的判斷上有更大的一致性。這是因為花很多時間在一起的人,也暴露在同樣的面部「餵食」中,這個結論可以通過一個事實來證明,即暴露在不同的面孔前面,會影響吸引力偏好。例如,觀看具有大眼睛的卡通形象半個小時,可以導致接下來偏好大眼睛的面孔。其背後的原因可能跟平均化有關,暴露在不同的面部前面,影響了觀察者對於面部「平均化」的看法。一張臉是平均化的或者女性化的,這是相對於他/她生活中所見的面孔而言的。如果兩個人看到的是不同的面孔,他們對於平均化和女性化會有不同的概念。這對於理解文化,時尚以及化妝品使用類型有重要的意義。

由於吸引力偏好隨著觀察者的經驗不同而不同,所以,反過來,化妝品的最佳選擇也會根據對觀察者的預期不同而不同。如果預期觀察者習慣於某種特定類型的面孔,以及特定類型的化妝品,那麼,如果一個人想在這些人面前表現出最佳的吸引力,則需要化特定的妝容。這種效應被認為在形成和維持化妝品時尚和類型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對化妝行為進行人格方面的研究,有一個一致的研究結果,認為化妝跟公我意識(public self-consciousness)相關,公我意識指的是人們對自己作為社會客體的意識程度。公我意識越高越會使用化妝品,而且越相信化妝能改善外表,讓社會互動更加順利。化妝還關聯更高的身體意識(body consciousness)和社交焦慮,以及身體和面部執迷,也就是對面部和身體的情感投注。最近的研究調查了人格變數和化妝品使用之間的關係,發現焦慮,從眾,關注自我呈現與化妝正相關,而自尊,情緒穩定性,和外表吸引力則負相關於化妝品使用。根據這些研究結果,作者們推測化妝兼具心理和物理功能,被女性用來提高體像。

這些研究共同表明,那些對外表更有意識,更多注意和更多情感投注的人,更可能使用化妝品,和使用更多的化妝品。與此同時,研究結果還表明使用化妝品的女性有更強的信念,認為事情的結果來源於她們自己的行動和行為,而非外在的機會或者他人的行動。Thomas Cash和其他研究者認為,外表吸引力不應該被視作個體固定不可改變的特點,而應該看作一個動態的過程,個體根據人際交互過程進行調整和操作。

化妝男女有別

在化妝品使用上,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極端的性別差異。化妝品在使用上歷來就是女性多於男性。過去十年左右,在西方國家,男性使用化妝品有了顯著的增長。然而,這種增長主要是頭髮和皮膚保養方面的。男性使用彩妝改變面部膚色仍然非常稀少。男用彩妝的例子,比如古埃及男女在所有年齡段都使用眼圈粉,而十八世紀的歐洲富人使用撲麵粉。然而,這種使用遠遠不及女性對化妝品的使用。

兩性在化妝品的使用上的差異,在心理學領域仍是一個重要和懸而未決的問題。這種差異可能跟進化有關。跨文化觀察表明,兩性在選擇配偶的時候,對外表重要性的看法有重大的區別。相比於女性,男性在選擇配偶的時候,將外表置於一個更加重要的地位。這種性別差異,可能解釋了在管理和操縱外表包括化妝方面,相比於異性戀男性,為什麼異性戀女性需要花更多的精力。

與進化心理學的解釋不同,女權主義者關注的是,強調女性外表所帶來的後果,以及批判化妝品的使用是對女性的壓迫。有兩項研究發現,化妝與性別歧視信念呈現微弱的但是正相關的關係。另一項最近的研究發現,支持女性化妝和擁有性別歧視態度,被他人物化和暴露在大眾媒體中呈相關關係。因此,經驗證據表明使用化妝品與性別歧視信念相關。

結論

從心理學角度研究化妝行為,最為重要的結論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即化妝品是起作用的。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大量研究都發現,化過妝的面部被評價為更有吸引力,更女性化,更年輕和自信。

人類可以通過化妝操縱外表和吸引力,這讓關於美的研究更加複雜化。外表吸引力,不僅是個體身體,而且是人們改變外表的行動結果。化妝的心理學研究,強調了一個觀念,美作為心理過程,並非一個人的事,不僅包括審美主體而且包括審美對象


推薦閱讀:

有關軀體變形障礙症(BDD)的問題?
對自己的外貌不滿意?你可能患有「體象障礙症」 Body Positive | 女神進化論

TAG:BDD | | 外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