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是怎樣煉成的

大家想過沒有,楊絳既非聖賢也不是偉人,她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也不是人們追逐羨慕的高官和富翁,那麼,是什麼讓她的去世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一個深居簡出的她又是憑什麼打動了人們的心呢?

眾所周知,最能打動人心的東西必然是世上最稀有最缺少的東西,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今天的國人最缺什麼呢?楊絳用她一生的行為回答了我們:那就是面對人生苦難的「淡定與從容」。

當下物慾社會,叢林法則,動物兇猛,人們都在為名利地位煩惱而焦慮地奔忙著。按理說,除了榮華富貴,其他的東西應該是人們無暇顧及的。但楊絳的從容和淡定卻讓人們駐足、沉思、嚮往。這映射出一種什麼樣的真實呢?

淡定不是金錢,從容也不是地位,那只是一種難以表達和形容的內在修養。修養無影無形,也不能當飯吃,那麼,它的價值是什麼呢?我們每天汲汲皇皇如蚊嗜血般追求的名利地位又價值幾何呢?

從容淡定,說起來容易,但一個人要做到在充滿苦難和煎熬的人生面前從容淡定,如如不動,需要多少的生活磨礪和心靈的修鍊啊!沒有超越鋼鐵般強大的內心世界,如何能把精鋼般的苦難化為繞指柔的一縷春風?但我們看到,楊絳做到了!問世間,還有幾人能夠做到?她哪裡是一個平凡的老太太,她是一個偉大的哲人和智者!

有人說,楊絳說的話雖然簡單,但很有道理。真的是「簡單」這麼簡單嗎?太小看楊絳了!我們能夠理解楊絳的「簡單」嗎?我看未必。下面,我們不妨從楊絳對我們啟示中一探究竟。

1、楊絳啟示我們:「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楊絳過去曾經追問:「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正在尋覓歸途。」,多年的心靈修鍊和感悟讓她找到了自己的家。她向我們提出的問題是:回家者是誰?家在哪裡?我們知道自己是誰嗎?我們是否懷疑過這個貪婪的肉身並不是真正的自己?為什麼要洗凈污穢回家?我們是否問過自己究竟為什麼活著嗎?我們思考過人生的意義嗎?我們耗盡一生,身心俱疲搞來的萬貫家財帶得回家嗎?人生的意義除了純潔自己的靈魂還有其他嗎?

2、楊絳啟示我們:「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死亡意味著什麼都沒有了嗎?我們思考過死亡嗎?我們害怕死亡嗎?我們是不是貪婪地希望自己能夠長壽?這可能嗎?我們相信老祖宗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嗎?為什麼不信?我們知道自己明天還活著嗎?

3、楊絳啟示我們:「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站在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慾望大都如此。」。

我們明白其中的哲理嗎?如果我們自認為明白,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慾望呢?為什麼讓這些慾望肆無忌憚地耗費我們的生命呢?

4、楊絳啟示我們:「人其實很了不起,天堂就在人的心裡。」。

天堂不是在天上嗎,怎麼跑到了心裡?我們知道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嗎?我們懂得心生萬物、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心外無物、心即理嗎?我們是否與真正的自己——心靈——親切地交談過?

5、楊絳啟示我們:「人能夠凝練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水流人不流,我們知道楊絳在說什麼嗎?這不就是道家的無為自然、佛家的餓了吃飯困了睡覺、王陽明的事來應事事過不留,心如如不動嗎?

6、楊絳啟示我們:「我和誰都不爭,和誰我都不屑。」。

我們是否經常為了一己之私與別人爭鬥不休?我們理解老子「上善若水」、「無為不爭」的最高智慧嗎?

7、楊絳啟示我們:「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們是否問過自己:我是不是為了別人的眼光活著?我累死累活只是為了得到別人那份廉價的讚美嗎?這是何等的可憐而自卑啊!我們總是那樣虛榮而虛偽地活著!怎麼就不能為自己活幾天呢?不要辯解,這是智慧問題,沒有自欺欺人的高尚。

8、楊絳啟示我們:「人的追求境界和想法,有沒有『形而上』,總是不一樣的。」。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形而上的道是萬物主宰,一個人不能對道有所領悟那就談不上什麼境界了。形而上統御形而下,精神高於物質。想一想,胡雪岩抱著一堆「白老虎」和一群庸俗不堪的老婆惶惶不可終日,可憐嗎?我們以他為榜樣還談什麼境界?再想一下,智者范蠡運籌帷幄,助勾踐復國。識鳥盡弓藏之理,急流勇退。成為國之首富後三散家財,輕攬西施蕩舟西湖。那一份淡泊和瀟洒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9、楊絳啟示我們:「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

這又是在說什麼?您是否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讓人幸福快樂的事情總是那樣來去匆匆,而留下的不是煩惱焦慮,就是空虛無聊?你是否懷疑過這繁華的世界其實是一種虛妄的存在,你在心裡探索過嗎?你是否在順利時得意忘形,目空一切;而處於人生低谷時垂頭喪氣,怨天尤人?這樣沒有經過審視,喜怒無常的人生值得過嗎?

10、楊絳啟示我們:「我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葉子的變化,聽鳥的啼鳴,都不一樣」。

我們除了整天關注那些沒有生命的金錢和所謂的事業,我們是否應該收斂一下自己的貪婪,關注一下身邊生氣盎然的花朵小草和美妙婉轉的鳥鳴呢?我們聽得懂它們在訴說著什麼嗎?你的人生哲學是什麼?財富、成功、事業嗎?如果離開了對生命的領悟,離開了快樂的心情,這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

11、楊絳啟示我們:「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淡定和從容是強大心靈的外在表現,它是一種坦然,是一種洒脫,是一種對大道心領神會的自然無為,這裡沒有刻意、痛苦和忍耐。那些為了名利而搞得焦頭爛額的人們總是自欺欺人地說:「人生就是要拼搏,我經歷過,重在享受過程。」。這種為自己貪得無厭塗脂抹粉的蠢話也說得出來!人活著就是為了折磨自己嗎?今天得意洋洋,明天灰頭土臉,這樣的波瀾好玩嗎?人生本來就是苦,不知回頭是岸,反而苦中求苦,腦子進水了嗎?平淡簡樸的生活需要這般拚命嗎?古今中外,有一個聖賢智者讓我們拚命奮鬥建功立業嗎?千古聖賢又有哪一個不是在粗茶淡飯中享受著快樂無憂的生命歷程!人生美妙的風景就在每個人的心裡,那是什麼?孔顏之樂、老莊之樂也!

12、楊絳啟示我們:「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人們總是在悲嘆自己的卑微和命運多舛,身處卑微的我們,心也受困於卑微的自我認知,所以看不懂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我們總是想攀高,這樣怎麼能擺脫爬的高摔得重的命運呢?如蠅逐臭般地追逐名利,怎能不被傾軋排擠,遍體鱗傷?平平淡淡才是真啊,平淡之心如何存在卑微感受?平淡清貧中才能產生大智慧啊!我們總是顯得那樣的世俗而老練,搖頭晃腦,似乎無所不知。我們在瘋狂追求物慾的同時,卻把那寶貴的天真丟失了。丟失了天真,哪裡還有純潔可言?哪裡還有快樂可言?

13、楊絳啟示我們:「只問自己的喜愛,對嗎?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愛讀小說,就學小說? 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我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是在做大家認為正確的事情?我們了解性之所近指的是什麼嗎?看看應試教育下的可憐孩子,他們怎麼可能有快樂可言?

14、楊絳啟示我們:「假如『心如明鏡台』的比喻可以借用,我就要勤加拂拭,抹去一切塵埃。」。

這是禪宗的漸悟法門。心是什麼?心在哪裡?我們知道嗎?我們在修心嗎?不,我們在修腦,在發揮我們小聰明。怎麼看不見,我們的心靈已如垃圾場般污濁,怎一個「拂拭」能夠清除?人世間,有幾人每天在打掃蒙在心靈上的塵埃?

15、楊絳啟示我們:「假如說,人是有靈性、有良知的動物,那麼,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鍊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於禽獸無異。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呢。」。

這就是王陽明所說的:「若違了天理,便與禽獸無異,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過做了千百年的禽獸。」。我們總是心甘情願地做禽獸。從來不管什麼致良知,滅人慾明天理。我們認識自己嗎?我們在洗鍊自己嗎?聖賢的教誨就在手邊,我們卻棄之如敝履。更妄談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仔細反思一下,我們除了口頭禪還會什麼?

16、楊絳啟示我們:「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得到金錢,擁有金錢未必擁有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願以償。」。

這是曾國藩「求缺」的學問啊。物極必反,月圓則缺,滿則溢。你在追求完美嗎?這世界上存在完美的人生嗎?顯然是不存在的。真相是,完美是不存在的,人生得失平衡是顛覆不破的真理。

17、「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於是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這就是造物主賜予我們的幸福和快樂,但要獲得的前提是:單純、無求、不爭。這三點我們做得到嗎?

18、楊絳啟示我們:「我甘心當個『零』,人家不把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

這是什麼?這是孔子「六十耳順」的境界啊。孔子被別人稱之為喪家之犬,他樂呵呵的說:是啊,是啊!這種境界是以知天命為前提的,我們知天命嗎?

19、楊絳啟示我們:「顯然煉人比鍊鋼費事;「坐冷板凳」也是一項苦功夫。 」。

鍊鋼苦,而練人更苦,「處貧賤易,處富貴難」,「處勤苦易,處閑散難」。我們耐得住被忽略後的那份無所事事的寂寞和孤獨嗎?

20、楊絳啟示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好是個很痛苦的過程。我猜想,聖人苦修苦練,只從這點做起。一個人刻意修身求好,才會看到自己的不好。然後,出於羞愧,才會悔改。悔了未必就會改過來。要努力不懈,才會改得好一點……」。

這是楊絳先生心靈的修鍊的真實體會,是三省吾身,是知恥而後勇,是君子無二過。要領會楊絳的心啊。她能夠說出「出於羞愧,才會悔改。悔了未必就會改過來。要努力不懈,才會改得好一點……」這樣的話,足以說明她是曾經滄海的過來人,也足以說明她一直在苦苦的磨練自己的心。我們呢?我們每天在幹什麼?一個月有一省嗎?想一想,我們除了為自己的錯誤狡辯還能做什麼?我們已經變得不知羞愧,不知悔,更不用說改了!

21、楊絳啟示我們:「肉體包裹的心靈,是經不起炎涼,受不得磕碰的。」。

只有像釋迦摩尼一樣覺悟;只有像顏回一樣「墮肢體」;只有像老莊一樣擺脫肉體這個「大患」,那顆脆弱的心靈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你知道嗎?那顆被肉體包裹的心靈才是真正的你啊。喜怒哀樂由心而發,心靈才是主宰啊,你讓它從屬於肉體,這樣一來,肉體的痛苦就變成了心靈的痛苦,這樣怎麼能擺脫「人生是苦」這個魔咒?要認清真假我啊,命運註定指的是肉體這個「假我」,而心靈——真我——是無拘無礙,自由自在的。讓它擺脫肉體的包裹,展翅翱翔於天地之間吧,這才是真正的覺悟啊!

22、楊絳啟示我們:「剛開始是假裝堅強,後來就真的堅強了。」。

你知道真正的堅強是什麼嗎?故作鎮靜、假裝無所謂、沉默不語、強打精神、化悲痛為力量等等都不是堅強。堅強來自於心靈,心靈的堅強來自於心靈的覺悟。物質財富只能保證肉體的生存,它與強大沒有關係。只有心靈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堅強!

23、楊絳啟示我們:「消失於眾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內,如細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裡,不求『勿忘我』,不求『賽牡丹』。」。

我們是不是一天到晚想出人頭地?是不是總是想成為大富大貴之人?是不是總是想著在人前牛逼顯擺?要知道,這不僅是無明無知,也是膚淺庸俗啊。人生的境界是什麼?最高的境界是知天命、是覺悟、是耳順、是寵辱不驚、是致良知、是無欲無求、是無為、是淡定從容、是率性而為、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第二境界是淡泊名利,寧靜致遠,不惑、控制慾望,知足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人生在世,達不到最高境界,但至少要達到第二境界啊。

以上就是楊絳給我們的啟示,也是她給我們的人生答案。我們應該感受到,楊絳並非在說教,他像老子一樣,只是在闡述真理。更形象地說,她只是在自言自語,是在反思反省,是在與自己的心靈對話。面對這樣一個偉大而覺悟的女性,我們應該感到羞愧而無地自容。怎能輕言「簡單」二字。可嘆我們連她的文字尚且一知半解,至於她那顆深刻的心靈,我們怎麼可能輕易地走進去?她是一個真正強大的人。在這個看起來弱不禁風的老人面前,我們顯得是那樣的無知和淺薄,脆弱而庸俗不堪!

楊絳走了,令人感傷。她酷愛讀書,從書中汲取智慧,同時,她隨時都不忘觀察、思考、感悟周圍的一切,保持一種覺醒的狀態。在這樣的基礎上就建立了她自己的人生哲學。在這種哲學的支撐下,她從容淡定地經歷了命運給予她的折磨和打擊。批鬥,喪女、喪夫之痛並沒有讓她沉淪,反而激起了她對快樂生活的嚮往。她寧靜悠遠,人淡如菊。

錢鍾書嘆曰:他娶到了「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對一個女人還有更高的評價嗎?他們兩人相濡以沫,榮辱與共。既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浪漫,又有「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與堅守。他們的淡泊名利不是嘴上說的,而是落實於行動的。2001年,錢鍾書、楊絳把一生的稿費和版稅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他們過著非常簡單樸素卻其樂融融的日子。

反觀我們自己,既沒有視名利如糞土的崇高境界,也沒有置身於其樂融融日子裡的智慧。我們像一隻永不知足的動物,一生都在貪婪地覓食,寧可食物發霉變質,也要放在自己的窩裡,那是怎樣的一種自私和愚昧啊!

楊絳的境界是她自己苦心磨練出來的,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產生的。她的言行揭示了楊絳是怎樣煉成的答案。要堅信,任何人只要在追求像楊絳一樣博學的同時,不斷地修鍊自己的心靈,在不久的將來,都將會聽到來自純潔心靈的親切問候,到那時,你就知道了什麼才是你的真正渴求了!

那是什麼呢?當然不是虛妄的榮華富貴,而是面對坎坷人生的那種從容淡定之心!


推薦閱讀:

你可以不優秀,但不能沒教養

TAG:個人修養 | 人生 | 文學 |